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ck Lane紅磚巷——探秘倫敦的街頭藝術
倫敦,是全球創意之都,到了倫敦,自然不能錯過去感受這座城市的創意藝術氛圍,然而,或許是自己太過於奇葩,喜歡探秘那些奇人怪事,第一時間不是去高雅的博物館和畫廊,反倒是喜歡行走在街道上,觀看這裡的人,了解那些常被忽略的牆壁圖畫背後的故事,對,我選擇來一次嚮往已久的倫敦街頭藝術之旅。

看倫敦街頭藝術,當然不能錯過Brick Lane紅磚巷,東倫敦非常有名的塗鴉藝術之地,好早就聽過這塊地方。曾經的東倫敦被看作是髒亂不堪,龍蛇混雜,高犯罪率的黑暗之地,自從新銳藝術家們進駐,這個地方變成了時髦前衛人士聚集地,儼然和西倫敦風格迥異。
說起街頭藝術,更通俗的說街頭塗鴉,一度名聲並不怎麼好,至今仍然未合法化,被認為登不了大雅之堂,關於「是藝術還是破壞」這個爭論也從未停止過。街頭藝術家們每一次創作也不敢公開而為,還得時刻提防警察,但不可否認,不論何種藝術,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藝術家都想要通過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想要和人溝通,在藝術的天地都是同等的。
塗鴉和街頭藝術的不同
以前總認為塗鴉就是街頭藝術,直到參加這次Street art tour聽小哥講過,才明白還是非常不同的,塗鴉(Graffiti)和街頭藝術(Street art)的區別就像是非主流和主流的區別,最初人們是借塗鴉來反抗體制,發泄情緒,大多帶有挑釁的政治性色彩,通常表現形式是噴霧罐噴出一行標語或口號甚至有的人就噴自己的名字,沒有太多的「營養」,選擇的區域也更「危險」,比如火車軌道和高架橋,這種方式讓大眾認為是在破壞城市環境,更讓人無法接受。
街頭藝術屬於塗鴉截止後的延伸,屬於藝術的分支,更有一種對話的意味,以圖案為主,即興創作速度快是一大特點,當然作品被覆蓋的幾率也很高。
提到街頭藝術,Banksy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這位倫敦本土的塗鴉大俠,話說真實身份從來沒有正式公開過,作品遍布大街小巷,從來沒有被抓到「作案」過程,已成為倫敦一個傳奇人物。其實,在街頭藝術圈,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很多這樣的街頭藝術家都是如此,來無影去無蹤,也或許正是這種方式讓街頭藝術有了許多神秘色彩。
街頭藝術不受尺幅限制,小到街角旮旯,大到一整塊兩三層樓高的牆壁,類型也不同,大致分為這幾種:
模板塗鴉(Stencil)

這種也叫版畫,就是先製作好要噴的畫面模型,放在牆上,用噴漆噴出圖案,最耗時間的是做模板的過程,比較容易複製。
代表是Otto Schade的作品。Otto Schade,智利藝術家,立足倫敦,他的版畫風格是我比較喜歡的,總感覺有種魔幻電影的氣氛,但往內里看卻極具諷刺的政治意味。

海報黏貼(Sticker)
這種很像小廣告貼紙,但是非常快也非常靈活,因為藝術家可以不親自露面,在室內做好,讓朋友出去黏貼就好。
注意那兩條鬍鬚一樣的東西,這個藝術家每個作品都要額外黏上兩條「紅綠鬍鬚」以顯示個性,也是醉了~
直接繪畫(Direct Paint)
這種就很考驗技能和速度,對牆壁或者作畫空間的紋理也很講究,需要先做底色,然後通過噴漆和手繪完成,一般街頭藝術家會先自己構思創作草稿,然後在室外一氣呵成。
壁畫(Murals)

這種巨幅手繪,耗時間可想而知的,有時候藝術家喜歡多人合作一起,但有個性的藝術家並不喜歡別人參和,喜歡自己布局着完成,時間和資金成本也是很大的,目前要找到這樣大面積的牆壁也是很難的了,而且還要躲開政府的眼線,當然受僱於政府是另外一碼事了。
非常喜歡Dan Kitchener的壁畫,非常專業出色的倫敦本地街頭藝術家,作品通常以大規模的壁畫為主,尤其是這一種風格,位於紅磚巷的Hanbury Street的一個拐角停車場內,讓我心生震撼。

Phlegm的壁畫也很出名,是來自謝菲爾德的藝術家,之前是插畫家,後來從紙上作畫轉移到室外大幅壁畫,之前在謝村就見過好多,多以黑白調奇怪的物種圖案聞名,哎,這些藝術家的想象力真的不能用常人的思維去看。

ROA,比利時藝術家,他的黑白調的鶴是最有名的了,在世界各地都能發現他經典的黑白色調的動物圖畫。
其實有的街頭藝術家也會與廣告商合作,用自己的藝術賺錢,當然也取決風格,有些街頭藝術風格很難為大眾接受,而有一些卻被大眾喜愛,像下面Artista的風格,非常小清新,不論男女老少,都非常喜歡她的作品。

街頭藝術千奇百怪,看似雜亂無章,但是總有一條塗鴉的精神貫穿其中,那就是純粹,絲毫沒有功利,完全的自我表達,不論是關於政治,關於戰爭,關於愛情,關於自由,比起很多無病呻吟的藝術,這種看似下里巴人的藝術更為自我超脫,毫無做作和矯情,正如小哥說的,很多街頭藝術家環遊世界塗鴉,有的好不容易回到倫敦,連女朋友都不想去見,心裡就是痒痒想在牆上作畫,或許正是這種誠摯的創作之心,讓一切來得純粹熱情更有生命活力。
其實基本每個街頭藝術家會在自己的作品中間插入自己的名字,雖然大多數不是真名,而且看多了之後,會非常容易辨認不同街頭藝術家的風格。有的作品很快消失,有的經典的多年依舊在那裡,這些藝術家們之間也有「牆盤之爭」,有些「大腕級」的街頭藝術家認定的牆,不允許其他人去碰,有時候好的作品,都不捨得替換,隔段時間會去補色,例如下面這幅。
對於街頭藝術家們來說,他們可以為了一睹破牆旮旯,去爭鬥,因為那裡就是他們的命,在常人看來髒不拉幾如平民窟的地方,卻是他們的樂園。而正是這樣的地方,更能感觸到一座城市的兼容並包的氣度,倫敦之大,不在占地,而在這種包容,讓不同人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哪怕這片天地只是一睹被人遺棄的破牆。
倫敦充滿藝術氛圍,其實不僅僅在於這裡的幾百個博物館、藝術畫廊,也不只是這裡的各種大師真跡,也不止於這裡頻繁舉行的藝術展覽,而是這座城市具有的一種強大精神氣質,倫敦吸引我的,也是這種氣質。
更多塗鴉藝術可繼續閱讀:【Banksy】神秘大師班克斯和他的作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