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邦利
小而美的英國獨立書店

小而美的英國獨立書店

圖書的電子化是時代的大趨勢,紙質圖書的印刷和銷售正在逐漸淪為夕陽產業。保守的英國人素有「愛讀書」的美名,不過,英國人還是在努力保留着傳統的讀書方式,到書店買書和到圖書館借書,一杯濃香的下午茶伴着散發墨香的一本好書,手指添香間書香延綿。

其實,在亞馬遜的強勢競爭下,英國許多傳統書店已經紛紛倒閉。電子設備無處不在、無孔不入,人們時時刻刻可以在手機、iPad、Kindle上讀書。就算想回味紙質書的感覺,隨時都可以在亞馬遜上下單,何苦專門跑到書店去。這確實是現實。但即便如此,英國許多書店依然屹立不倒,倒不是說它們有多麼會做生意、多麼會緊跟時代,而是它們那麼獨特、優雅,那麼與眾不同,那麼懂得英國人讀書的習慣和喜好。

英國書店

傳統的書店一般是家族經營,目前在英國還保留有近1000家。說實話,在了解它們之前,我買書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網購。但當感受過它們的氛圍,了解過它們背後的歷史與文化後,我不禁入迷。因為在這些小小的書店裡,讀書不僅僅是讀書,更是一種享受。

不同於網上虛擬書城的呆板,英國書店為每位顧客提供一系列的私人服務。為方便人們閱讀,在英國如樂購(Tesco)、塞恩思伯里(Sainsbury)之類的大超市也會有專門的讀書區,為顧客隨時提供最新的暢銷書。

巴爾通書屋主人Peter Snell告訴我,現在超市賣書很便宜,所以在價格上書屋不太有優勢。但他自有吸引顧客的辦法,比如大力介紹新作者、當地作者,或者引進新穎而獨具特色的書籍,從而在大型零售商的侵襲下占據一席之地。

英國書店

話句話說,跟大眾市場硬拼不占優勢,書店大多另闢蹊徑,迎合相比較為嚴謹、鑑賞力獨到、眼光敏銳的讀者。它們花大量時間去和讀者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和興趣,滿足他們對書籍的不同追求。

此外,書店還有一個優勢:讀者可以隨時預訂想要的書籍。比如,如果你在巴爾通書屋找一本書沒找到,你可以跟店員預定,第二天就能捧上書閱讀。此外,最贊的在於它的二手書服務。有些書可能已經絕版了,哪裡都買不到,但是書店卻可以掘地三尺、四處活動幫你找到它的二手書。有時候為幫顧客找到這樣的書籍,書店甚至會將電話打到澳大利亞去。

書籍在英國是十分昂貴的,一本質量不錯的大學課本要花掉30-60英鎊(300到600人民幣)或者更多。因此,對於學生族而言,能預定二手書是十分難得的。書店也正是靠着當地的讀者和顧客才一點點傳承下來。

除了傳統書店,還有一個地方為愛讀書的人們保留着書香純淨 — 各地的公共圖書館。英國幾乎每個小鎮都自己的圖書館,大點的城市會有一個以上。而且,圖書館大多是獨具特色的傳統英倫建築,每棟都有自己的歷史故事。身臨其境,觀則賞心悅目,讀則滌盪靈魂。

英國的公共圖書館面向全體公民免費開放,由稅收等公共收入提供財政支持。圖書館一般會有專門的管理員。

圖書館內,一張張紙頁翻動是一個個永恆的思想在跳動,一本本書籍借進借出是一種種精神在傳承。不過,這裡不知關於書籍和閱讀,還關於為居民提供各種服務。

英國書店

舉個例子,我的故鄉利茲海德市(Leatherhead)圖書館每周會有人志願為當地市民提供基礎電腦技能培訓。也許你會嗤之以鼻,但是對於當地的老年朋友們,這些培訓卻非常實用。此外,圖書館還會定期舉行公共活動。上個月利茲海德市舉辦了「痴呆疾病病理主題周」,請專家直接與擔心痴呆問題的居民面對面對話,解決他們的健康疑問。此外,常見的活動有定期特邀嘉賓演講、知名詩人誦詩會、知名作家簽售會等等。

英國人對於這樣的圖書館很是熱愛。我當天到達圖書館時,裡面坐滿了靜靜讀書的居民。出於對隱私的尊重,我沒能拍到圖書館裡面的盛況,只能遺憾地拍一些沒有人的角落。

推薦閱讀:

【Hay-on-Wye】海伊小鎮,英國的二手書之城

倫敦街頭的美麗書店Top 10

分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