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英隨筆:天氣、生病和巴斯之行
周日從教堂回學校的路上聽手機里的BBC 4(BBC廣播4台)預報天氣:The weather will stay dry and settled till this weekend, the week after next and beyond(天氣已經比較穩定,基本不會再下雨了)。
腐國,已然萬物復甦……那麼,母國是否也已「春水蕩漾」了呢?
本月27日復活節之後,英國將重啟夏令時制(戳文《一文弄懂英國夏令時和冬令時》了解英國夏令時和冬令時詳細知識。),屆時與中國的時差恢復到7個小時。復活節倒是聽說過,雖然每年的時間不一樣,可從來不知道在這個節日前還有一個叫什麼Good Friday的(在3月22日至4月27日之間,春分以後的一個星期五),而且居然還是一個西方國家非常重要的日子——學校放假、銀行關門、商場休息,就連股市也關閉了。

查閱資料後才知道還是和耶穌有關,因為耶穌就是在兩千年前的一個星期五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所以中文把這個節日譯作「耶穌受難日」,Good Friday又可稱為God Friday。三天後,耶穌復活,那就是「復活節」的起源;在歐美各國,復活節是僅次於聖誕節的重大節日。因為雞蛋象徵春天新生命的開始,所以到了十二世紀,復活節就有了「雞蛋祝聖」的習俗。
雖然基本不下雨了,但是溫度的起伏較大,小屁孩們都不太會照顧自己,感冒發燒的驟然增多。
有童鞋頭疼去GP(入學時每人簽約的一個校醫)那裡就診,GP和她聊了一個小時,最後給她打印了一些建議和知識,讓她走人了。另外一個因為咳嗽去看病,GP說:「We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the virus, only time can take it away.(我們沒有辦法對付病毒,時間到了自然就好)」,然後這廝咳嗽了大半個月,直到國內的阿奇黴素治好了他。還有一個感冒,嗓子疼,發燒39℃,GP先拿便利貼給她,開了個撲熱息痛,再來一條喉糖了事……
所以,我在這裡只能苦口婆心地跟大家說:去英國之前,別嫌麻煩,該帶的常備藥一定要帶好了再去!老外醫生的方法不錯,但我們這種小身板不一定撐得住。之前有網友寫的《在英國除非要狗帶了,否則千萬別生病》一文絕對不誇張,這裡的看病效率真的很低。另外的Point(關鍵點)在於:申請簽證時花的醫療附加費(碩士讀一年按一年半計,150+75,共225個胖子, 1:10的比例,可就是幾千大洋啊),換來的就是這個?我也是醉了……

上周五第一次去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fice(國際發展辦公室,為學校一專門針對國際生的服務部門,簡稱:IDO)做兼職,負責通過電話向已收到Offer(錄取通知)的學生提供入學指導,然後做好通話記錄便於Follow Up(後續跟進),本周二去了第二次。
因為時差的關係,中國組的工作時間只能是上午,畢竟格林威治(Greenwich)的中午12點,已經是母國的晚上8點了。供所有Student Ambassador(學生大使)使用的只有一部電話和一台筆記本電腦——可能也是出於Confidentiality(保密)的考慮(我們都曾簽署保密協議),所以為防止衝突,我們事先都通過在線的Google Docs填寫過自己Availability(可以參與)的時間段;時間段按半小時劃分,這樣,我們甚至可以利用課程間隙前來工作。目前這個項目規定一周工作不能超過四個小時,如果按每小時8.77英鎊的報酬計算,工作四小時就有35英鎊,自己做飯的話,一周的餐飲開支完全夠了。兩次下來我再度領教老外管理方面的鬆散,因為連簽到也沒有,一切全憑自覺。
周五工作完後,周六終於去了嚮往已久的巴斯(Bath)——其實就是洗澡的意思。

旅行之前我好好做了一番功課,不想因為自己一時的大意而錯過難得一見的美景或佳肴。巴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43年,滿目「蜂蜜色」建築群,是英國唯一一座被納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
羅馬浴場(Roman Baths)
古羅馬浴場是巴斯最著名的博物館景點,連地名都直接叫浴場了。由於保存完好,我們現在還可以在羅馬浴場看見許多古羅馬遺址。一樓羅馬浴場周圍分為幾個區域:浴池,聖泉(the Sacred Spring)、羅馬神廟、羅馬澡堂和蒸汽室等,還原了古代貴族奢侈精緻的休閒生活。
這裡的溫泉水常年保持在46度左右,在聖泉處還可以感受古泉水的跳動。由於不停歇的注入新泉水,整個羅馬浴場溫泉一直保持水汽瀰漫的感覺。
圓形廣場(The Circus)
老約翰·伍德(John Wood, theElder)設計的圓形廣場是由三截長長的圓形平台組成的。整個建築從下往上分別使用了三種古典柱式:希臘多立克柱式、羅馬/複合柱式和科林斯柱式,而柱子上方的帶狀裝飾圖案傳說可是有525種之多(確定沒有重複不可以玩連連看嗎)!
皇家新月樓(Royal Crescent)
走過圓形廣場,西北方向就是小約翰·伍德(John Wood, the Younger)設計的皇家新月樓了,它是英國最大的喬治式建築之一,外形為一巨大圓弧,大約有30幢樓的長度。據說這個正面看起來整齊劃一的建築其實是「表里不一」的,每幢房子背面都別有洞天,出自不同建築師手筆的屋頂、窗戶、布局和正面的端莊典雅完全不同。之所以用「據說」是我當時沒有打算繞道其背後去看。

普爾特尼橋(Pulteney Bridge)
建築師羅伯特·亞當(Robert Adam)設計的普爾特尼橋又是歐洲一大奇景。這座橋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它不僅發揮了橋的作用,而且還是一個商業街!這種既走人又有建築的橋樑在歐洲是非常少見的。
巴斯修道院(Bath Abbey)
羅馬浴場的邊上就是巴斯修道院了,它又被稱作巴斯教堂,是英國著名哥特式建築之一,以圓形拱頂和彩色玻璃著稱。進入的時候正碰上合唱隊在排練,於是,我就靜靜地在前排坐下,聽了半個小時。
傅雷曾經評價,巴斯是座精緻而美麗的城市。此行,我沒有選擇任何人結伴,沿路印入眼帘的景致也是最豐富的一次……其實,依賴與束縛同在而孤單,與自由並存。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