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邦利
【The great fire of London】帶...

【The great fire of London】帶你回顧1666年那場倫敦大火

在倫敦紀念廣場(Monument Yard),聳立着一座高達61米的石柱。沿着石柱內部311級螺旋形台階,可以到達石柱的頂端。在這裡,人們可以從最好的角度眺望倫敦塔橋(Tower Bridge)碎片大廈(The Shard),領略倫敦城的絕美風光。這座石柱的名字,叫做倫敦大火紀念碑(Monument to the Great Fire of London)。

1666倫敦大火

紀念碑的建設,源於1666年那場幾乎燒毀了整個倫敦老城的大火。由於這場大火實在過於猛烈,破壞嚴重,英國人在為這場大火命名的時候毫不猶豫地使用了「The Great Fire」一詞,以此來表現人們對這場大火的刻骨銘心,而在今年,皇家造幣廠還發行了紀念「倫敦大火」350周年的紀念幣

這場大火是怎麼燒起來的呢?

這還要從一家麵包店說起。在現在倫敦紀念廣場的附近,有一條布丁巷(Pudding Lane),17世紀的時候,也就是1666年,巷子裡坐落着一家烤麵包店,店主的名字叫托馬斯·法里諾。9月1日晚上的時候,這位托馬斯着急回家,把關閉烤麵包爐子的事情忘在了腦後,最終在9月2號凌晨一點多鐘的時候釀成了大火。

大火很快從起火點布丁巷蔓延開來,並順着風勢迅速席捲了周邊街區。當時的倫敦並沒有專業的巡邏隊,城市負責人也就是當時的市長托馬斯·布拉德沃思爵士對災情判斷失誤,沒有在火災初起時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導致錯過了最佳的滅火救援時間。等到這位爵士意識到災情的嚴重性時,大火已經一發不可收拾。

1666倫敦大火

其實大火之所以蔓延地如此迅速,與當時倫敦老城內的整體布局密不可分。17世紀中期,隨着資本主義的發展,作為英國經濟中心的倫敦湧入了大量的人口。那時的倫敦市中心已經出現了「逆城市化」現象,很多貴族和有錢人為避開擁擠不堪的市中心,搬向了人口相對較少的郊區,當然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躲避1665年在倫敦市中心爆發的「黑死病」。

隨着富人的遷出,大量的中產階級、窮人開始搬到這裡。人們沒有房子居住,就在市中心大量建造了簡易木屋和茅草屋,並在這裡做買賣、討生活。於是越來越多的木屋和茅草屋占據了城市空間,擁擠的城市結構大大加劇了火災的隱患。

1666倫敦大火

面對這樣的隱患,執政者不是沒有想過措施。當時的國王查理二世很早就注意到了城市密集擁擠的規劃問題。於是發布了一系列限制茅草屋、木屋、鐵匠鋪在市中心的數量和密集度的政令。但當時的英國正是資產階級革命風起雲湧的時期,查理二世的政令遭到了新興資產階級和普通市民的強烈反對,最終這些「防火政令」不了了之,沒有發揮它們應有的作用。

此外,當時的倫敦並沒有專業的消防隊伍,火警更是無從談起。平日裡負責處理突發事件的只有一些自發組織的民兵隊伍,也可能有少量的駐防部隊(查理二世曾計劃在倫敦各個街區派駐軍隊,除了要控制當時的政局以外,確實還有一些及時處理應急事件的意圖,比如火災,但這個計劃同樣遭到了新興資產階級的反對)。這些隊伍經常在夜間巡邏,大火燒起的時候,他們登上鐘樓敲響警鐘,並跑遍各個街道,提醒市民趕快起床逃命。

1666倫敦大火

但是在滅火這件事上,他們真的沒能發揮太大的作用。在那個時代,城市中根本就沒有消防系統,也沒有專業的消防措施,最直接的滅火方式,就是把燃燒的木屋或茅草屋推倒,壓住火苗。。。儘管緊挨着泰晤士河,但是由於當時風力極大,空氣異常乾燥,人們已經沒有能力繼續控制火勢,一直到最後實在沒什麼可燒的了,大火才逐漸被撲滅。

這場大火整整燃燒了四天,幾乎燒毀了倫敦老城中心的全部民宅和貧民窟,8萬人無家可歸。在坍塌的建築物中,還包括了87座教堂,其中最重要的一座,就是英國人的精神支柱——聖保羅大教堂。在遇難人數方面,當時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記錄:一是由於提醒及時,傷亡數字很小,只有6人死亡;另一種說法是當時的傷亡其實非常慘重,由於大火發生在凌晨,很多人在熟睡中就已經遇難,而高溫會導致屍體蒸發,因此根本就無法記錄在案。

1666倫敦大火聖保羅大教堂

這場大火給倫敦帶來了難以估量的損失,但奇蹟的是,經過這場慘烈的大火,困擾了英國300年的黑死病(即鼠疫)竟然就此絕跡,而倫敦也迎來了其城市發展的嶄新氣象。

大火之後,人們開始重建倫敦。查理二世成立了專門機構負責倫敦重建和火災的預警防範,有很多工程師加入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設計了重建後的聖保羅大教堂及倫敦大火紀念碑的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這一機構後來也成了英國「消防總部」的雛形。設計師們汲取先前的教訓,將道路拓寬,重建後的房屋全部由磚瓦和石頭砌成,泰晤士河沿岸不再堆積易燃貨物。1678年,倫敦大火紀念碑正式落成,警示着人們不要忘記這次慘痛的教訓。

之後,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倫敦重建的工作中來,這所城市的經濟發展也從此進入一個飛躍期。與此同時,倫敦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立完整消防體系的城市,為世界消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分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