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看的英国电视节目大盘点
在腐国求学的一年多,因为学院住宿地太远,最终选择住在了单身公寓,最大的遗憾就是离自己的学院很远,业余生活不多;跟住校的同学小伙伴们互动少。在无数个寂寥日子里,我除了学习和旅行,最多的时间奉献给了英国电视节目。
在要上课早起的晨间看BBC新闻,在弄晚餐的时候看美食节目,在深夜写论文无眠的时候看夜间娱乐节目,在洗完衣服、采购完东西,散完步,做完杂事后仍有大把时间的时候,看纪录片和真人秀。在《生活大爆炸》和《生活大爆炸》的间隙(没错,英国电视无时无刻不在放这个美剧),看《Hollyoaks》、《The Inbetweeners》之类的肥皂剧。虽然付了147胖子的有线电视费(TV Licensing)有点奢侈,但多少让学习之余的生活有了些许记挂,添了一些色彩。这一年因为电视,让我对英国的文化娱乐和英国人的性情有了更立体、更感性的认识。
一年的时间不长,但是竟渐渐与那些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嘉宾和路人产生了感情。虽然曾是电视娱乐节目发源地的英国,如今电视节目式微,尽管大多数电视节目无聊乏味,有的甚至污点满满无下限,但是究竟还是有些令人怀念的节目。至今,仍想念BBC新闻里那个骄傲主观、经常打断来宾讲话的女主播,想念那个淘气捣蛋的恶作剧机器人,想念那个欢脱搞怪的美食主持人,想念那个到处耍帅撩妹的街头魔术师......小译在这里列出几个自己当年常看的节目,权当是对那一年学习之余生活的回忆。
Barefoot Contessa: Back to Basics
频道:美食频道 food network UK

在美食乏善可陈的英国,竟有一个做得极好的美食电视频道。在留学期间满足不了口腹之欲时,往往用看这个频道来过眼瘾。这个频道好就好在它的多样性和重复性。多样性在于各种美食烹饪节目、亚欧美非料理,轻食大餐甜点,速成的和费工的,健康素食和大鱼大肉,应有尽有,必有一款适合你;重复性在于它多频次、多时点反复重播,永远不用担心错过。因而有段时间,这个41频道成为我房中电视锁定的频道。而所有节目之中,就是这个《Barefoot Contessa》(光脚的女伯爵)是播放最频繁的。
这个微胖的、总是发出娇俏笑声的美国中年女人,频繁出现在早晨、午后、晚餐时分,甚至深夜的美食频道,让人防不胜防。她在自家景色怡人、门前门后种满鲜花蔬菜的大House里传授简单美味饮食的烹饪方法,顺便狠狠秀一下自己的惬意生活和与老公Jeremy的恩爱。看多了会觉得腻歪。不过话说回来,看了她的节目,到是真的学会了不少简单的料理方法,学到了一些处理食材的小窍门(比如:磕鸡蛋不能在尖的边缘,而要在平面上,这样可以避免蛋壳碎片混入蛋液,之类),顺便还把食物和烹饪的英语表述学了个七七八八。
Mystery Dinners
频道:美食频道 food network

《Mystery Dinners》(神秘食客)又是美食频道另一个王牌节目。几乎隔一段时间就要重播一次,所以一年中断断续续几乎看过了所有期的节目。这也是美国引进的电视节目。节目主持人Charles担当的是一种侦探的角色,他根据餐厅老板委托的需求,在餐厅各处设置摄像探头,派员工乔装成食客、供货商、服务员等各种角色进行卧底,而他则和委托人躲在附近监控室监看餐厅内员工的一举一动,最终揪出其中对餐厅造成危害的问题员工。
这个貌似有点侵犯隐私的节目,就是利用了观众偷窥的心理。在跟踪问题员工过程中,为了暴露其缺点和错误,真是金钱、色诱、或是激怒等方法无所不用其极。卧底的员工展现出代入感极强的演技,记得有个扮演故意找茬食客的小哥,情绪层层递进,真实到位,连我都信以为真了。而最精彩的一刻,就是火药味十足的抓现行,当问题员工彻底暴露,被老板抓到监控室里,看到自己的录像时,或傻眼或慌张或大怒,被老板当场炒掉的情景,这个节目就到了高潮。我觉得,虽然有表演的成分,主持人有故意引导的成分在,但是节目还是宣扬了努力工作、踏实做人光荣,好吃懒做、坑蒙拐骗可耻,正能量满满哦。
Restaurant Redemption
频道:美食频道 food network

这也是美食频道的常驻节目,不知道现在还在重播没,总之我在的时候是晚间主打节目,重播次数多到一集看过好几遍。主持人是在英国颇有名气的华人美食主持人Ching-He Huang,中文名叫黄瀞亿。她来自台湾,常年在英国念书生活。她最大的贡献是为中国菜的油腻和不健康的印象正名,在英国推广健康易做的中式料理。
对她印象颇深的两个节目是BBC的《Exploring China: A Culinary Adventure 》(中国美食探险之旅)和《Chinese Food Made Easy》(简单易做的中国菜)。在第一个节目里,她和美籍华裔名厨谭荣辉一起在北京、上海、成都、云南、广东和台湾等地,探寻博大精深的中国美食文化,品尝普通人家的家常食物,寻找他们的故乡美食之根。这个节目与《舌尖》比更显自然和生动。言归正传,在这个《Restaurant Redemption》(抢救饭店大作战)里,她在一些濒临倒闭的美国亚洲餐厅,通过改变菜单和烹饪方法,调整店内装修,加强宣传,有的时候还要充当饭店合伙人之间的和事老和心理医生,以此使餐厅重新振作,顾客盈门。黄瀞亿很会烹饪,但也很会表现自己,节目中她的雷厉风行和直率泼辣,让人看到她多面性。而对于饭店经营者家庭和亲友的描述,也体现出浓浓人情味。
Diners, Drive-ins and Dives
频道:美食频道 food network

这个节目纯属深夜放毒节目。长相喜庆,打扮朋克的美国大厨Guy开着车在美国、加拿大各地转悠,寻找普通小馆子里的美味家常菜。往往出现在深夜一两点档节目,无聊时打开电视,总是能听到说话飞快、音量很高的Guy在各种餐厅里看厨师烧招牌菜,边插科打诨、边品尝品评。这个节目推广的美食主题是老百姓爱吃的食物,对于美国人民来说,自然少不了汉堡、肉排、披萨、卷饼之类的美食,意外的是,竟然也有中餐、越南菜之类的亚洲菜的介绍,而且看Guy的反应,可知他对于亚洲菜的钟情非同一般。主持人Guy张扬的活宝性格,其实才是这个节目的最大亮点。
Dinner Date
频道: ITV

终于来一个不是美食频道的节目了,可它竟然还是与美食有关,要知道在英国的电视节目上,食物可是一大永恒主题。像Gordon Ramsey和Jimmy Oliver这些名厨都是通过电视节目成名的。不善烹饪的英国人民,对于美食的执着都体现在了电视上。
这个在ITV播出的电视相亲节目《Dinner Date》(美食约会),独辟蹊径地以烹饪为主题,让相亲对象考察彼此的食物品味与习惯。约会的主角会从备选对象提供的菜单中选择三个他(她)最为心仪的,然后分别赶往对方家中,与其共度一个晚餐,品尝对方烹饪的食物。通过食物和一晚的相处,来决定最后的美食之约对象,而落选者只能在家品尝节目组奉上的速冻食物。腐国的节目,当然相亲对象可以是男女、男男和女女,有时还会请来明星作为主角。
这个节目的旁白特别有意思,一位声音像大妈的播音员打趣和调侃主角们的种种囧事。节目中相亲对象的烹饪场景多忙乱、脏糟,作品多差强人意体现了英国百姓的真实烹饪水平,但还在摆盘还都不错,至少没出现“仰望星空”之类的黑暗料理派系。初次相亲者之间的尴尬和别扭,互相试探和打听;还有遇到心仪对象时的各种娇羞、各种撩,也是萌点槽点多多。总之,是一个让人开心一笑的轻松节目。
Take Me Out
频道:ITV

《Take Me Out》(执子之手)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就是《非诚勿扰》的英国版,至于谁copy的谁的,就无从考证了。不过这个节目的画风跟非诚勿扰展现多元性的诉求可不太一样,没有黄阿姨的心理分析,也没有乐嘉黄磊之类的犀利点评,它走的是直截了当的纯肉欲风,妹子一水的金发大胸,男主角们也多是肌肉男,秀的才艺也多是秀健美秀肌肉,场面往往充斥着浓浓的荷尔蒙气息。而且是现场牵手成功率特别高的,证明了英国人的恋爱观是看的顺眼先上手再说,合不合适再处。
主持人可不是孟非爷爷的成熟风趣,而是极有煽动性、精力过剩,在台上妹子汉子一起撩,海拔和颜值还都挺高的大叔一枚。这个节目除了现场配对,还把配对成功的男女主角放到一个海岛酒店里,让他们相处几天,再做出最后的决定。不出意料,最后成功的果然少而又少。可见,要真的在一起了,谁都会认真考虑考虑。
相关阅读:那些中国爆火娱乐节目的英国原版
All Stars Family Fortunes
频道:ITV

《Family Fortunes》(家庭财运大比拼)算是一个老牌的有奖竞技类节目。而ITV播出的这档是明星版,每期会邀请两组明星家庭进行对抗赛,主要内容是:主持人会提问一类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选手家庭一一列举,只要回答内容在调查100名观众给出的答案选项内就得分,猜中观众提到越多的某样事物,胜出概率越高。淘汰掉一个家庭后,由明星和一名家人合作,冲刺奖金,如最后获胜,明星将奖金捐赠给自己支持的慈善机构。(节目赛制内容不禁让人想起深圳卫视曾经的一档节目《男左女右》。)不过,这个节目的看点除了各种奇葩的题目和搞笑答案之外,最大的亮点是高大帅气,却逗逼气质浓重、有个一口蜜汁东北口音的主持人Vernon Kay。
Rude Tube
频道:Channel 4

《Rude Tube》(粗鲁的管子)这名字其实很难翻译,熟悉国外视频网站的人,应该看得出它是对youtube的变形。事实上,这个节目正是精选在youtube上点击率高的视频,尤其是恶作剧、搞笑、夸张类视频,每期都会来个100名排行榜。这个节目可以说是恶作剧类视频的始祖和教父级节目了,网上流传的诸多整人的桥段基本上都是拜它所赐,或受到它的启发。比如:假扮成吸血鬼砸烂血浆四溅的假人,深夜躲在朋友汽车上装白衣厉鬼,把假人小孩仍下楼吓尿孩子他妈......这个节目,才是真真正正的无下限,主持人也是逗逼无极限。不过,无聊时看看,确实有提神醒脑之效,让人感到这世界傻叉、笨猪、疯子之类等神一样的存在比比皆是,竟多了些对生活的珍惜和感恩呢。总之,是个有毒但有趣的节目吧。
Bad Robot
频道:E4

E4是个很无厘头的频道,连节目间隙的预告和宣传片都充满后现代派的黑色幽默,比如一个老人对着一条宁静优美的河流画速写,却画了一个笔触无比猥琐的生殖器。还有一个戴着安全帽的狗狗和一个无礼的机器人当频道吉祥物。它的招牌节目《Bad Robot》(坏蛋机器人)更是把无厘头式搞笑恶作剧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比起上面一个《Rude Tube》的硬性恶作剧,这个节目里的恶作剧主要是起到娱乐效果的软性恶作剧,更像淘气儿童的玩笑和作弄,让人看了感觉到一种久违的童真。
里面主打的是几个长相诡异的机器人,他们有的时候真身出现,更多时则是以旁白的形式恶搞别人。比如,在安静的图书馆里充当语音自动查询机,当查询者说出查询内容,比如旅游书籍时,机器人却会故作愤怒,大声责备地对方问了一个令人难堪的问题,比如:你查的是如何偷看男性内裤?你太下流了!在酒吧充当问答游戏机,先用几题简单的题目骗答题者继续,然后在最后问出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问题,最经典的是说出π精确到小数点一万位数。于是N久之后酒吧里还回荡着机器人报π的答案......假装自动点餐机,对于点餐者各种为难,各种假装听不懂。最经典的是充当自动邮寄包裹机,假装听不懂对方的指令,各种为难,把一个小哥折腾到彻底蒙圈、崩溃大哭。哎呦不行了,让我先去笑会再写......在英国的时间长了,没准能有幸得到坏蛋机器人的捉弄呢。
24 Hours in A&E
频道:Channel 4

现在是温情时刻。英国人的玩温情不是煽情那一路的,而是润物细无声的那种,用普通人的真实情感触动你。我在无意中看到几集这个《24 Hours in A&E》(急救室24小时实录),记录了急救室中病人和家属的故事。这其中有病人到来时的慌乱,抢救时的紧张,还有病人得救后的欣喜,当然,也有没有得救的悲伤,都完完全全地、毫无遮掩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真实的痛苦、真实的坚强、真实的亲情,真实的恐惧感,令人窒息揪心的现实,让人潸然泪下的人间情爱,都用一种沉稳、平静的形式展现着。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对老夫妻,生病的丈夫和陪伴的妻子,各自在镜头前述说两人相处的生活,语气平淡但又充满怜爱,一世相伴的真心令人动容。这样的纪录片,很人性。
Gogglebox
频道:Channel 4

《Gogglebox》(电视匣子)是一个真实记录普通家庭观看电视节目反应的实境节目,也是我最爱的纪实真人秀节目。gogglebox是英国人对于电视机的通俗称呼。在英国各地的几个家庭中安置摄像头,记录一家人在电视机围坐看电视节目时的感想和表情,在英国至今已经播出了3年。
你永远也想不到,2015年的全英电视大奖最佳纪实片颁给了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节目,而不是诸如《Big Brother》(老大哥)、《The Only Way Is Essex》(只有Essex才管用)之类更劲爆的真人秀。事实上,它也确实够无聊的,你坐在电视机前,看着电视机里的英国人边看电视,边评头论足,或是露出开心、厌恶、惊讶、惊吓、悲伤等各种表情,有的时候还很嗨,或是手舞足蹈。可是为什么它那么吸引人呢,因为它体现了英国多元化的家庭构成,展现了英国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
节目中选择的家庭百种百样,有豪放爽朗的黑人姐妹淘、有装酷耍帅的好基友队,有长相酷似的父子四人组,有滑稽欢乐的同性伴侣档,有性格迥异的老夫妻,有吵吵闹闹的夫妻子女,也有内敛闷骚的剑桥教授朋友档。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还有来自小译就读的杜伦大学所在杜伦郡的一家三口人!而不同家庭,对于同样电视节目,有反应出奇的一致,也有评价各不相同。对政治人物的不屑和嘲讽(比如神奇的独立党代表Nigel),对于明星的追捧或讨厌,对于弱势群体的同情,都很真实地体现出来。而在不同家庭看电视的背后所体现的不一样的人生,也真实无疑地体现出来。真实是一种力量,它令人产生一种共鸣。这个电视节目成了英国各大频道节目收视的参考,成了万千家庭的晴雨表。也是我念念不忘的节目,希望它能长长久久地播下去呢。
更多英国电视节目推荐请继续阅读:【Variety Show】英国最火的综艺大盘点、玩得起的英国真人秀、
原文作者:译生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