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rge II of Great Britain】老是缺勤的英國國王——喬治二世
1727年6月11日,不受待見的喬治一世終於死在了漢諾威。當這個消息傳到身在英國的王儲威爾士王子耳中時,他竟勃然大怒,認為這是一個彌天大謊。此時的威爾士王子已久不染指政事了,10年前,他和父親喬治一世徹底撕破了臉皮,打那以後便和妻子卡羅琳從聖詹姆斯宮(St James's Palace)搬到了萊斯特府(Leicester House)。
王子在懵逼中繼承了王位,即喬治二世(George II of Great Britain),隨後決定留在英國而不是前往漢諾威參加父親的葬禮,與此同時還壓制了喬治一世企圖分離漢諾威與英格蘭的遺囑。人們認為這是新王對英國喜愛的表現,但究竟其初心如何,我們卻不得而知。

和喬治一世一樣,喬治二世出生於漢諾威,接受德式教育。但不同於他爹,喬治二世即位時,已經對英國政治情況有了足夠的了解。1714年,30歲的喬治二世隨同父親跋山涉水來到英國,他勤奮好學,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熱衷於政事,在人民中頗有威望。
如今,英國人民急切期待他執政後改天換日,有所作為,能夠擔起一名英王的責任。但這一次,他們又失望了。喬治二世即位後,依舊把大部分政事交由英國議會處理,被世人稱為「老是缺勤的國王」。
出生於漢諾威並在那裡生活了30年,德國文化深深紮根在喬治二世的靈魂里,儘管當他生平第一次踏上英國遼闊的土地時,面對着民眾不絕於耳的讚美,聲稱自己的每一滴血都流淌着英格蘭風範。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喬治二世對漢諾威的關切遠遠超過於英格蘭,甚至可以說,為了漢諾威他不惜捨棄英格蘭的利益。喬治一世死後,喬治二世從他手上同時接管了漢諾威,成為新一任漢諾威選帝侯。如同他父親,喬治二世任期內多次返回漢諾威,讓妻子卡羅琳獨自留在英國代為執政。

喬治二世停留漢諾威的期間,雖然公務繁忙,日理萬機,但業餘生活還是很豐富的,例如閒暇之餘和肥胖的情婦們探討人生。英國人早就受夠了他老爹喬治一世了。這一次,無論是廟堂之上,抑或江湖之中,都對他這種拋妻棄子、不理朝政的行為非常不滿。據說為了取笑這位老是缺勤的國王,有人把一匹精疲力盡的跛腳老馬放到大街上,在它的背上掛了一個牌子,上面寫道:「別擋路!我乃御用馬車之套馬,特從漢諾威將國王陛下及其情婦一路運送到英格蘭來。」更有甚者在聖詹姆斯宮的大門上訂了一個告示,寫上:「這個房子裡走失了一個把妻子和6個孩子拋棄在教區的人(Lost or strayed out of this house a man who has left a wife and six children on the parish)」。
為保障漢諾威領地的安全,喬治二世甚至不顧朝內反對,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支持奧地利與普、法、西聯盟作戰。他拋下英國國內政務,返回漢諾威指揮前線,並親自率領德意志諸侯聯軍和少量英軍跟法軍作戰,終於在1743年贏得德廷根戰役。雖然此時的喬治二世已經61歲,且在戰場上表現出驚人的軍事天賦與高明的外交手段,但這並不能改善喬治二世損英利德的形象。翌年,時任首相卡特里特榮幸成為背鍋俠,被迫辭職,喬治二世無可奈何,只能目送這位政治夥伴下台。

普通英國百姓不滿這位國王,頂多是嚷嚷幾句,有的人則直接開打。例如丟了王位了斯圖爾特家族。1745 年夏,詹姆士二世的孫子,俗稱「小王位覬覦者」的查爾斯·愛德華·斯圖爾特率領僱傭軍又一次入侵英國,愛丁堡、卡萊爾、德比先後陷落。喬治二世繼承了他父親的一項獨特技能——出大事的時候必然在漢諾威度假。聽聞消息的喬治慌忙趕回,並派其子坎伯蘭公爵任抗敵總指揮,好歹平息了這場叛亂。
老是缺勤英國政務的喬治二世其實並不像他爹那樣討厭英國,他只是更加熱愛自己的故鄉罷了。況且,在喬治一世的催化作用下,英國王權衰微已成定局,與其在英國做一隻被議會上了枷的老虎,倒不如回漢諾威做一個猴大王逍遙快活。
1755年,喬治二世再次返回漢諾威,期間英國面臨七年戰爭,形勢嚴峻,迫切需要他返回英國主持大局。這次國王的表態一針見血:「英國已經有足夠多的國王了,我在那裡什麼也不是。我老了,不要回去受那該死的議會的耍弄了。」喬治二世時年73歲,話里的國王們當然指的是那幫議員了。
1760年10月25日,喬治二世永久地缺勤了。這位英國歷史上最後一位親自上陣作戰的國王,在清晨起床如廁時突然死亡,死因是大便時用力過猛而引起的夾層動脈瘤破裂。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