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邦利
我的英国生活日记:看电影和旅行

我的英国生活日记:看电影和旅行

在英国这一年,我没事就往火车站、电影院这俩地方跑,所有零花钱都捐给英国的铁路局和文化事业了。据我自己不完全统计,这一年,我一共看了83部、98场次的电影(有的电影返场来着,看了不止一遍,就好比《远离尘嚣》)。

因为怀揣着一张不限次的电影卡(16.40镑一个月,折合人民币160块),所有电影、所有场次,随便看。看中了哪一个,APP上定张票就好了。开始几个月,我住的宿舍离电影院不大远,晚上吃完饭,随手挑个电影,然后换衣服出门,走到影厅坐下——刚好开演!因为英国放电影前,都会先放20分钟广告。所以注明晚上20:20的电影,一定要拖到20:40去才刚刚好。

英国看电影

国内一场电影差不多就几十块了,如果想看Imax大银幕的,怎么也要七八十块钱。但在英国,尤其是在诺丁汉这小地方,Imax看的人好少,上次看“复联2”的Imax版,全场加我在内,一共只有5个观众,相当于包场了。有了这么便宜的电影卡,每个星期,或者每隔两天,我都得去一趟电影院。讲真,比我去学校还勤快。

如果说,数电影票就费了好大的劲,那我这一年的火车票就是实在数不清楚了。一年零4个月,我把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在内的大小城镇跑了53个,几乎是每一个周末,我都在外面。

我经常临时起意,一般规律是这样:

1. 查天气预报,看周末哪个地区的天气最好(当然,英国的天气预报就只能当个娱乐节目,看看得了,不能当真,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2. 查火车票,看一看周末从诺丁汉出发,去哪些地方有打折票。因为英国的铁路分属几大公司,他们又不定期搞活动,所以火车票价会随时波动。最重要的是,每天的火车票,价钱也是不一样哒——规律是早晚最便宜:早上6:30以前,晚上10:30以后的火车票便宜。

3. 查当地活动,有时候上网和看报纸真的是一种好习惯,因为新闻媒体都会关注各地区的活动。一般情况下,某地举办文化活动的同时,还会有一些打折的好东西可以淘。比如我从一个网站上看到Alnwick Castle(阿尼克城堡)在举办夏季电影放映活动,正好某一天放的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要知道,这部电影就是在这个城堡里拍的哦!巧不巧被我看到,那还等什么?立刻订票出发!

这一年,我看了各种音乐会、演唱会11场,最赞的就是“英国国宝”——披头士乐队的保罗·麦卡列尼演唱会!最怀念的是《悲惨世界》,看的最多的还是《歌剧魅影》,最感动我的是芭蕾舞剧《1984》。

歌剧魅影

这一年,我跑了好几个国家公园,去的最多的是峰区国家公园,最遗憾的是威尔士雪墩山(Snowdonia),计划N多次,就是没去成。

原因各种各样,第一次错过是因为威尔士本地铁路职工在闹罢工,既然没有火车可以坐,那只好再等罢。第二次错过,是因为威尔士北部地区大暴雨,而且是连下了两周,我刚好那两周满满的空闲时间,只好改了计划南下英格兰去玩了。第三次错过,是正好朋友到英国来玩,陪同的我,只能放弃了心仪的雪墩山。

我是个呆不住的人,每一次看到窗外的好天气,都觉得呆在屋里是极大的浪费,应该出去,吸吸氧,散散步。所以,看到天气好的时间,我就用最快的速度搞一张火车票,然后就跑了。大自然里嗨一整天,晚上再回诺丁汉。

基本上,同学们周末是看不到我的,偶尔看见我的时间里,我不是在忙叨叨赶功课作业,就是在制订新的外出计划。经常,桌子上铺着大地图,上面画来画去,一张纸上写满了各种细节、攻略和车票价格,再反复核算。

很多朋友都不喜欢做旅游攻略,像找酒店、看地图、查资料、做预算、订车票、找攻略这种事,恰恰我特别愿意做的。尤其是看一些关于本地的小故事,或者找一些游客少的好地方,那是我最爱干的事。

比如在伦敦,我开始还会坐地铁坐公交,后来就干脆走路穿小巷子,比坐公共交通快。在小街小巷里走路虽然慢,真心别有一番滋味。我不太喜欢跟游客们挤来挤去,尤其是市中心人多的地方,我可能会走得很快,基本也不会停下来看什么。但是在郊外,人很少,天气又超级好的时候,我会放慢脚步,慢慢地散散步,周围安静得只能听到风的声音,心里也觉得会无比幸福和放松。

大英博物馆

这一年,我去了无数的博物馆、大小公园、风景区。尤其是大英博物馆,进进出出无数次,有时候坐早班火车到伦敦,从火车站散步到博物馆,进去看一整天,晚上再慢慢走回火车站,坐火车离开。可能并不是为了什么,只是想安安静静地看一会儿历史,瞅瞅那些有趣的故事,就这样也挺好。

身在英国,这个国家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身处其中,那我岂能忍得住长期不出门呢,肯定没戏。但其实我有时候也爱宅的,英国老下雨,遇到没完没了下雨的时候,我就宅在屋子里喝茶看书听音乐,或者换上大雨靴,慢慢走到电影院,挑个好电影放松一下。总而言之,不管是在外面,还是在宅着,我都能把自己哄得超级开心。

原文来自:夏美的下午茶

分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