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邦利
英國公立中學和私立中學差別之我見

英國公立中學和私立中學差別之我見

15歲的大學生-我與教育的淵源

我和教育可以說有很深的關係,我父母都是老師,我父親還做過多年的小學和中學校長。他們都是非常好的老師,說他們是好老師不是因為他們是特級教師或者他們教的有多好,是因為我看到的他們對教育的熱情,對學生的關心,大量的付出,以及學生對他們的尊敬。雖然他們是好老師,但他們從來沒有輔導過我的學習,不過他們給我提供了他們力所能及能夠提供的好學習環境。我13歲就離家住校讀高中了,15歲上的大學,當年高考分離省理狀差了幾分(當然中國高考差幾分會差很多人的)。我比你們年紀都大一些,我們那個年代中小學不正規,所以15-17歲上大學的人不少,15歲的不多但也不少見。在中國研究生畢業以後,那時英國有個大學裡有個Research Associate的機會,我就來到了英國,就一直留在英國。我的工作經歷就這麼簡單。以前,我從來沒有想到過當老師,也不喜歡當老師,而且我覺得我也不適合當老師,不過到英國以後陰差陽錯的就在大學裡當老師了,估計父母對我的影響還是很大吧。

因為有孩子上公立中學,也有孩子上私立中學,所以很多人問我,英國的私立和公立教育的差別。沒有孩子上過私立小學所以無法評論私立小學,這裡就談一談公立中學和私立中學差別的我的一些個人經驗和體會。這僅是我的個人見解,沒有經過嚴格的研究,難免片面也可能會有偏見,僅供參考。

英國私立中學到底好不好?

這問題好像很好回答!如果不好那不會有人花一年15k左右的學費送孩子去上吧,那到底好在那裡?首先考試成績好啊,比大多數普通公立中學好很多,當然好的程度是不是值15k一年,那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標準了。因為考試成績差別很大,私立中學和普通公立中學的對比沒有什麼意義。公立中學裡面的經過考試錄取的Grammar School的考試成績也非常好,甚至好過很多私立中學,這裡要做公立私立對比的公立中學就是這類公立中學。

公立中學和私立中學教育理念的差別

我知道教育理念有不同,但一直沒有很清楚的總結怎麼不同?最近國內有孩子要出國讀大學,向我諮詢美國大學和英國大學的不同,在比較兩者不同的時候,我突然明白了英國公校私校的不同之處。

英國中學

美國的主流大學(特別是著名的私立大學)入學時候是不分專業(major)的,前面兩年課程的選擇比較隨心所欲,三分之一的課程是所有學生的必修課,三分之一從規定的選修課名單中選取,剩下的三分之一學生隨意選擇。直到三年級,學生才選專業課(major),本科階段沒有醫學和法律。從教育理念來說叫做Liberal Arts Education(直譯「自由藝術教育」,意譯「通識教育」),to develop well-rounded individuals with general knowledge of a wide range of subjects and with mastery of arange of transferable skills。就是培養學生有比較全面的知識和一序列通用的技能。

英國大學(基本是公立的)一進大學就分專業了,甚至可以說沒有進大學(A-Level階段)就分專業了,就是說英國大學教育是目標化的,注意力精力集中的專業教育,歐洲的大學基本也是和英國一樣的。哪種教育方式更好?這很難說,美國大學畢業生比英國大學畢業生肯定知識和技能廣度方面要全面的多,但專業知識深度和專業技能方面英國大學畢業生可能要優一些。從長遠的未來發展來說,從專門人才方面來說,看不出兩者有什麼差別,但從企業行業領軍人物來說美國教育明顯要優越的多。不過社會需要的大部分還是技術人才,英國的大學教育可以說個人成本和社會成本支出要低更有效率一些,這可能是英國國家小做出的最佳選擇吧。

英美大學教育的差別和英國公私校差別有什麼關係?現在來看看私校的教育理念(Ethos)吧!St Paul’s Girls』 School 說 emphasis on liberal learning,St Paul’s School說offering an outstanding, all-round education!這些不都是 Liberal Arts Education 的理念嘛!再看看倫敦地區有名的幾所公立Grammar School,教育理念和目標中主要的就是 high academic performance (或者academic excellence)。可以說私校的教育是強調全面發展,而公立grammar school是目標化注意力集中的來實現academic excellence,這就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St Paul 等私校不參加按照考試成績的排名榜,因為academic excellence 不是學校的主要教育目標,把academic excellence 看太重可能還會影響學校的主要教育目標。每個私校都有自己的Ethos,選擇上哪所私校的時候需要看學校的 Ethos 是不是和自己的教育理想一致。看看私校Ethos很有意思,The Lady Eleanor Holles School 說 'to produce young women of grace and integrity',這完全是培養貴夫人的節奏啊!North London Collegiate School 說 to provide an ambitious academic education and to enable each girl to make the most of her gifts,這意思不是在說女學霸都來吧?!

Academic Excellence 不是很多私校的主要教育目標,那是不是上私校就不能得到academic excellence了?當然不是。私校有更優越的條件讓學生取得academic excellence,私校班級小,有些上課的小組只有不到10個的學生,老師自然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給每個學生更有可能,因材施教。因為管理制度的嚴格以及家長的高要求,私校教師都比較負責任,教學水平也平均高些。英國的公校辭退一個老師非常難,幾乎是不可能。在私校里,每個學年校長都會勸說一些老師自動離職,在這種壓力下,老師肯定要負責,任投精力,這種環境下的學生取得academic excellence 當然容易多了。公立Grammar School 的考試成績證明了很多學生(特別是本身優秀的學生)可以取得academic excellence,但肯定沒有私校容易,所以相對普通一些的學生到私校更容易取得academic excellence,當然能上公立grammar 的學生已經不普通了。對於優秀的孩子來說,到公立grammar和私立取得academic excellence 的可能性應該是一樣的。如果從全面發展來說,到私校的環境當然會更好,因為這是私校的培養目標,更因為私校經費充足,有可能提供各種學習以外的教育活動和環境。私校學費一年15k左右;每個council在公校投入不一樣,但一般都沒有過8k的。公校也有讓學生各方面全面發展的機會,但這種機會就不是很多了。

拋開學習以外的那些因素,對一個優秀孩子來說到公校完全可以取得academic excellence,而到私校取得相同成績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這個差別是不是值每年15k,那就完全取決於每個家庭的情況以及理想。如果費用不是個問題,那上私校是不是一定好?我個人覺得不一定。比如說有些孩子適合向專業人才方面發展,academic excellence是他們的目標,私校裡面那些學習以外的活動可能是一些不必要的以及負面的干擾。另外,私校老師對學生學習的幫助可能會讓孩子過分的依賴,會導致獨立學習和思考能力的缺失。比如說最近一些年,牛津劍橋錄取學生中公校學生比例一直在增加,很多人說這是學校在政府和輿論壓力下在同樣成績的情況下偏向公校學生,我覺得這完全是一種誤解。主要原因應該是牛津劍橋面試的着重點發生了變化:過去general interview占有比較重的地位,這樣communication skill強的私校學生占優勢;現在的面試更注重於subject interview,說白了就是考試做題。A-level成績相同的私校學生和公校學生比,私校學生如果過去過分依賴老師取得了好成績,獨立學習和思考能力弱,碰上新的陌生題目的時候可能就不知道如何解決了,這樣在subject interview的時候自然發揮不好。有個故事也說明這個觀點,一個私校學生申請數學專業去劍橋面試,信心滿滿的去,面試老師讓他們做題,和他們說他要用這些題確認他們的數學能力,他說「I know all of you predicted to have A* in A Level Maths and Further Maths. But I am not impressed, your predicted grades mean nothing, they only indicate your schools have excellent maths teachers」。當然這個學生發揮的也不錯,但這個老師的說法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私立中學的面試看重什麼?

私立中學的入學都需要考試,考試雖然沒有公立grammar school競爭那麼激烈,但好私校的入學申請也是非常competitive。考試通過以後還要進行面試,如果是入學那面試,是由一般老師面試,形式和內容都比較簡單,主要觀察孩子有沒有明顯的行為方面的問題,到學校里會不會有麻煩。如果是申請獎學金的面試,一般都是校長面試的,不同的校長有不同的風格,所以會用不同的辦法來識別學生。我知道有個校長就是和學生在遊戲中聊天。各種稀奇古怪方法,那到底是面試什麼呢?

我要用美國大學來做個例子,上面說的那個想出國上大學的孩子,選擇了主攻美國的MIT。他讓我了解了一下美國大學錄取辦法和程序。當然首先得有好的SAT或者ACT成績,但所有學校都說這不是唯一的因素,要綜合考慮,那綜合考慮考慮些什麼?對此,我去美國的時候特地去MIT Admissions Office諮詢了一下,他們非常簡單的說明了錄取學生的基本原則,他們說 「The admission is not a reward to the past performance and efforts in schools.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admission is to find a match (!!!) between students and the college. The college simply wants to find someone who can fit into the college’s culture and do well in the college and also in future after the college.」 The college admits a student is an investment. Like other investments, the college wants return. 就像投資股票一樣,Past Performance is No Guarantee of Future Results. 一些時候Past performance is not relevant to future results.

所以不管大學中學,學校錄取學生主要看學生的潛力(potential),考試成績可以用來證明潛力,但不是唯一的證明方式,也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比如丘吉爾考Harrow School的時候,考的很不好,數學考的非常差,但校長還是錄取他了,因為校長看到了potential,事實證明校長是對的。

學校錄取學生的基本原則是找到適合本學校的學生,同樣家長給孩子選擇學校的時候也是應該選擇最適合孩子的學校,孩子到學校裡面能夠開心的發展自己。

推薦文章:考取英國重點中學的三塊敲門磚

分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