英国邦利
《綠袖子》挖出來的亨利八世情史

《綠袖子》挖出來的亨利八世情史

綠袖子(Greensleeves)在十六世紀期間開始流行於英格蘭民間一些淘金者聚居地,歌中表達對身穿綠袖衣衫的美麗女子的愛慕之情,並被用來作為舞會中的演唱曲。《綠袖子》在當時的英國有「妓女」的隱喻,加上而這首歌曲的內容,敘述的是一個君王愛上平民女孩的故事,兩者令人不禁聯想到妻子眾多的國王亨利八世,以及其第二任妻子安妮皇后。所以有一個廣為流傳但未被證實的說法就是,這首曲子是由英王亨利八世(1491年-1547年)作給其愛人安妮·博林皇后的,曲中帶着濃濃的苦戀及疼惜。

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在他的喜劇《溫莎的風流娘們兒》中,曾借劇中一位大娘的台詞提到過這首民歌,這說明當時一般的英國人都已經對歌曲比較熟悉了。數百年後,英國的著名作家沃恩·威廉斯根據莎劇《溫莎的風流娘們兒》創作了歌劇《熱戀中的約翰先生》,其第三幕的間奏曲即採用了民歌《綠袖子》的音樂素材,我們現在聽到的,就是音樂史上藝術價值最高的版本:沃恩·威廉斯《綠袖子幻想曲》。

大家帶着美好的情懷聽了一會兒,要不我們來聊一聊亨利八世的八卦?亨利八世共有6任妻子,下面開始逐一八卦……

第一任:Catherine of Aragon

p105117_1

西班牙公主,天主教徒。本來是亨利的哥哥的妻子,但剛剛結婚他哥就去世了。為了英西兩國的睦(暫)鄰(不)友(打)好(仗),聲稱兩個並沒有來得及發生某種關係,於是由教皇特許,轉而與亨利訂婚,這就埋下了之後離婚伏筆。

這位姐其實生了幾個孩子,但活下來的只有Mary一個(即之後的血腥瑪麗)。最重要的是,凱大媽比亨利大了六歲,所以當亨利三十多歲正當高大威猛性慾旺盛之時,她已經走入了女人四十豆腐渣的悲劇之中,尤其凱大媽進入更年期後,亨利基本沒有「臨幸」過她,而是和各路情婦廝混。

亨利說:王后生不出兒子,所以我找二奶三奶四奶……最後同安妮·博林(Anne Boleyn)結婚。顯然凱大媽不是國王的真愛。

第二任:Anne Boleyn

p105117_2

這是一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女人,亨利為什麼從1525年一直追求到1527年?安妮很聰明,懂得男人的心,一直若即若離,堅持婚前不發生那啥關係,所以更加堅定了亨利要娶她的心。

但是由於凱大媽是天主教國家的領袖西班牙的公主,可以看她不爽,但不能甩了她。至少到此時,亨利也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還因為和馬丁·路德互噴,被教皇授予「信仰的守衛者」,完全一副天主教的孝子賢孫扮相。

終於,亨利的愛如潮水,準備在1527年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於是向教皇提出,凱大媽和我哥上過床,我們倆婚姻無效(天主教原則上禁止離婚,所以王室想換老婆一般都走的是宣告婚姻無效的程序)。

教皇克勉七世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西班牙國王、凱大媽的侄子卡爾五世是好盆友,對亨利就一個字,拖。亨利等不及了,主要是安妮已經在1530年懷了孩子,愛上一匹野馬,可我的家裡還有老婆。於是他為了愛情,做出了一個決定英格蘭未來的重要決定。

亨利和他的Parliament宣布脫離天主教會,英格蘭教會自立,以國王為領袖。簡單地說,在宗教上,英格蘭一拳打向天主教會,一拳打向新教。

我的教會我作主。1533年,亨利與安妮結婚。婚姻是愛情的墳墓。而且安妮由於對她的反對者(主要是這場婚姻最大的受害者天主教徒)採取極端殘酷的手段,導致民望一直很低,微博上一直有「安妮是魔鬼化身」之類的謠言。最重要的是,她也生不出兒子。

1536年,隨着安妮又一次流產,亨利的耐心到了盡頭,國內對安妮的反對聲浪到了最高峰。這時候,亨利已經愛上了Jane Seymour。諸多因素之下,各種很扯蛋的罪名加在了安妮的身上。1536年5月19日,安妮以叛國罪被斬首。

第三任:Jane Seymour

p105117_3

他們的婚姻只有一年,生下Edward王子之後Jane就去世了。也許正是由於這種短暫,成了亨利最珍惜的女人。

原因一:和簡結婚同時,就通過了新的王位繼承法,宣布簡的子女為合法的王位繼承人,Mary和Elizabeth都成了私生女。這一條還不夠,因為當初Anne Boleyn也享有一樣的待遇。

第二,簡剛生下Edward就去世了,亨利反覆說簡是他唯一「真正的」妻子。

第三,亨利死後,和簡同葬於溫莎城堡(Windsor Castle)。這個應該是鐵證了吧!

第四任:Anne of Cleves

p105117_4

很美是吧?亨利也是這麼認為的。

Cleves是新教公國,英格蘭的盟友,加之畫像上「美麗」的公主,婚姻一事自然水到渠成。

等到公主到了倫敦,亨利大罵坑爹:美圖秀秀害死人啊!同時,Cleves公爵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鬧翻了,亨利不想趟渾水。於是婚姻宣告無效,老婆成了乾妹妹、好盆友。

第五任:Catherine Howard

p105117_5

Anne Boleyn的表妹,和表姐相比,穢亂後宮之名就不太像是莫須有了。

在她短暫的青春期里,音樂老師Henry Mannox,諾福克公爵夫人秘書Francis Dereham,國王的侍臣Thomas Culpepper……她是天主教徒所切齒痛恨的Anne Boleyn的表妹,卻是一個天主教徒!兩派人馬都成了小王后殿下最忠實的噴子。

新教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克蘭麥主導了王后叛國一案的調查和審判。這位胸大無腦的小姑娘最後的話是:「我以王后的身份赴死,但我更希望能作為Culpepper的妻子而死。」

所有人都嚇尿了。我覺得娶這位姐純屬蘿莉情結泛濫。到最後發現出軌,立馬砍頭,連像Anne那樣的仇恨都沒有什麼。沒恨只能說明沒愛。

第六任:Catherine Parr

p105117_6

Jane Seymour的哥哥Thomas Seymour,還有亨利同時追求這位「對新教富有同情心」的寡婦,當然是國王優先。

由於宗教觀點的對立,Parr和亨利總是吵架,但老婆總是及時退讓。和克蘭麥、西摩家族一起,她成為這一時期新教徒的精神領袖。

其實她的處境十分危險,天主教的反對,國王的警惕。好在,亨利不久便去世了。可能娶這位異教徒的賢妻良母只是安度晚年而已吧。

不管出於什麼動機,他的宗教改革使英格蘭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個模樣。

隱隱覺得亨利的最愛其實是Anne,因為那種熱烈的愛和熱烈的恨集中於一身……而且恨得太慘烈,所以總體來看,說是最愛實在是牽強的。

總之,亨利把最熱烈的感情給了Anne,把最細膩的珍惜給了Jane,最終歸為一體的還是Jane。

分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