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邦利
【Edinburgh Castle】这可能是最详细的爱...

【Edinburgh Castle】这可能是最详细的爱丁堡城堡旅游攻略了

说起苏格兰,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苏格兰风笛,是苏格兰裙,还是小沈阳的小品《不差钱》?小编最先想到的是一座城市,它是苏格兰的首府,同时也是仅次于格拉斯哥(Glasgow)的苏格兰第二大城市,它还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小城内的古迹数不胜数,这座小城叫爱丁堡。在这座古老的城市里,有一座又一座城堡,它有着比温莎城堡荷里路德宫更深厚的底蕴,它的一砖一瓦都刻画着苏格兰的历史,它是爱丁堡人民的骄傲,更是苏格兰人民的骄傲,这座城堡是爱丁堡城堡。爱丁堡城堡的每一座宫殿,每一细节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和故事,接下来小编一一为大家讲解。

爱丁堡城堡大礼堂(The Great Hall)

爱丁堡城堡大礼堂(The Great Hall)

爱丁堡城堡大礼堂是整个城堡的中心。1511年由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建造完成。虽说詹姆斯四世建筑了这座精美的殿堂,但他几乎没有机会享用。1513年,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发动弗洛登战役,詹姆斯四世被杀。之后这座大礼堂便成了军队的营地,中世纪的辉煌也成为了历史。

165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克伦威尔将军队驻扎在这里,此后,大礼堂便一直有军队驻守,直至1886年,军队才完全退出。

皇家宫殿(The Royal Palace)

皇家宫殿位于大礼堂东边,是国王和王后生活和处理政务的重要场所,它是皇室生活和苏格兰历史的见证者,在荷里路德宫建成之前,王室的一切活动都在此进行。

1566年,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从荷里路德宫出逃到爱丁堡城堡时 ,就居住在皇家宫殿里,并在这里诞下詹姆斯王子,一段卓越的生命旅程就此开始了。1567年,玛丽一世因被指控谋杀丈夫而被废除,年仅一岁的詹姆斯王子继承王位,成为了詹姆斯六世。1603年,又成为了英格兰国王,也就是后来的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巧合的是,玛丽一世的母亲玛丽王后也是在此去世的。更多有趣历史故事请点击:荷里路德宫与玛丽女王

命运之石(The Stone of Destiny)

命运之石是苏格兰君权的象征,每一任君主都会踩在这块命运之石上行加冕礼,这个传统一直流传到今天。命运之石也一直见证着苏格兰和英格兰历史的变迁。

传说,命运之石是主教雅各布梦中通往天堂的一块阶梯,因此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意义。人们通常认为,命运之石原属于爱尔兰,后来才被带到了苏格兰。

命运之石(The Stone of Destiny)

1292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入侵苏格兰,掠走了苏格兰大量宝贝,其中就包括这块命运之石。爱德华将命运之石夺回英格兰之后,一直将它安放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加冕椅下方,在此后的700年里,每一代君主登基时,命运之石都是必不可少的圣物。上一次使用命运之石是在1953年,现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大典上。

1950年的圣诞节那天,4名苏格兰学生将命运之石从威斯敏斯特教堂偷偷运回苏格兰。三个月以后,命运之石出现在了阿布罗斯修道院的门前。

1951年4月11日,苏格兰政府决定名正言顺地将命运之石迎回爱丁堡城堡,但此事被伦敦警方知晓后,便强行带回了威斯敏斯特教堂。

1996年的圣·安德鲁日,命运之石几经辗转,终于重回爱丁堡城堡。苏格兰政府为此举行了隆重的庆典,安排重要人物和军队将命运之石从荷里路德宫护送到爱丁堡城堡,途径的皇家大道,共有上万名苏格兰群众驻足观看。

从那以后,命运之石终于居有定所,除了君主加冕时会被请回威斯敏斯特教堂教堂外,它将永久陈列在爱丁堡皇家宫殿内。

Crown Jewels

Crown Jewels包括权杖和王冠,目前被陈列在命运之石旁边。这根权杖铸造于1494年,是亚历山大六世送给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的礼物。王冠则诞生于1540年,它的第一任拥有者是詹姆斯五世的妻子——玛丽王后,也就是我们前文中提到的玛丽一世的母亲。1543年,玛丽一世的加冕礼上,权杖和王冠首次一起使用。

Crown Jewels

1651年至166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为了免于克伦威尔军队的洗劫,权杖和王冠开始了鲜为人知的雪藏生活。

1707年,当英格兰和苏格兰签订联合协议以后,权杖和王冠便被锁在箱子里密封起来,直至1818年,才被一位名叫Sir Walter Scott的小说家发现,从此才得以重见天日。

圣玛格丽特礼拜堂(St Margaret's Chapel)

传说中,英格兰有一位名叫玛格丽特的公主,她因逃离诺曼人的侵略所以嫁给了苏格兰国王马尔科姆三世。玛格丽特把毕生的心血都倾注在了国王身上,为王室和苏格兰做了不小的贡献,深受苏格兰人民的爱戴。

1039年,英格兰国王威廉二世入侵苏格兰边境,马尔科姆三世带领两个儿子出征,不幸的是,马尔科姆和长子都战死沙场,小儿子回来将噩耗告知了母亲。得知噩耗的玛格丽特悲痛欲绝,日日以泪洗面,三天后便病逝在于爱丁堡城堡。

圣玛格丽特礼拜堂(St Margaret's Chapel)

后来,小儿子大卫一世即位,为了纪念母亲,大卫一世于1130年修建了一座礼拜堂,并取名为圣玛格丽特礼拜堂。

圣玛格丽特礼拜堂规模很小,只能容得下15至20人。它的祭坛拱门还保持着原来的装饰风格,但它周边的其他家具,则是后来添加的。据说,直至现在,每周仍会有一位名叫玛格丽特的爱丁堡妇女来礼拜堂献花打扫。

芒斯蒙哥大炮(Mons Meg)

参观完圣玛格丽特礼拜堂可以顺道参观芒斯蒙哥大炮,因为芒斯蒙哥大炮就在圣玛丽堂外边。

芒斯蒙哥大炮于1449年在比利时建造,“Mons”是建筑这个炮台的小镇的名字。芒斯蒙哥大炮是苏格兰最早的军用炮弹之一,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军事水平,它能将重达150公斤的石头炮弹发送至3.2公里以外。

1457年,勃垦第公爵菲利普把他献给了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二世。从此,芒斯蒙哥大炮便在苏格兰安家落户。

三年之后的1460年,英格兰和苏格兰在罗克斯巴勒城堡交战,芒斯蒙哥大炮也参与此次战争,尽管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武器,但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二世仍旧在这场战役中牺牲了。

1497年,詹姆斯四世在诺汉姆围困中也使用了这门大炮,他还利用这门大炮平息了雷诺斯伯爵的反叛。

芒斯蒙哥大炮(Mons Meg)

芒斯蒙哥大炮重达6吨,即使在100个人的拖行下,一个小时也只能行进5公里左右,运输起来十分不便,所以,1550年,詹姆斯五世建立海军之后,战功赫赫的芒斯蒙特大炮就光荣退役了。退役后的芒斯蒙特大炮也没有闲着,而是成为了一门礼炮,在重要节日时鸣礼致意。

1558年,远在法国的玛丽一世与法国王储弗朗西斯大婚,作为礼炮的芒斯蒙特大炮鸣响,以示庆祝。

1681年10月14日,芒斯蒙特大炮再次鸣响,向奥尔巴尼公爵的生日致敬。奥尔巴尼公爵也就是后来的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七世。这一次鸣响也成了芒斯蒙特大炮的绝唱。

1754年,芒斯蒙哥大炮被运往伦敦塔,詹姆斯二世的党人起义后颁布了《解除武装法案》,并对苏格兰进行非军事改造。但由于芒斯蒙哥大炮身躯过于庞大,所以并未将它熔化而是把它归还给了苏格兰。小编万万没想到,长得胖竟还可以救命。

1829年3月9日,在一支卫队的护送下,这支中世纪的炮王、苏格兰军事史的见证者终于回到了故乡。

One o’clock Gun

One o'clock Gun并不是礼炮,准确来说,它更像是个闹钟。在使用One o'clock Gun以前,人们普遍采用报时球(Time Ball)进行报时。报时球是指将一个木制的或者金属制的大球高高挂起,等到下午一点就会降下来。这种报时方法对于陆地上的人们来说,或许还管用,但是对于在海上捕鱼的水手们来说,就不那么受用了,阴冷的不列颠岛时常会有大雾,那时水手们就无法看清报时球是下降了还是没下降。

One o’clock Gun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爱丁堡城堡于1861开始采用更为先进的One o'clock Gun报时方法,每天下午一点准时鸣炮,这样,无论是在陆地上还是大海上,无论天气好坏,人们都能准确知道时间了。

在电子设备发达的今天,人们已不再需要One o'clock Gun进行报时。但One o'clock Gun仍旧作为一个观赏项目保留了下来,直至今天,One o'clock Gun每天下午一点仍准时报时(星期天除外)。

半月炮台(The Half Moon Battery)

半月炮台是整个爱丁堡城堡最佳的观景台,站在半月台上,整个爱丁堡小城的景色尽收眼底,令人流连忘返。

半月炮台围绕中世纪的大卫塔废墟而建,是一个防御性军事工程,如果爱丁堡城堡受到威胁,半月台便会万炮齐发,将敌人击得粉碎。大卫塔是由苏格兰国王大卫二世于1367至1368年所建,但后来毁于1571至1573年的长期围战中。

半月炮台(The Half Moon Battery)

现在在半月炮台上陈列的大炮,大多是1810年左右,在反对拿破仑的战争中保留下来的。

战时监狱(Prisons Of War)

爱丁堡城堡的战时监狱,仍旧保留着当时的装潢风格,陈列也是按照当时的顺序,可以说,战时监狱真实还原了那时的囚徒生活。

小编了解到,监狱的第一批囚徒竟不是苏格兰人也不是英格兰人,在英法七年战争爆发后,1758年,当地政府收押了一批法国走私者,他们有幸成为了战时监狱的第一批体验者。

苏格兰国家战争博物馆(National War Museum)

爱丁堡城堡除了各大古迹外,还有一系列博物馆也值得参观。在这些博物馆里,你会更加真切地体会到爱丁堡城堡和苏格兰历史的变迁。

苏格兰国家战争博物馆(National War Museum)

苏格兰战争博物馆开放与1933年,目前处于苏格兰国家博物馆的管辖范围之内,它的前身本是一个军火库,建于18世纪,之后战争爆发,又被改造成了一家战时医院,救助当地平民和战士。

苏格兰战争博物馆里珍藏着大量战时珍贵物品,包括书信、大刀和化学服等,也珍藏着一些苏格兰地区的手工艺品和画作。

苏格兰国家战争纪念馆(Scottish National War Memorial)

如果时间回到中世纪,圣玛丽教堂倒真是给爱丁堡城堡增色不少呢。16世纪30年代,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愈发重视荷里路德宫,因此圣玛丽教堂也随之失宠,之后被改造为一所军火库,1755年圣玛丽被推倒改建成了北兵营。1923年,驻军撤走之后便改造成了现在的苏格兰国家战争纪念馆。

苏格兰国家战争纪念馆(Scottish National War Memorial)

苏格兰战争纪念馆是为了悼念一战、二战和1945年以后在战争中阵亡的士兵。纪念馆外的雕塑都是后来改建博物馆时,当地艺术家新建的,每一座雕塑都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手持宝剑和盾牌的士兵代表着勇气,手捧和平鸽的女性代表着和平,带着孩子的武士代表着慈悲,天平和宝剑代表着正义,入口上方舞动着的凤凰则代表着精神永存。

分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