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邦利
【City of London】從倫敦城到金絲雀

【City of London】從倫敦城到金絲雀

倫敦,英國首都,大英帝國滄桑恢宏歷史的見證,與紐約同為毫無爭議的國際金融中心,多項金融指標位於全球第一。倫敦作為金融中心的歷史伴隨着大英帝國的崛起而興,現今英國作為老牌的資本主義強國,倫敦依舊掌握着歐洲大陸甚至遠至非洲、西亞、中亞的金融樞紐地位。

倫敦金融城

說到倫敦的金融產業,必須談及的是倫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這是大倫敦地區內擁有相對獨立的行政管理權限的區域之一,這一點不同於我國城市內的「區」,倫敦金融城有自己的軍隊、市長和徽標,同時是倫敦金融產業的心臟帶。

這個「城中城」面積1平方英里(約2.9平方公里),但對整個英國GNP的貢獻率達到了2%,每天大概有35萬人在這裡工作,集中了500多家外國銀行和180多個外國證券交易中心。世界500強的跨國公司中,75%在這裡設有分支機構。

歷史上這個區域同它西側的威斯敏斯特是倫敦城市最先興起的區域,但它比後者更為悠久。倫敦城是古羅馬時期的產物,堅固的羅馬城牆造就了鐵打的倫敦城,流水的帝王將相。直到1066年,英格蘭的國王才到達這裡,由於難以征服「倫敦人」,最後妥協保留其一定的自主權,同時倫敦城也承認了英格蘭的國王權力。隨着以威斯敏斯特為代表的英格蘭城市範圍的逐漸壯大,倫敦城被包圍為「城中城」,現在這座城中城雖然沒有了城牆,但依舊有着明確的界線,依舊是倫敦名副其實的經濟中心,威斯敏斯特則是行政中心。

City of London

作為傳統的歐洲城市,倫敦保存着較為完好的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築,這一點在倫敦金融城內依舊有所體現,著名的聖保羅大教堂就在這1平方英里的範圍內,倫敦塔也在地塊周邊。但不同於傳統歐洲古老城市如羅馬、巴塞羅那、巴黎較為平面統一的城市風格和嚴謹的高度限制,倫敦中心區域的金融城擁有古今融匯於一體的別樣風格。

首先是路網格局,這裡依舊保持着中世紀自然生長態勢的道路形態,街區緊密而不規則,因此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不同年代的建築可以有着較為統一的整體性。

高層建築分布比較集中,在視覺上並未產生壓倒之勢,與低矮建築發生互動良好的關係。在這些高層建築中,最高的赫倫大廈也只有230米,這樣的高度在2.9平方公里的尺度上足以中和。

City of London

出於這樣的考慮,即便在金融城內有The leadenhall building,瑞士再保險大廈和Walkie Talkie這樣奇奇怪怪的建築,整個格局也依舊能保持着一定的統一性。

較為統一的建築後退距離帶來的整齊劃一的視覺效應降低了因建築類型、立面、高度不同而產生的混亂感。不可否認的是,倫敦金融城的這種城市形態像極了亞洲城市面貌,高低錯落,風貌不同,為此產生的意見褒貶不一。

但倫敦作為引領工業革命的世界城市,其面貌註定會與歐洲大陸傳統城市有所不同。倫敦金融城在某些地方有些像上海的浦西外灘金融中心,位於傳統的城市中心,是城市最先興起的地方,擁有不同時期的建築類型等等。

上世紀90年代,受制於金融城捉襟見肘的可開發空間,英國政府開始支持已廢棄碼頭區域——金絲雀碼頭的開發,這一地點離金融城只有3英里,擁有大量的空間。這一點又同上海浦東的開發有點相像。

City of London老照片

金絲雀碼頭是在上個世紀60年代因為深水港口的開發而沒落的,80年代停運,改建初期,一度因入住率較低而陷入瓶頸,但隨着軌道交通的修建,經過20多年的開發建設,現在的金絲雀碼頭已經成長為倫敦重要的金融區和購物區,其中第一加拿大廣場、滙豐銀行塔和花旗銀行中心是該區域的三座高層標誌性建築,建成時的第一加拿大廣場是最高建築。

不同於金融城古今交匯,路網不規則的格局,改造後的金絲雀碼頭核心區域呈現出方格網狀規則的布局形式,一共分為26個地塊,東西軸線貫穿整個區域,虛實結合,南北副軸與主軸交匯形成節點。

在此影響下,幾乎全部的摩天大樓都是box形體,風格統一,氣勢巍然。在辦公空間的下面,金絲雀碼頭的地下空間得到充足的開發,商場林立,成為倫敦的購物天堂。

倫敦塔橋

碼頭遺留下的水灣經過適當的改造形成優美的景觀,並成為豪華遊輪的停靠地點,新的金絲雀碼頭生機勃勃走來,在未來5年內,該區域會得到完整的開發。如今這裡基礎設施已經健全,臨近倫敦城市機場,為商務人士提供了極大地便利。在金絲雀碼頭北部,便是南北延伸的2012年奧運開發區,倫敦東部一系列的新建設和開發正在為倫敦注入新的活力。

從倫敦城到金絲雀,倫敦走過了近千年的歷史。雖然美國紐約的崛起影響到了英國倫敦的絕對地位,但放眼全球,這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依舊發揮着後來居上者無法比擬的能量。論城市規模倫敦無法與東京比擬,論響亮名號,也落於紐約之後,論朝氣蓬勃,中國的一線城市也正摩拳擦掌,但這都抹不掉倫敦這個堪稱經典,彰顯氣質的大氣之城。

分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