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ksy】神秘大师班克斯和他的作品
来过布里斯托的人,一定不会忘记这个城市的街头涂鸦艺术。如果你刚好对政治和文化比较敏感,或许还能从这些涂鸦中看出些黑色幽默和作者对于这个世界的态度。尤其是看到那副描写暴躁丈夫、脚踏两只船的妻子和悬挂在窗台的赤裸男子的“三角关系的版画”(Love Triangle Stencil),几乎所有人都会意味深长的一笑。不过,笑完之余都会忍不住问旁人:“谁的作品?”嗯,这是一个好问题。因为直到现在这个问题都没有彻底被回答清楚。

关于班克斯本人
之所以没有回答清楚,不是说它是一件“无人认领”的作品,而是说我们对于创作这件作品的这位艺术家知之甚少,除了一个名字——Banksy(中文译作班克斯或班克西)外,好像没有什么是肯定的。甚至敏感的人连这个名字都会怀疑,的确,这也像是班克斯的作风。
据小道消息,班克斯早年是在布里斯托地下圈子活动,不少人认为他就是在布里斯托出生长大;又有人说他是一名影印机技术员之子,儿时的理想是当肉店屠夫;还有人说他在14岁那年便辍学,后来受到1980年达后期布里斯托涂鸦热潮影响而踏上了这条路······总之,关于他的事情是传言多于真相。然而,无论他是怎样的人,他的作品都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在他的作品中,传统的绘画元素很少见,也由此让人们坚信他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不知道非“班科”出生是否给了他更多思考的空间,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反战、反资本以及反消费主义,怪不得有人把他视作偶像,是反现代性的“英雄”。不过有人也特别恨他,把他看作艺术的“恐怖分子”。因为他的作品中富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必然会让不少政治人物或政治符号中枪,而且他特别喜欢以一些有名的建筑或人物为基础,他的作品和这些被“无辜牵涉”的人之间,不可能和平相处。
不过,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多彩,即使官方或某一权利机构试图消除他在布里斯托、伦敦甚至世界各地的痕迹,当地人总是把这些具有颠覆性且玩世不恭的图案或句子视为一种文化,坚决要求当局保留下来,所以我们还能有幸看到其中不少精彩之作,以布里斯托性健康诊所的外墙的那副“三角关系的版画”(Love Triangle Stencil)为例。也正是当地居民的热烈支持下,市议会最终决定容许它保留原貌。
2010年,时代杂志把班克斯评为当年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但按照惯例我们都会看到本尊的照片,于是万众期待着看到他的样子······不过,以他一贯的作风,他会让你看见吗?当然不会。所以便有了以下这张著名的图片:

的确,班克斯貌似“玩世不恭”,但嬉笑怒骂的背后却是他对社会问题尖锐的批判,两者之间的张力和影响力让无数年轻人为之认同,所以英国媒体最近做的一次“本国最伟大的艺术家”的调查里,班克斯被推上了榜首。同时班克斯也开始涉足电影圈,他执导的纪录片《画廊外的天赋》(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讲述了一位洛杉矶的街头艺人,该片还获得了2011年的奥斯卡提名,不过他应该不在乎这个奖项。
在他所有作品和事件里,最有名的是他生产恶搞了英镑,用戴安娜王妃来代替英国女王的头像、他创作的以色列西岸隔离墙的大型壁画、大英博物馆的墙外的原始人推着购物车的画像等等,而最多的创作还是留在了布里斯托,包括上面几次提到的“三角关系的版画”(Love Triangle Stencil);位于Thekla旁,手持镰刀的死神;儿科医院对面的神射手特警;一只手持燃烧弹的泰迪熊,名为“温和又温和的西部”(Mild Mild West)······
班克斯作品欣赏
班克斯在巴以隔离墙上的反战作品,为此他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甚至被以色列警方警告。图中女孩试图牵着气球越过隔离墙。

这位提起红色环就跑的人估计就是班克斯自己吧,据说这幅画是他在伦敦奥运会期间完成。

班克斯很多作品都拿警察开刀,不知道他讽刺的是以警察为象征的权力机关,还是他确实被警察逮到厌烦了,所以才以此调侃?

这是一副让人沉重的作品,上图是代表着美国霸权及美国化的米老鼠和麦当劳人物牵着一个小孩,而下图才是这个小孩影像的最初来源——越南战争中的小孩。

这幅画想要表达的主题是对于现代社会的失望?还是对现实经济的衰退、失业率升高而政府不作为的谴责?

在现代社会里,人的隐私空间越来越小。

很喜欢这幅图,可以怎么也看不懂这幅图背后的意思,有人知道吗?

这也是一副带给人关于媒体良知的思考。

除了街头涂鸦,班克斯还“偷偷”溜进展览中,把自己的画作迅速换上去,然后若无其事的离开。

总之,这位怪才+天才的艺术作品非常多,而且每一件作品都够人寻味上好一阵子。有时间的朋友不妨亲自去布里斯托一探究竟,不能去的朋友也可以在网上找到大量资源,细细品味一番。希望对此有感的朋友留言讨论,看看大家对这位神秘大师班克斯和他的作品都有什么样的看法?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