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邦利
【Savile Row】倫敦薩維爾街的榮光

【Savile Row】倫敦薩維爾街的榮光

早在 1926 年,《名利場》(Vanity Fair)雜誌就說過:「倫敦之於男人,正如巴黎之於女人。」它指的是傳統英倫男裝。直到今天,這句話依然正確——可以這麼說,最頂級的西裝並不屬於任何一家國際奢侈品牌,最頂級的裁縫也不出自任何一家時裝學院。要尋找最好的西裝,真正懂行的人一定會指向倫敦心臟地帶那條短短的薩維爾街(Savile Row)

Savile Row倫敦薩維爾街

畢竟西裝三件套就起源於英國。1666年,英王查理二世發布禁奢令,將長背心、長外套和及膝束褲規定為官員的標準着裝,以取代緊身上衣、馬褲和披風的華麗風格宮廷着裝。到了18世紀初,「男性大棄絕」(the Great Male Renunciation)時代讓西裝三件套真正地走上了歷史的舞台——男人們不再穿戴綢緞、繡花外套、撲粉的假髮和裝飾着銀扣的鞋子,而是穿上了剪裁簡單、色彩低調的羊毛西裝。而在這股時代的洪流中,喬治·布萊恩·布魯梅爾(George Bryan Brummel)是其中真正的弄潮兒。這位著名的美男子是法國皇帝喬治三世時期首相的私人秘書之子,也是喬治四世的好朋友。他天生美貌,並且對貴族式的着裝非常熟悉,在英國攝政時期引領了貴族圈的時尚潮流。他被認為是穿着現代西裝三件套的第一人,並創立了商業階層的標準着裝:純羊毛外套和褲子,白色亞麻襯衫,再加上領帶。至今你還能在倫敦梅菲爾(Mayfair)地區的街頭找到他的銅質雕像。

同樣坐落在梅菲爾地區的薩維爾街,其興起是在1846 年,亨利·普爾(Henry Poole)把自己主營軍裝的裁縫鋪(如今的 Henry Poole& Co)從布倫斯威克廣場(Brunswick Square)搬到了薩維爾街 32 號。隨着 1879 年法國大革命之後興起的民主和自由思潮,自信的資產階級讓低調樸素的男性消費文化進一步傳播,低調而高超的裁縫技巧預示着未來許多年中英倫男裝的關鍵所在——實際上,布魯梅爾雕像的基座上就刻着一句:「真正的優雅不應被人注意。」——因此薩維爾街上的裁縫也越來越多。

設計師屬於全世界,裁縫屬於薩維爾街

當今的英國著名設計師深受薩維爾街的影響,維維安·韋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的標誌性元素粗花呢、獵裝和皇冠標識都來自薩維爾街,英國時尚圈最偉大的設計師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最為人所稱道的剪裁技能,就是薩維爾街的饋贈。亞歷山大·麥昆曾在Anderson & Sheppard、Gieve & Hawkes和Huntsman這三家裁縫店先後做過學徒,接受傳統定製服裝的裁縫訓練,這些技巧——特別是外套和長褲的剪裁技術——讓能夠他完美實現自己的靈感,並從同輩設計師中脫穎而出。McQueen還曾在高端男裝系列中推出與Huntsman合作的高級手工訂製大衣系列。

亞歷山大·麥昆,小裁縫的逆襲

第一家 Alexander McQueen旗艦店就開在薩維爾街,你可以理解為這是McQueen在跟開除了他的薩維爾街叫板。

Savile Row倫敦薩維爾街

而打造了史上第一個設計師男裝系列的法國設計師皮爾•卡丹則是薩維爾街著名的裁縫店亨茲曼(Huntsman)的客戶。這家裁縫店最拿手的是英國人發明的新愛德華風格造型,這種造型由長款、收腰、在臀部展開的夾克和窄腿褲組成的,帶有典型的騎馬裝風格。而這種風格後來在皮爾•卡丹的手裡發揚光大,他也因此成為第一代男裝設計師。

如何才能在薩維爾街做裁縫?你需要有天賦、有堅持,最好還有點家族傳統(這裡大多數的裁縫,家族裡往上數好幾代都是為薩維爾街服務的)。想要在這裡站住腳,你首先要做 3-5 年學徒,成為高級裁縫需整整 10 年。每個學徒都會被分配一個導師,從頂針和剪刀的用法開始,如何使用頂針、針腳怎麼縫、布料怎麼裁。學完縫領子,接着學安裝袖子、縫製袖子、精確地剪裁出能縫製一件外套的布料、縫製襯裡、縫表袋(而不毀掉整件衣服的輪廓)、釘扣子、做扣眼、縫製不同面料(天鵝絨、粗花呢、馬毛和帆布)的技巧、縫製燕尾服、晨禮服和夾克。

Savile Row倫敦薩維爾街

與其說定製西裝是關乎西裝,倒不如說這更關乎客人。這其中學習的遠不止是技巧,還有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靈光乍現。為粗細不一的手臂或腿製作合適的袖管或褲管,讓人活動自如並看起來勻稱;如果脖子習慣性前傾,那麼背部的衣料就要比前襟更長一些,這樣不僅合身而且看起來也更挺拔;領子是長一些還是短一些?兩片衣領的角度是大一些還是小一些?口袋的上端是平的還是斜的?要不要縫製票夾?

這一切都沒有寫進哪本《薩維爾街裁縫手冊》,都要靠他們多年的時間與揣摩。無論是穿着者還是旁觀者,可能都很難一眼看出其中的奧妙,大概這也是為什麼裁縫們認為,自己從事的是一門「隱藏的藝術」。那些在歷史上曾為布魯梅爾、弗雷德·阿斯泰爾(Fred Astaire)和溫莎公爵做過衣服的偉大工匠,他們積攢了一生的經驗和技巧就這樣一代代傳承了下去。

好的西裝值得等待

薩維爾街上那些歷史悠久的店鋪似乎還保持了200年前的樣子:牆壁上裝飾着鹿頭,泛着柔軟光澤的牛皮沙發,桃花心木櫥櫃裡陳列着的紐扣和領帶,貼着精緻而古老壁紙的試衣間,放滿布料冊、裁衣剪、軟皮尺的長桌,還有那些高高摞起的、泛黃髮脆的賬本,上面記錄着百年間在這裡訂做過衣服的每一位顧客的尺寸和要求。店裡的夥計穿着得體的三件套,戴着斯文的框架眼鏡,準備着在最合適的時候給你獻上最合適的殷勤。而在這些店鋪的樓上或地下室里,還有無數雙靈巧的手在裁剪布料、鎖邊、上襯裡、鎖扣眼、釘商標和扣子。

Savile Row倫敦薩維爾街

要獲得一件薩維爾街的全定製西服,靠的不僅是技術精湛的裁縫,還有知情識趣的顧客,不僅要花費重金,還需等待漫長的時間。雖然每家裁縫鋪都有一些成衣出售(400-600 英鎊),也有半成品的西裝可以供顧客試穿後讓裁縫修改至合身(半定製700-1000 鎊),但全定製(Bespoke,二件套2250 鎊起,三件套 2700 鎊起)才是薩維爾街的真諦。

在薩維爾街客戶定製協會(Savile Row Bespoke Association)的嚴密監管下,每一套全定製西裝的定製過程都漫長而繁複,一般情況下,製作一件全定製西服至少需要等待 12 個星期,親臨薩維爾街量 3 次尺寸,丈量至少 35 處身體尺寸以製作紙樣,讓 2-3 名裁縫付出至少50個小時左右的勞動,衣服上 95 % 以上的部分手工完成,這樣裁縫才能量體、打樣、製衣,讓衣服與顧客的身體貼合到每一毫米,「就像是長在你的身上」。一套薩維爾街出品的西裝,內外裁片可多達50 余片,每隔幾厘米就用針密縫在一起,聯綴出完美的廓型和舒適的穿着感受,無論穿着這做出什麼樣的動作都能調整到最適合的位置。每個裁片還預留了放大或縮小一個尺寸的位置,為日後的修改作準備。這樣的西服還應該能巧妙地修飾穿着者的身材缺陷:高低不平的肩膀、粗細不同的雙臂、雞胸或是習慣前伸的脖子。

早在 19 世紀,薩維爾街的裁縫們就會定期坐着輪船去美國新世界,為那裡的new money上門量尺寸,再返回倫敦打版,然後在下一次的旅行中去試體,再回到倫敦修改……因此一套西裝的製作周期往往長達兩年。現在,薩維爾街的裁縫們也延續了這一做法,只不過他們的目的地大大增加,甚至包括了香港、北京和上海。

當然,只有最懂行的人才能體會到薩維爾街上每一家店之間細微的區別。比如說,查爾斯王子的最愛是Anderson & Sheppard家拿手的雙排扣西裝,Huntsman擅長的是單粒扣西裝,Thomas Hawkes是陸軍軍裝的製作行家……也正因為如此,造訪這裡的客人們有極高的品牌忠誠度,可能終其一生都只會在同一家店鋪做衣服。薩維爾街上的一個傳說是,曾有位客人為了找出最適合自己的一家店,用同樣的面料在三家店各做了身一模一樣的衣服。到底有什麼區別?恐怕只有他本人穿上後才能體會得到。

王室認證、好萊塢明星與逝去的榮光

所有的英國品牌都以獲得王室認證為榮::一旦王室成員成為某家門店的顧客,該門店就會得到一封委任書,一般是封授權信,由該王室成員蓋上專屬的個人盾形徽章或王室家族徽章。但是在薩維爾街這可不稀奇。200年來,薩維爾街獲得無數榮耀,這條街道上的裁縫們幾乎拿着皮尺測量過歐洲幾乎所有王室成員的尺寸,贏得了無數的皇室經營許可證。這些委任書往往被放在最顯眼的位置,以證明自己的歷史和工藝。亨利·普爾的主顧名冊上,前三位分別是拿破崙三世、威爾士王子和維多利亞女王。隔壁的Huntsman在1849年開店,愛德華七世、喬治五世都是他家的常客。查爾斯王子的西裝只在Anderson & Sheppard服裝店定做(據說McQueen在這家店學徒時曾在給王子的服裝內襯裡塗寫髒話,但後來人們並沒有找到證據)。而創建於1865年的Dege&Skinner則擁有為王室護衛隊訂製禮服的至高榮耀,曾為無數英國將領和戰鬥英雄訂製軍服。而這家店唯一服務的女性就是伊麗莎白女王。

Savile Row倫敦薩維爾街

而歐美政客、好萊塢明星也是薩維爾街重要的主顧,丘吉爾、杜魯門、邁克爾·傑克遜、奧黛莉·赫本……這些名字隨便哪家裁縫店都可以找到一籮筐。比方說,格里高利·派克1954 年在電影《百萬英鎊》里所穿着的帥氣服裝就都來自Huntsman。對了,在完成任務時也要瀟灑漂亮的間諜們也需要 100% 合身的定製西裝。電影《王牌特工》中,科林·費爾斯帶着剛入行的特工學徒塔倫·埃格頓來到一家裁縫鋪做了一身漂亮行頭,這場戲的拍攝地點就在薩維爾街的 Huntsman,我們得以欣賞那間派頭十足的更衣室,是因為導演馬修·沃恩的第一套定製西裝就是他媽媽帶他來這裡做的。

就像這個時代里很多需要時間、技藝和傳統的好東西一樣,薩維爾街也感受着來自全球化和快消費帶來的衝擊。如今,這條小街上有Alexander McQueen,有三宅一生,最北端是一家「維多利亞的秘密」,而最南端則是一家Abercrombie & Fitch。這些店鋪無論付出多麼昂貴的租金也要開進薩維爾街,也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地位。但太高的租金讓原本開設在這裡的裁縫鋪子的生計開始艱難。除了租金,這些店鋪帶來的青少年和遊客更讓裁縫們不滿。2012年,在Abercrombie & Fitch申請在薩維爾街開設童裝門店之前,很多當地人身穿製作精良的傳統套裝,手裡舉着「救救三件套吧」的標語,安靜地站立在Abercrombie & Fitch店鋪對面抗議示威。然而,抗議無效。

近年來,薩維爾街上開了越來越多的奢侈品店,這讓街上的房租越來越高,裁縫鋪的經營也越來越艱難。裁縫們組織了一場遊行,「給三件套一條生路吧」!

為了保護行業傳統,亨利·普爾牽頭在2004年成立了薩維爾街定製服裝聯盟,成員有12間店鋪。聯盟特別對定製西裝做了各類嚴格的規定,以此保護傳統和技藝。聯盟的成員還斥巨資裝修店面和工作間,並與東倫敦的社區學院聯合開辦課程培訓年輕的裁縫。但如今,薩維爾街總共只剩下100位裁縫,年產量區區1萬套。與任何奢侈品牌每年銷售的西裝比起來,簡直是微不足道的數字。但是當你推開薩維爾街邊的任意一扇窄門,一定會為自己身上的牛仔褲、運動鞋或是在連鎖店鋪里購買的成衣所羞愧。

裁縫師們背後掛着上百年來這家店打過的版型,古老的賬本里記載着每一位客人的信息。

Savile Row倫敦薩維爾街

薩維爾街西裝守則:

1.全定製西裝最重要的價值在於,一人一版。裁縫會根據客人的體型專門裁剪出版型,並根據試穿結果調整,而不是像很多定製裁縫店那樣根據現有版型進行修改調整(套碼或推版)。

2.薩維爾西裝的扣子必須是某種動物的角磨製成的,而不是像大多數成品西裝用樹脂扣。因為「這是品質的象徵」。

3.條紋或者格子面料的西裝,在裁剪時都會注意對條或者對格。比如說,左右衣襟的條紋必須對準,而身上的格子和袖子上的格子也要一致。

4.裁剪上承英國傳統,強調合體、修身和線條感。往往肩部稍寬、腰部收緊,上身呈沙漏形。墊肩較薄,使肩部線條自然;而袖窿上提,為手臂提供足夠活動空間。

5.每件衣服必須有95%以上是由手工完成。比如說,每片布料的接縫處都留下一定餘地可供伸縮;手工上肩、手工上袖。可以在版型非常修身的情況下給肩部和胳膊活動的空間,這是機器製作西服難以達到的;所有的扣眼也都是手工鎖的,袖口鈕扣下面要開真扣眼。這樣扣眼遠比機器鎖的扣眼立體、美觀,單手系扣子或者解扣子也更容易。

原文作者:鄧鮮鮮

分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