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英国幼儿教育
对于幼儿教育,在国内一直是一个很矛盾很纠结的家庭甚至社会问题,国内的家长一方面希望通过西式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尽早独立,一方面又用中国最传统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得到最好的呵护以及尽可能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需求。也是因为自己工作的原因,很多国内的妈妈希望通过邦利了解更多的西式幼儿教育方式。
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须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作为父母就没能尽到教育的职责。现在来聊聊这几年所见所闻的英国式幼儿教育,希望能给国内的妈妈一些参考:

关于进餐:
鼓励孩子自己进餐。孩子长到一周岁至一周岁半时,开始喜欢自己用汤匙喝汤吃菜。绝大多数英国家长认为,孩子想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完全应给予积极鼓励。
来英国租房的第一年很幸运,碰上邻居是广州人,他们在英国已经生活了十多年,生活或思想都更偏向西方了。JACK是他们家小Baby,乖巧可爱,正好一岁,不过跟他交流起来有些困难,听不懂普通话也听不太懂英语,因为在家的时候父母都给他说粤语。第一次去他家,一进门就惊呆了,JACK一个人正坐在儿童餐椅上吃饭,从头发到脚趾头,浑身上下沾满了饭粒,从餐椅到地毯,到处可见饭粒的痕迹,而他妈妈却坐在一边自己看书。看着他一手不太熟练地拿着小勺子在碗里乘了一勺,笨拙地塞到嘴里,还没进嘴的时候已经洒掉一半了,现场真是一片狼藉。我有点心疼,很想端过碗来喂他一把,又看着一边闲坐着的妈妈,不忍心问了“你怎么不喂他呀,看他吃得满身满地都是”,“没关系,一会换一身衣服就是了,”他妈妈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想想觉得挺可怜,才一岁的孩子就自己吃饭,还吃得满身都是妈妈也不管一下,想想国内的孩子,这个时候应该是一家人伺候着,端着碗跟着孩子追,吃一口还要夸一句,或者编造各种谎言只为哄孩子吃一口饭。后来每次去JACK家,只要遇到吃饭时间,都能看到他一个人乖巧地坐在儿童餐椅上自己吃饭,虽然动作很笨拙,同样的每次都吃得一片狼藉。
关于饮食方面,英国人普遍认为,一个人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多是幼儿时期家长迁就造成的,因而他们特别重视幼儿时期的偏食、挑食情况,如幼儿一个劲儿地只吃某种菜而对其他菜不屑一顾时,家长往往会把此菜收起来。他们还认为,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人见人厌的性格。原来,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起,家长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了。
关于阅读:
必须感叹一下,英国是一个阅读氛围很浓厚的国家,不管在火车上、公园长椅上,甚至是吵杂的街头,随处都能看到手捧一本厚厚的书籍埋头阅读的人。英国的学校也特别重视阅读,通过阅读让孩子们拓展视野,也更好地学习语言。除了学校阅读外,家庭阅读也颇为重要。
前段时间去参加一个英国的华人聚会,当然免不了有人带上孩子一起。大人们围着桌子有说有笑,几个孩子更是玩得不亦乐乎,他们一边追赶着一边念叨着我听不懂的语言,后来一问,原来三个小家伙是哈利波特迷,玩的也是哈利波特的咒语。丁丁八岁,他一手拿着魔法杖,一手拿着一本纯英文的哈利波特小说,嘴里还不停念叨着里面的咒语。我问她能不能看懂小说,她说只能看懂大部分,但是必须看完小说妈妈才能让看电影。哦,后来从丁丁妈妈口中得知,丁丁是一个哈利波特迷,八岁已经看完三部哈利波特书籍,因为妈妈规定,只有看完一部书,才允许看电影,目的是养成阅读的习惯。看电视只能被动地灌输给小孩一些常识,看书能发挥想象力,很好地开发大脑智慧。
关于沟通与品德:
多数英国学校每周都组织班级讨论,选取一些学校里或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让孩子们发表看法,共同讨论,自己去领悟和判断对错与是非。集体游戏也是一种重要方式,让孩子懂得顾及与体谅别人,懂得如何与同伴合作。英国学校还普遍鼓励孩子饲养小动物,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为慈善组织募捐及参加其他公益或环保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在英国教育工作者看来,诚实不是一种孤立的品德,而是与自重和尊重别人,与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英国人还有个观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它体现在英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里,那就是不要求孩子们去死记硬背道德准则,但是,要求孩子们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伦理道德。
关于独立睡眠:
英国人主张宝宝和父母分开睡。只不过半岁前,宝宝的摇篮在妈妈的床边,方便喂奶和照看。半岁后宝宝就可以单独睡在自己的小床里了。英国提倡培养孩子(从4个月开始)正常的睡眠习惯,就是要让孩子定时上床睡觉和整夜睡眠。父母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告诉宝宝“现在是睡觉的时间了”。例如: 一到时间就给宝宝穿上睡衣,唱催眠曲,讲故事,或者给一个亲吻。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培养宝宝的独立性,而是认为“孩子很重要,父母也一样”。保证父母的正常休息才能更好地工作、生活,照顾宝宝。
最新评论
写的真好,孩子教育可以借鉴
这是我博客的第一条评论,感谢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