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邦利
【不是很懂你们诗人】之雪莱篇

【不是很懂你们诗人】之雪莱篇

“对于人类心灵的想象来说,假如宁静和孤独便是空无,那么你、大地、星辰和海洋究竟是何物?”(傅正明译,原文And what were thou, and earth, and stars, and sea, If to the human mind’s imaginings Silence and solitude were vacancy?)这句诗来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珀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能写下这样唯美诗句的人一定很浪漫痴情吧?先别急,听小编讲完雪莱的故事,各位再抒高见吧。

年少风流

p133254_4

珀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1792年出生于贵族家庭,他祖父是受封的男爵,父亲是辉格党议员。雪莱天资聪慧、根骨异于常人,当同龄孩子还在识字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写诗了。12岁的时候,雪莱进入了英国九大公学之一的伊顿公学,并在这里展现出了自己多情的特性。

他迷恋上了一个男孩,每天晚上他们临睡前都彼此亲吻对方。1810年,雪莱进入牛津大学读书,除了受到休谟和葛德文等人的自由思想影响外,还结识了好基友托马斯·杰斐逊·霍格。两人的基情到底达到怎样的程度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份好友关系持续了一辈子。好基友在一起总该做点什么,才对得起这段无悔的青春。叛逆的雪莱和霍格于是干了件大事,他们写下反对基督教的《无神论的必要性》,并四处散发。结果没几天两人就被学校开除了。

第一次私奔

珀西·比希·雪莱

雪莱长相斯文,很讨女孩子喜欢,他自己也深知这一点,大学期间经常出去浪,女人缘好到让霍格眼红。没隔多久,被父亲赶出家门而滞留伦敦的雪莱就获得了一个15岁女孩狂热的崇拜与爱恋。她的名字叫哈丽雅特·韦斯特布鲁克(Harriet Westbrook),是雪莱妹妹的朋友。为了讨好雪莱,哈丽雅特模仿、发表他的各种观点,甚至是不被当时社会容忍的无神论。结果可想而知。哈丽雅特向雪莱哭诉自己受到了父亲、学校的虐待。为了“拯救”这个可怜的小女孩,最终,19岁的雪莱带着16岁的哈丽雅特私奔到苏格兰,并在爱丁堡结婚。

爱情终归是要经济作为支撑的,没几天雪莱就捉襟见肘,向基友霍格求助,霍格义无反顾地赶到爱丁堡。故事的走向越来越狗血。霍格爱上雪莱青春貌美的新娘,并趁着雪莱回家拿钱的机会,企图勾引哈丽雅特,但哈丽雅特拒绝了。这事传到雪莱耳朵里,他不仅没有生霍格的气,还写信告诉霍格自己没有丝毫嫉妒,并暗示如果哈丽雅特同意的话,雪莱希望能和霍格共享妻子。对于雪莱来说,能同时和两个感情深厚的人(霍格与哈丽雅特)在一起,是再完美不过的事情。但既然哈丽雅特不愿意,他也会尊重她的选择。

雪莱和哈丽雅特终究没有天长地久,但并不是因为霍格,而是因为哈丽雅特的姐姐伊莱扎。雪莱对伊莱扎“深恶痛绝”,然而哈丽雅特却对姐姐言听计从。雪莱也逐渐觉得妻子不追求先进,和自己不在一个思想高度,认为哈丽雅特嫁给他是贪图钱财罢了,这位风流才子开始后悔当年的一时冲动了。

重蹈覆辙

p133254_1

很快雪莱就移情别恋了。对象是自己人生导师威廉·葛德文的女儿玛丽·葛德文(后来她和结婚后改名为玛丽·雪莱)。威廉·葛德文的思想“荼毒”了不少年轻人,如今“报应”终于来了,他的忠实粉丝雪莱将让他家鸡犬不宁。

对于雪莱来说,玛丽·葛德文简直就是他偶像的完美结合。他不仅崇拜威廉,还对玛丽的母亲,女权主义哲学家玛莉·沃斯通克拉夫特十分景仰。而玛丽本人也是一个极富魅力的少女,为了得到玛丽,雪莱完美展现了自己死缠烂打的本事,一度以死相逼。玛丽此时年方二八,叛逆而富于想法,被雪莱的才情吸引,也疯狂地爱上了这个有妇之夫。

这一次,雪莱再次用了当年的套路——私奔。和葛德文撕破脸后,雪莱抛弃了怀孕中的妻子与幼年的女儿,带上玛丽踏上了前往法国之路,还顺带“拐走”了小姨子克莱尔·克莱尔蒙特。这桩惊天丑闻让葛德文一家的脸无处安置。谣言四起,玛丽的姐姐范妮因此失去了工作机会,更致命的是,她也疯狂地迷恋上了雪莱,多重打击下,范妮自杀了。

雪莱的荒谬可笑的私奔之旅最终以资金不足结束了。和大部分浪漫诗人一样,雪莱是一个随性自在、天马行空的人,很少进行合理周详的计划。尽管有了第一次的经验,雪莱这次私奔还是几乎毫无准备。更荒诞的是,雪莱在旅途中朝三暮四地更改计划,才交了6个月的房租,第三天就搬走了。资金很快耗尽,三人甚至落魄到连换洗衣服都没有的境地。6个星期后,他们返回英国。但双方的家人都不愿意接受这群“败家子”。三人只能搬出家居住,没有家人的帮助,雪莱债台高筑,而玛丽身怀六甲,日子愈发艰难。

雪莱再次想起了他久未联系的好基友,霍格也如愿雪中送炭。重蹈覆辙的雪莱依然不愿意更换人生的剧本,他努力撮合霍格与玛丽,企图将之前未曾在哈丽雅特身上实现的三人关系在玛丽身上建立起来。尽管受父母影响深刻,玛丽还是拒绝了。而与此同时,她发现雪莱和妹妹克莱尔的关系越来越暧昧了。

与玛丽的婚姻

p133254_5

1816年12月,雪莱妻子哈丽雅特自杀。她的死雪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这位浪漫诗人心中恐怕已经没有可供内疚的空间了——他的心不仅要装下失去儿女抚养权的悲痛、债务缠身的烦恼,还要容纳与玛丽新婚燕尔的喜悦。更让雪莱头疼的是,不久后,他发现自己在英国已经无处容身了。

为了逃避政治打压和追债,雪莱携妻带子前往意大利定居。玛丽两个幼小的孩子哪受得住如此长途的跋涉与频繁的搬迁,相继夭折。玛丽的身体也每况愈下,情绪越来越抑郁,对雪莱也越来越冷漠。雪莱不知如何让妻子开心起来,但随即新的女人开始逐渐替代玛丽在他心目中的位置。雪莱先是与索菲亚斯泰西有一段说不清的关系,随后又企图再次“拯救”一名修女于水火之中,接着与简·威廉姆斯打得火热。

1822年,30岁的雪莱遇海难死亡。有人认为雪莱之死只是单纯的事故,有人则认为是雪莱有意自杀,还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一场政治谋杀。真相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能确定的是,他留下了一对经济困难的孤儿寡母。

雪莱的爱情婚姻观

p133254_6

雪莱一生向往自由,并且尊重女性,他的爱情婚姻观念主要受葛德文影响,他认为:“一个丈夫和一个妻子,只要他们彼此相爱,自然就结合在一起:在俩人感情已经消亡后,任何法律仍然会把他们绑在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因此它是一种最令人难堪的专制。爱就是自由;承诺爱同一个女人到永远,就和承诺信奉一个信条一样荒唐。”雪莱还天真地认为别人也会认同他的理念,当他在与玛丽私奔的途中时,曾经荒唐地邀请伤心欲绝的哈丽雅特,以朋友而不是妻子的身份加入到他们的旅途中。

雪莱的观念不能说是毫无道理,但放在当年却是不合时宜的,放到今天也是。

分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