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很懂你們詩人】之雪萊篇
「對於人類心靈的想象來說,假如寧靜和孤獨便是空無,那麼你、大地、星辰和海洋究竟是何物?」(傅正明譯,原文And what were thou, and earth, and stars, and sea, If to the human mind’s imaginings Silence and solitude were vacancy?)這句詩來自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珀西·比希·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能寫下這樣唯美詩句的人一定很浪漫痴情吧?先別急,聽小編講完雪萊的故事,各位再抒高見吧。
年少風流

珀西·比希·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1792年出生於貴族家庭,他祖父是受封的男爵,父親是輝格黨議員。雪萊天資聰慧、根骨異於常人,當同齡孩子還在識字的時候,他已經開始寫詩了。12歲的時候,雪萊進入了英國九大公學之一的伊頓公學,並在這裡展現出了自己多情的特性。
他迷戀上了一個男孩,每天晚上他們臨睡前都彼此親吻對方。1810年,雪萊進入牛津大學讀書,除了受到休謨和葛德文等人的自由思想影響外,還結識了好基友托馬斯·傑斐遜·霍格。兩人的基情到底達到怎樣的程度我們不得而知,但這份好友關係持續了一輩子。好基友在一起總該做點什麼,才對得起這段無悔的青春。叛逆的雪萊和霍格於是幹了件大事,他們寫下反對基督教的《無神論的必要性》,並四處散發。結果沒幾天兩人就被學校開除了。
第一次私奔

雪萊長相斯文,很討女孩子喜歡,他自己也深知這一點,大學期間經常出去浪,女人緣好到讓霍格眼紅。沒隔多久,被父親趕出家門而滯留倫敦的雪萊就獲得了一個15歲女孩狂熱的崇拜與愛戀。她的名字叫哈麗雅特·韋斯特布魯克(Harriet Westbrook),是雪萊妹妹的朋友。為了討好雪萊,哈麗雅特模仿、發表他的各種觀點,甚至是不被當時社會容忍的無神論。結果可想而知。哈麗雅特向雪萊哭訴自己受到了父親、學校的虐待。為了「拯救」這個可憐的小女孩,最終,19歲的雪萊帶着16歲的哈麗雅特私奔到蘇格蘭,並在愛丁堡結婚。
愛情終歸是要經濟作為支撐的,沒幾天雪萊就捉襟見肘,向基友霍格求助,霍格義無反顧地趕到愛丁堡。故事的走向越來越狗血。霍格愛上雪萊青春貌美的新娘,並趁着雪萊回家拿錢的機會,企圖勾引哈麗雅特,但哈麗雅特拒絕了。這事傳到雪萊耳朵里,他不僅沒有生霍格的氣,還寫信告訴霍格自己沒有絲毫嫉妒,並暗示如果哈麗雅特同意的話,雪萊希望能和霍格共享妻子。對於雪萊來說,能同時和兩個感情深厚的人(霍格與哈麗雅特)在一起,是再完美不過的事情。但既然哈麗雅特不願意,他也會尊重她的選擇。
雪萊和哈麗雅特終究沒有天長地久,但並不是因為霍格,而是因為哈麗雅特的姐姐伊萊扎。雪萊對伊萊扎「深惡痛絕」,然而哈麗雅特卻對姐姐言聽計從。雪萊也逐漸覺得妻子不追求先進,和自己不在一個思想高度,認為哈麗雅特嫁給他是貪圖錢財罷了,這位風流才子開始後悔當年的一時衝動了。
重蹈覆轍

很快雪萊就移情別戀了。對象是自己人生導師威廉·葛德文的女兒瑪麗·葛德文(後來她和結婚後改名為瑪麗·雪萊)。威廉·葛德文的思想「荼毒」了不少年輕人,如今「報應」終於來了,他的忠實粉絲雪萊將讓他家雞犬不寧。
對於雪萊來說,瑪麗·葛德文簡直就是他偶像的完美結合。他不僅崇拜威廉,還對瑪麗的母親,女權主義哲學家瑪莉·沃斯通克拉夫特十分景仰。而瑪麗本人也是一個極富魅力的少女,為了得到瑪麗,雪萊完美展現了自己死纏爛打的本事,一度以死相逼。瑪麗此時年方二八,叛逆而富於想法,被雪萊的才情吸引,也瘋狂地愛上了這個有婦之夫。
這一次,雪萊再次用了當年的套路——私奔。和葛德文撕破臉後,雪萊拋棄了懷孕中的妻子與幼年的女兒,帶上瑪麗踏上了前往法國之路,還順帶「拐走」了小姨子克萊爾·克萊爾蒙特。這樁驚天醜聞讓葛德文一家的臉無處安置。謠言四起,瑪麗的姐姐范妮因此失去了工作機會,更致命的是,她也瘋狂地迷戀上了雪萊,多重打擊下,范妮自殺了。
雪萊的荒謬可笑的私奔之旅最終以資金不足結束了。和大部分浪漫詩人一樣,雪萊是一個隨性自在、天馬行空的人,很少進行合理周詳的計劃。儘管有了第一次的經驗,雪萊這次私奔還是幾乎毫無準備。更荒誕的是,雪萊在旅途中朝三暮四地更改計劃,才交了6個月的房租,第三天就搬走了。資金很快耗盡,三人甚至落魄到連換洗衣服都沒有的境地。6個星期後,他們返回英國。但雙方的家人都不願意接受這群「敗家子」。三人只能搬出家居住,沒有家人的幫助,雪萊債台高築,而瑪麗身懷六甲,日子愈發艱難。
雪萊再次想起了他久未聯繫的好基友,霍格也如願雪中送炭。重蹈覆轍的雪萊依然不願意更換人生的劇本,他努力撮合霍格與瑪麗,企圖將之前未曾在哈麗雅特身上實現的三人關係在瑪麗身上建立起來。儘管受父母影響深刻,瑪麗還是拒絕了。而與此同時,她發現雪萊和妹妹克萊爾的關係越來越曖昧了。
與瑪麗的婚姻

1816年12月,雪萊妻子哈麗雅特自殺。她的死雪萊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這位浪漫詩人心中恐怕已經沒有可供內疚的空間了——他的心不僅要裝下失去兒女撫養權的悲痛、債務纏身的煩惱,還要容納與瑪麗新婚燕爾的喜悅。更讓雪萊頭疼的是,不久後,他發現自己在英國已經無處容身了。
為了逃避政治打壓和追債,雪萊攜妻帶子前往意大利定居。瑪麗兩個幼小的孩子哪受得住如此長途的跋涉與頻繁的搬遷,相繼夭折。瑪麗的身體也每況愈下,情緒越來越抑鬱,對雪萊也越來越冷漠。雪萊不知如何讓妻子開心起來,但隨即新的女人開始逐漸替代瑪麗在他心目中的位置。雪萊先是與索菲亞斯泰西有一段說不清的關係,隨後又企圖再次「拯救」一名修女於水火之中,接着與簡·威廉姆斯打得火熱。
1822年,30歲的雪萊遇海難死亡。有人認為雪萊之死只是單純的事故,有人則認為是雪萊有意自殺,還有人甚至認為這是一場政治謀殺。真相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能確定的是,他留下了一對經濟困難的孤兒寡母。
雪萊的愛情婚姻觀

雪萊一生嚮往自由,並且尊重女性,他的愛情婚姻觀念主要受葛德文影響,他認為:「一個丈夫和一個妻子,只要他們彼此相愛,自然就結合在一起:在倆人感情已經消亡後,任何法律仍然會把他們綁在一起生活一段時間,因此它是一種最令人難堪的專制。愛就是自由;承諾愛同一個女人到永遠,就和承諾信奉一個信條一樣荒唐。」雪萊還天真地認為別人也會認同他的理念,當他在與瑪麗私奔的途中時,曾經荒唐地邀請傷心欲絕的哈麗雅特,以朋友而不是妻子的身份加入到他們的旅途中。
雪萊的觀念不能說是毫無道理,但放在當年卻是不合時宜的,放到今天也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