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邦利
【Eton College】英國伊頓公學,高富帥的俱樂部

【Eton College】英國伊頓公學,高富帥的俱樂部

提起英國的貴族學校,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哈羅公學和伊頓公學,是的,在英國,大家就是就這麼稱呼伊頓公學(Eton College)的——「高富帥俱樂部」。但這些高富帥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富二代,他們不粗暴不無所事事不自以為是,他們很有涵養,是真紳士。比如大家的男神湯抖森(Tom Hiddleston)同學就是從這裡畢業的。

英國伊頓公學

哈哈,沒想到高冷男神抖森中學的時候是一個笑到顴骨升天的逗X。

沒錯,伊頓是個中學。關於它的關鍵詞有「貴族」「私立」「男校」「貴」「總統基地」等等。這裡的男孩子們進來的時候是13歲的小神童,出去時就是18歲風度翩翩身穿燕尾服的英國紳士。說說看「老伊頓」們都有誰你就明白:埃迪·雷德梅尼(Eddie Redmayne)、貝爾·格里爾斯(Bear Grylls)、經濟學家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浪漫主義詩人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還有20位英國首腦。對了,抖森還是威廉王子和小雀斑(Eddie)的學長哦。威廉王子和小雀斑是同一屆的。

英國伊頓公學

小編小時候家裡有訂一本叫做《世界知識之窗》的雜誌,裡面有一次有篇文章專門介紹威廉王子,配有好多張他中學時候的照片,給小編留下了一個他很帥的印象,後來看到他的髮際線,以為認錯了人...上面這張圖就是威廉在伊頓時候的照片,大家看他西裝外套裡面的衣服花里胡哨,按照伊頓對服裝等級的劃分,可以知道這是他成績非常優秀的體現啦。裡面穿的越耀眼的人,說明各方面越厲害,往往是同學們圍繞的對象。

伊頓公學介紹

伊頓公學是英國最負盛名的貴族學校,男校來的。它坐落在女王的家鄉溫莎小鎮,就在溫莎堡旁邊,所以伊頓學生也被稱為「女王對面的男孩們」。

它被叫做「公學」,也就是說是歡迎所有階層的男孩去申請的,但事實上是一所私立學校。大家都知道英國是一個階級意識比較分明的國家。亨利六世1440年創建它的時候呢,目的就是想讓貧窮孩子也能進入該校讀書,但是後來到了17世紀,伊頓又漸形成了一種貴族氣氛,貴族都以把孩子送進這裡為榮,這個時候就只對貴族開放了。好在後來19世紀,英國國會開始禁止貴族學校只對貴族開放,這才使得平民孩子也有機會進入伊頓。

但說是這樣說,伊頓開始把學費設定很貴,幾乎是英國其他學校的兩到三倍,所以很多英國人一提起伊頓其實都有點點憤憤然:說是公校呢,學費那麼貴,還是進不去呀。

貴族學校,有多貴?

既然是貴族學校,學費剛剛也提到,對於富人來說不是問題,對於一般人來說就真的有壓力。伊頓公學每學期的學費是一萬英鎊,一年三個學期就是三萬英鎊,住宿費是9千英鎊,加上其它開銷,每年差不多五萬英鎊。

但是在伊頓,就算是有錢,也不是萬能的。為什麼這麼說?學校並不是要培養有錢的花瓶,學校要培養的是領袖,是科學、工商業、各行各業的領導人和頂尖的精英。進校之前,學生就要參加一整套的潛能測試。如果通不過,就只能來年再排隊等候考試。然而青春是有限的。所以,「有錢就能進伊頓」是想法是Too young too simple的。

伊頓Style:說說伊頓的與眾不同

1. 獨特的教學

英國伊頓公學

英國有三千多所中學,成績方面伊頓年年排第一,它這麼厲害當然有它的道理。你能想象嗎,這裡的老師都是行業專家級別!很多老師當大學教師都綽綽有餘,他們是被伊頓高薪聘請來的。他們上課也會用英國統考的教材的,但另外同樣會自己編寫適合這些高智商孩子們教材,因為他們認為統考教材太簡單,用不到一半的時間就可以學完。因此,期末的時候學生不僅要參加統考(雖然這個對於他們來說太簡單,通過率百分之百),也需要參加伊頓的「內部考核」,當然,這個就比較難了,通過率也只有70%左右。如果同學連續幾次伊頓考核成績不好的話,是要離開學校的呢。

2. 對體育重視

英國伊頓公學

自古希臘開始,西方就以健碩的形體為美、以競爭意識為榮,奧林匹克運動會就是為此而設立的。而在英國,貴族也歷來有重視體育運動的傳統。這不僅是為了增強學生的體魄,鍛煉身體,也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到競爭、合作的快樂和培養競爭的勇氣。學校有英國人一向鍾愛的馬球、賽艇、擊劍等運動,甚至還自創了豐富又激烈的、有身體碰撞的運動,比如「伊頓五人」啊,牆賽,田野遊戲什麼的。

英國陸軍元帥威靈頓公爵(也是伊頓校友)在滑鐵盧戰役上大敗不可一世的拿破崙,當時他說了這麼一句:「滑鐵盧戰役是在伊頓的運動場上勝利的」。當然,這不是說伊頓曾經還有軍事用途,只是在強調伊頓有多重視體育教育。而反觀我們國家的教育體制,為了學習還常常把體育課當做自習課,本就極少的運動時間就更所剩無幾啦。

3. 嚴格的着裝

英國伊頓公學

如上圖,伊頓的學生只有在上體育課或者去運動的時候才能穿運動服裝,此外時間都要穿西裝。這也是他們古老又特別的校服傳統。

白襯衫、黑馬甲、燕尾服、精緻的圓領扣和長褲皮鞋,即是伊頓校服的標配。這樣的一套可不便宜,算下來要700多英鎊呢。

學校還在服裝上也體現了等級制度,而這個等級不是指學生的出身,指的是學生的成績及各方面表現。比如文章開頭介紹的威廉王子的花馬甲就是好學生的象徵,此外表示優秀的還有馬甲上的銀紐扣;燕尾服外面帶披風的表示是國王獎學金的獲得者等等。學校此舉亦是為了讓學生感覺到榮譽。

想去伊頓,怎樣入學?

英國伊頓公學

雖然不算多,但伊頓終歸是不乏亞洲人面孔的。比如,2007年,廣東的13歲少年吳比(Bill)就在伊頓的入學獎學金考試中榮獲前五名,也是第一個考取國王獎學金的中國少年。

要進伊頓,首先,需提前報名。孩子13歲要入學,11歲就要參加學前測試,排隊的人很多,每屆只有1000個名額,錄取人數為250名。具體報名方式就是到官網會有「Entry to Eton」的選項,只需要留下你的信息,學校部門會聯繫你,然後告訴你一系列遞交資料的方式。

之後,孩子需要經過一系列測試+面試,方能通過重重關卡,進入伊頓。進入伊頓後還有獎學金考試,前14名能得到"King's Scholarships「(國王獎學金),將能免10%學費,還能有專屬的學習室,也是至高的榮譽~

對於中國學生來說,面試是個比較嚴肅的問題,一在語言,二在文化,三在於不敢說、不懂溝通,這些都需要注意。

總結

英國社會當然也會有偏見存在,有人覺得伊頓學生有種「伊頓腔」,就好像國內所說的紈絝子弟富二代一樣,說他們「頭腦簡單、愚蠢做作愛炫富」,但殊不知,要進伊頓已是不易,不僅要有足夠的財富,更重要的是這些「二代」們真的要有夠聰明的腦袋,而不是無所事事的花瓶。總的來說,他們再有「伊頓腔」,也不過是世界精英無傷大雅的一種辨識方式。中國的家長若是想讓自己的孩子進伊頓,要早點就計劃好呢。

如果要預先參觀學校,也可以在官網留下聯繫方式哦。其他有興趣的小夥伴,也可以在英國遊玩路過溫莎堡附近的時候,進去看一看。

PS. 伊頓學生也不都是西裝裹身的安靜的美男子,2012年有學生模仿江南Style,拍了Eton Style的短片。一群西裝筆挺的小少年在伊頓各處跳騎馬舞,點擊這裡查看視頻。

分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