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英国小学的一堂博物馆课
说伦敦是世界博物馆之都,确是当之无愧。我在伦敦生活整整一年了,都没有逛完所有的博物馆。况且,有些经典的博物馆,是值得你反复参观和回味的。对于儿童而言,逛博物馆比阅读能更直观地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引发对知识、科学和艺术的兴趣。
伦敦的中小学当然不会放过这一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你在伦敦逛博物馆的时候,经常都会看到一波一波的学生,有现场写生的,有老师带着实地观摩讲解的,还有带着一张写满问题的纸在博物馆里找答案的。

我儿子Atom在英国伦敦卡尔顿小学(Carlton Primary School)的第一次School Trip就是去儿童博物馆(V&A Museum of Childhood)实地上课。我作为志愿者家长有幸参与了这节课。
学校离博物馆距离并不近,需要转两次地铁,孩子们都被要求穿上了带有醒目霓光橙的救生款式背心。这样,行人们会主动为孩子们让路,一旦孩子们脱离大队伍,会马上被发现,从而避免走失或发生意外。此次出行的两个小学二年级班级共有四五名家长志愿者,加上每班2名老师,总共八九个大人照看不足50个孩子。

英国儿童博物馆(V&A Museum of Childhood)是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的一个分支,一家位于伦敦贝斯纳绿地,专门为孩子打造的博物馆。从早期发行的乐高积木、各类卡片和桌面玩具到1870年代英国牛津街出品的娃娃,乃至上个世纪不同造型的婴儿椅,都在里面收藏。
学校上午9:30出发,大约一个小时后到达博物馆。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按要求放好自己的书包,脱下外出小背心,喝好水,统一上完洗水间,就开始大约一小时的自由活动。孩子们结成两人一组的小对子,在博物馆手拉手逛起来。与Atom一组的是一个印度小男孩Adam,两人的名字读音相像,叫起来还真是容易混。

上午的自由活动时间,就是让孩子们独立地在博物馆参观和体验,老师只在一旁维持一下秩序,不会有任何讲解和干预,目的是让孩子们自己观察,自己学习,找到兴趣点和疑问点。
与伦敦其他几个经典博物馆如大英博物馆,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相比,相同之处是,儿童博物馆也是免费的,不同的是它的面积相对比较小,如果从地上一层(Ground Floor)算起,总共两层楼,分为四个部分:玩具展厅(Moving Toys Gallery),创意展厅(Creativity Gallery),童年展厅(Childhood Gallery)和前厅(Front Room Gallery)。

自由活动结束,孩子们自行吃完简易的午饭餐盒后,就开始下午正式的课堂时间。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担任特邀主讲老师,为二年级的小学生讲一堂关于玩具的课。孩子们被带到一个专门的课室,坐在课室中间的地毯上,保持安静。老师打开已经准备好的PowerPoint课件,整个课堂分为三大部分:讲解部分,体验部分和创作部分。讲解部分主要是讲述玩具的历史,种类和文化;体验部分是尝试去玩一些传统的玩具;创作部分是亲手创作一个玩具。
玩具历史的讲解主要是用图片和实物相结合的办法,以不断提问的方式,引导同学们去探寻。比如,讲到玩偶屋,老师会拿出一个实物,先问同学们这是什么,然后告诉同学们这个玩偶屋的主人是谁,结合历史资料图片,找到这个玩具艺术品的创作者,然后从玩偶屋发散开去,讲它都到过什么人的手里,这些人都是什么身份,背后有什么故事,是如何传承到现代的。接着,老师让同学们传递这件珍贵的玩具,观察里面都有什么,每个同学都讲一下他观察到的部分,老师对每个同学的观察给予极大的鼓励,让大家拼凑出完整的描述,最后老师补充每个部分的艺术价值和与之相联系的那个时代的历史故事和人文特点。

比如,在18世纪以前,玩偶屋都是手工制作给有钱的成人玩的,后来才逐渐演变成孩子们的玩具。儿童博物馆有一些非常珍贵的玩偶屋,里面的家具陈设,人物,厨具等相当精致,惟妙惟肖。比如追溯到1673年的德国纽伦堡屋(Nuremberg House),1760年的塔特宝贝屋(Tate Baby House),1835年的Killer陈列屋(Killer Cabinet House),1935年的伊丽莎白公主小屋(PrincessKElizabeth’s Little House)等。近代的作品包括1964年的高尔特玩偶屋(Galt dolls’ house)和2001年的万花筒屋(Kaleidoscope House)等。
而讲到玩具的分类,老师们正好趁热打铁,引导他们回忆在玩具展厅所看到的,这也是博物馆里最吸引孩子们的地方之一。他们把活动的玩具从驱动的动力不同来源分为四类:手动型(Pushes and Pulls),机械型(Springs and Cogs),电动型(Circuits and Motors),特效型(Look See)。
顺便科普一下,以上四类都包括哪些玩具:
Pushes and Pulls:这类玩具包括所有依赖外力牵引或自然力如重力,磁力,风力或热力驱动的玩具。常见的玩具有:脚踏汽车(Pedal Cars),滑板车(Scooters),陀螺(Spinning Tops),木马(Rocking Horses),木偶(Puppets)等。
Springs and Cogs:这类机械驱动的玩具,有的是靠弹簧发力的,比如一开盒子就弹出一个小人的,英文叫Jack-in-the-boxes;更多的是那些转紧发条后松开就可以活蹦乱跳的玩具,英文叫Clockwork Toys,小时候我们都玩过的那种绿青蛙,就属于这类;还有的是磨擦力玩具,主要是各种交通工具,汽车(Cars),飞机(Aeroplanes),摩托车(Motorcycles)等。
Circuits and Motors:电动型玩具主要是指那些要装电池的,或是带有遥控器的玩具。如我们熟悉的Scalextric (1964)系列轨道赛车,Robosapien (2004)遥控机器人和哈利波特里的Hogwarts Express (2001)电动火车。
Look See:特效类玩具包括从2D到3D视觉转变的各类西洋镜或3D眼镜,幻视镜和电脑游戏等。
体验部分则是老师拿来了许多比较古老的玩具,比如滚铁环(Hoop),弹珠(Marbles),陀螺(Spinningtop),抖空竹(Diabolo)等,感觉好像全世界小朋友玩的东西都大同小异。现代的孩子对这些觉得很新奇,玩起来也略有难度,老师们在让他们了解以前的小朋友都玩些什么的时候,也可以激发他们勇于尝试,挑战困难的精神。特别是抖空竹,非常难驾驭,只要有小朋友把空竹抖上了空,老师都使劲表扬一把。

最后的创意部分是让小朋友自己创作一个玩具。老师提供了彩色纸板,毛线,橡皮泥,布,针,剪刀,画笔等工具,半小时的时间,孩子们做出了五花八门的玩具,有洋娃娃,拨浪鼓,小汽车,小坦克等,非常有童趣,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开启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所有孩子的作品都将保存在儿童博物馆,馆里会安排在一些特别的场合,挑选一些好的作品展出。
课程结束后,孩子们还可以在博物馆再自由活动一段时间。一些上午还没来得及参观二楼的孩子,都来到了位于二楼的童年展厅。童年展厅的物品十分丰富,一些温莎城堡中展出的皇室童年物件在这里也可以找到。单是婴儿用品就有数百件,包括各个时期的出牙咀嚼器、婴儿床、婴儿车、吃饭用的高脚椅(俗称BB凳)等,还有婴儿的玩具如用手拖动的玩具,吊在婴儿床上转动的玩具等。孩子们可以在这个区域玩角色扮演,也就是我们小时候玩的“过家家”,通常是小男孩和小女孩会扮演爸爸妈妈,用这些婴儿器具去假装照顾他们的小BB。

当然,童年展区自然少不了童装。这里展出了250年以来的童装演变,你会发现,原来童装才是时尚的风向标,最时髦的款式总是先从童装开始流行的。最难得的是,展品里有一件中国丝裙,大概是清朝乾隆年间的,这也算是这间博物馆的珍品了。孩子们在童装展区最喜欢的部分是去试穿各种童鞋,令我惊奇的是,很多欧洲18或19世纪的童鞋,到现在来看仍然是很时髦的,如芭蕾舞鞋,蕾丝纹样鞋,拼色皮鞋,马靴等。
童年区最有互动性的还是角色扮演,在陈列的玩具里,孩子们看到了许多物件,如玩具屠夫店、兵、枪、坦克、堡垒、医院,还有一些家庭生活用品,从茶具到微波炉等。孩子们会从这些物件推导他们的使用者,从而找到自己想扮演的角色,他们可以穿上消防员的车辆去开玩具消防车,或者戴上厨师的高帽去“厨房”露两手,更可以用乐高搭出任何想要的交通工具,建筑或武器等。

作为儿童博物馆,游戏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童年展区的一个部分。这里有一个大的采沙坑供孩子们玩耍,随着自动唱机播放音乐,Punch and Judy木偶剧上演了,这是类似于我们民间皮影戏那样的艺术形式,幕后由一个人操作两个木偶人:Punch和Judy这对夫妻,这是英国海岸文化的代表之一。在这里,你还能找到与露天游乐场(Fairground)和马戏表演(Circus)有关的物品,还有海边玩耍时需要的桶子和铲子等。此外,还有纸牌,拼图游戏,音乐盒以及婚礼,洗礼和派对等特殊场合所使用的玩具,甚至还有跟魔术,算命有关的魔法杖,魔术盒和小把戏。
一天的博物馆课就这样结束了。这样的实物现场课,不仅是对孩子,对我们大人都是收获满满的,所以事隔半年,我仍然对这节课记忆犹新,尤其是那些关于玩具的单词,不是跟着上了这么一节课,我估计很难有机会都学到,单词能这么记,也是事半功倍的。
原文来自:Gem_Atom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