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邦利
我的英國生活日記:看電影和旅行

我的英國生活日記:看電影和旅行

在英國這一年,我沒事就往火車站、電影院這倆地方跑,所有零花錢都捐給英國的鐵路局和文化事業了。據我自己不完全統計,這一年,我一共看了83部、98場次的電影(有的電影返場來着,看了不止一遍,就好比《遠離塵囂》)。

因為懷揣着一張不限次的電影卡(16.40鎊一個月,折合人民幣160塊),所有電影、所有場次,隨便看。看中了哪一個,APP上定張票就好了。開始幾個月,我住的宿舍離電影院不大遠,晚上吃完飯,隨手挑個電影,然後換衣服出門,走到影廳坐下——剛好開演!因為英國放電影前,都會先放20分鐘廣告。所以註明晚上20:20的電影,一定要拖到20:40去才剛剛好。

英國看電影

國內一場電影差不多就幾十塊了,如果想看Imax大銀幕的,怎麼也要七八十塊錢。但在英國,尤其是在諾丁漢這小地方,Imax看的人好少,上次看「復聯2」的Imax版,全場加我在內,一共只有5個觀眾,相當於包場了。有了這麼便宜的電影卡,每個星期,或者每隔兩天,我都得去一趟電影院。講真,比我去學校還勤快。

如果說,數電影票就費了好大的勁,那我這一年的火車票就是實在數不清楚了。一年零4個月,我把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在內的大小城鎮跑了53個,幾乎是每一個周末,我都在外面。

我經常臨時起意,一般規律是這樣:

1. 查天氣預報,看周末哪個地區的天氣最好(當然,英國的天氣預報就只能當個娛樂節目,看看得了,不能當真,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2. 查火車票,看一看周末從諾丁漢出發,去哪些地方有打折票。因為英國的鐵路分屬幾大公司,他們又不定期搞活動,所以火車票價會隨時波動。最重要的是,每天的火車票,價錢也是不一樣噠——規律是早晚最便宜:早上6:30以前,晚上10:30以後的火車票便宜。

3. 查當地活動,有時候上網和看報紙真的是一種好習慣,因為新聞媒體都會關注各地區的活動。一般情況下,某地舉辦文化活動的同時,還會有一些打折的好東西可以淘。比如我從一個網站上看到Alnwick Castle(阿尼克城堡)在舉辦夏季電影放映活動,正好某一天放的是《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要知道,這部電影就是在這個城堡里拍的哦!巧不巧被我看到,那還等什麼?立刻訂票出發!

這一年,我看了各種音樂會、演唱會11場,最贊的就是「英國國寶」——披頭士樂隊的保羅·麥卡列尼演唱會!最懷念的是《悲慘世界》,看的最多的還是《歌劇魅影》,最感動我的是芭蕾舞劇《1984》。

歌劇魅影

這一年,我跑了好幾個國家公園,去的最多的是峰區國家公園,最遺憾的是威爾士雪墩山(Snowdonia),計劃N多次,就是沒去成。

原因各種各樣,第一次錯過是因為威爾士本地鐵路職工在鬧罷工,既然沒有火車可以坐,那隻好再等罷。第二次錯過,是因為威爾士北部地區大暴雨,而且是連下了兩周,我剛好那兩周滿滿的空閒時間,只好改了計劃南下英格蘭去玩了。第三次錯過,是正好朋友到英國來玩,陪同的我,只能放棄了心儀的雪墩山。

我是個呆不住的人,每一次看到窗外的好天氣,都覺得呆在屋裡是極大的浪費,應該出去,吸吸氧,散散步。所以,看到天氣好的時間,我就用最快的速度搞一張火車票,然後就跑了。大自然里嗨一整天,晚上再回諾丁漢。

基本上,同學們周末是看不到我的,偶爾看見我的時間裡,我不是在忙叨叨趕功課作業,就是在制訂新的外出計劃。經常,桌子上鋪着大地圖,上面畫來畫去,一張紙上寫滿了各種細節、攻略和車票價格,再反覆核算。

很多朋友都不喜歡做旅遊攻略,像找酒店、看地圖、查資料、做預算、訂車票、找攻略這種事,恰恰我特別願意做的。尤其是看一些關於本地的小故事,或者找一些遊客少的好地方,那是我最愛幹的事。

比如在倫敦,我開始還會坐地鐵坐公交,後來就乾脆走路穿小巷子,比坐公共交通快。在小街小巷裡走路雖然慢,真心別有一番滋味。我不太喜歡跟遊客們擠來擠去,尤其是市中心人多的地方,我可能會走得很快,基本也不會停下來看什麼。但是在郊外,人很少,天氣又超級好的時候,我會放慢腳步,慢慢地散散步,周圍安靜得只能聽到風的聲音,心裡也覺得會無比幸福和放鬆。

大英博物館

這一年,我去了無數的博物館、大小公園、風景區。尤其是大英博物館,進進出出無數次,有時候坐早班火車到倫敦,從火車站散步到博物館,進去看一整天,晚上再慢慢走回火車站,坐火車離開。可能並不是為了什麼,只是想安安靜靜地看一會兒歷史,瞅瞅那些有趣的故事,就這樣也挺好。

身在英國,這個國家對我有很大的吸引力,身處其中,那我豈能忍得住長期不出門呢,肯定沒戲。但其實我有時候也愛宅的,英國老下雨,遇到沒完沒了下雨的時候,我就宅在屋子裡喝茶看書聽音樂,或者換上大雨靴,慢慢走到電影院,挑個好電影放鬆一下。總而言之,不管是在外面,還是在宅着,我都能把自己哄得超級開心。

原文來自:夏美的下午茶

分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