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eatles】时隔50年,《披头士:一周八天》 带你追忆披头士乐队!
前几天美国刚刚上映了一部新的纪录片《披头士:一周八天》(The Beatles: Eight Days a Week-The Touring Years),时间背景为1962-1966年,也就是位是John Lennon(约翰·列侬)、James Paul McCartney(保罗·麦卡特尼)、George Harrison(乔治·哈里逊)和Ringo Starr(林格·斯塔尔)四人从组队到征服世界的过程。

为什么截止到1966年?因为那年的美国旧金山烛台公园体育场是他们最后一次公开的正式演出(1969年的天台演唱会是最后一次表演,但并非正式演出)。
1966-2016,整整50年,我们依旧怀念。所以导演才会在披头士热50周年时候,推出这样一个纪录片。这个纪录片的导演曾执导《美丽心灵》、《达芬奇密码》、《极速风流》等片,也是一个狂热的披头士粉。影片将首度曝光大量乐队当年巡演的珍贵片段,而两位如今健在的成员也会出境,回忆当年的青葱岁月。
从下面的预告片里就可以看出当时的盛况。
有一种说法,说上个世纪,英国发动了两次壮举:一次是英法军队的诺曼底登陆进攻德国,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另一次则是英国摇滚乐队披头士用音乐征服了所有人,改变了世界的灵魂。他们的出现被誉为“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世纪现象”。现在追星的狂热度和那个时候比起来,恐怕也是小巫见大巫。
1964年2月5日,3名披头士歌迷试图爬上行李传动带,以进入伦敦机场海关大厅。

披头士乐队从美国回国,伦敦机场5000余名粉丝前来欢迎,现场警察只得尽力阻拦狂热的歌迷。

澳大利亚墨尔本市政厅,狂热的歌迷在迎接披头士乐队。

美国拉斯维加斯,女歌迷只是远远见到爱豆,就会崩溃地大哭大笑和尖叫。

虽然我们错过那个时代,但是依旧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怀念。电影已经在美国上映,之后可能会在日本、英国上映,中国未知。除此以外,披头士迷们还可以走列侬他们曾经走过的路,去回味那个属于他们的时代。
在伦敦,就可以看到披头士的各种痕迹。尽管他们并不发家于此,但是正是伦敦,成为了他们更快走向世界的跳板。
披头士的第一个家在梅菲尔区,格林街57号,是披头士来伦敦的第一个住所,也是四个人第一次一起生活的地方。

披头士狂热的起点是阿盖尔街7号。1963年10月13日,披头士参加了瓦尔·帕内尔主持的《伦敦帕拉丁剧院周日之夜》(Sunday Night at the London Palladium)节目,这是英国最大的电视综艺节目,节目现场挤满了成千上万尖叫的粉丝,他们阻断了道路,与警察争执,混乱持续了数小时。巧合的是,也是在这天《每日镜报》创造了新词“披头士狂热(Beatlemania)”,来形容歌迷对披头士的热爱。
乐队开始和终结的地方在圣约翰森林,艾比路。在这里,他们录制了自己的首支单曲《Love Me Do》。但是同时,1969年,他们也再次录制了最后一张专辑《Abbey Road》。

据说当时会在录音室外的马路上拍封面,只是因为团队成员间貌合神离,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拍。没想到成就了专辑史上最著名的封面。其实当时还有一张反着的。

披头士电影取景地:马里波恩火车站。在这里披头士拍摄了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音乐电影之一《A Hard Day's Night》。

列侬和小野洋子初遇:梅森广场13A, The Scotch Of St.James俱乐部。这是当时最受音乐人欢迎的演出场地,隔壁就是画廊,一天,列侬去旁边看画展,被小野洋子的画深深吸引,两个人由此相识,到最后相知、相恋。

最后的表演:梅菲尔区,萨维尔街3号。1969年对于披头士来说非常重要。这一年,The Beatles创建了苹果唱片公司,1月30日披头士在苹果唱片公司的屋顶表演了42分钟,令歌迷非常惊喜。

谁也难以预料,这个仓促的演唱会成为The Beatles最后一次公开表演。那个遥远的午后,列侬穿着小野洋子设计的皮草大衣,林格妻子的红色外套,娃娃脸麦卡特尼唱了足足三遍《Get Back》……

在全球第一家摇滚餐厅老花园弄150号有着披头士的记忆——约翰·列侬为《想象》和《Instant Karma》谱写的歌词手稿,还有甲壳虫在纽约举办的一场音乐会上曾戴过的眼镜和穿过的夹克衫。

参考资料:The Beatles London、The Atlantic、Billboard
注:原文有删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