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don】英國窮游攻略:帶你玩轉全倫敦
在歐洲大陸的西北方向有個島國叫「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雖然它的本土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四個部分組成,但我們通常卻只叫它「英國」。
英國的首都倫敦(London)是個又大又老又不專一的城市,它和歷史、藝術、工業、金融統統明里暗裡密切勾連,藉此把「歐洲第一城」的寶座據為己有好多年。話說每當我想到1861年北京這邊慈禧太后剛剛開始垂簾聽政的時候,倫敦那邊已經在修建世界上第一條地鐵,這件事總是讓我有種瞬間被雷到的穿越劇觀感。

工業革命開啟了人類近代歷史,留下數不清的成就和遺產到今天依然影響我們的生活;乘着工業革命的巨大推動力攀上往昔「日不落帝國」首都之位的這個城市,仿佛就像早已有約一般,如果不去見見它,真的會讓人心有不甘。可是倫敦那麼大,到底應該怎麼「見」呢?為了不致迷惑,我想一切可以從這裡開始。
坐落在泰晤士河(River Thames)北岸的大本鐘(Big Ben),是大多數人心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英倫標記,它的高度和知名度都絕對足以勝任本次行程的核心地標,而比大本鐘年輕了幾歲的倫敦地鐵將幫助我們完善旅程的路線。
我們通常說的大本鐘(Big Ben)其實是威斯敏斯特宮的鐘塔,即國會會議廳的附屬鐘樓,建成於1858年,高約96米,分針有4米多長,為了慶祝現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2012年6月2日開始,正式更名為「伊麗莎白塔」。
其實這個人見人愛的「大笨笨」是個需要人工上發條的鐘,100多歲的它一直根據格林威治時間每小時報時一次,但有時候一些莫名其妙的故障也會讓它突然「停擺」,據說倫敦地鐵興建那條灰色的Jubilee線之後,它還受到影響非常可憐地向西北方向傾斜了差不多半米。

了解完「中心地標」之後,我們可以正式展開行程啦。首先我們把目光移向「大笨笨」的東側,泰晤士河沿岸,第一個目標是幾乎就要和鍾隔河正對的倫敦眼(London Eye),它其實是個135米高的大摩天輪,因為是1999年底開幕的,所以也叫做「千禧之輪」哦。
如果你想拍攝最完整的倫敦眼,最佳的地點不是泰晤士河的北岸而是南岸,就在南側通往倫敦眼的那條路上;最佳的時間不是夏天而是冬天,不然茂密的樹葉就會跑出來給你搗亂。

然後沿泰晤士河繼續向東,我們將要去找「千禧之輪」的弟弟千禧橋(Millennium Bridge)玩耍,雖然同是在千禧年前後建成的紀念型建築,但它倆住的有點小遠,沿河走路可能要超過20分鐘,能夠沿河步行飽覽泰晤士風光當然是第一選擇,但如果實在擔心體力不夠,也可以考慮搭乘泰晤士河渡輪,或者以沿河北岸的地鐵來代步,到明黃色的Circle線與深綠色的District線重合部分的Blackfriars站就可以啦。

站在千禧橋上向北看到的圓頂建築,就是世界第二大圓頂教堂——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1981年戴安娜王妃就是在這裡舉行婚禮嫁入英國王室的。
而站在千禧橋上看南岸,看到的將是完全現代化的「碎片大廈」(The Shard),就是高高尖尖的那個哦,它可是歐洲第二高度哦。

從千禧橋這個地點開始繼續往東,就極其不建議大家乘坐地鐵了,否則可是會錯過好風景的,當然如果你是從別的地方直接過去,那倒是可以到地鐵的Tower Hill站出來。這個在千禧橋東側的不容錯過的地方,就是倫敦塔、倫敦橋、倫敦塔橋組成的「觀光圈」啦。
倫敦塔、倫敦橋、倫敦塔橋,看着這三個名字感覺有點暈哈,挺正常的,誰讓它們彼此近在咫尺名字又這麼繞口呢,但是「傻傻分不清楚」,後果真的很嚴重,所以還是得先來分一下。

首先第一個,請看上圖,這是倫敦塔(Tower of London),然而它其實並不是一座塔,而是一個由城堡、炮台、箭樓等組成的軍事建築古蹟,在歷史上它最著名的作用是高級監獄——包括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在內很多英國歷史上的悲催國王都曾被囚禁於此。

然後接下來,排在第二位出場的是倫敦塔橋(Tower Bridge),事實上,它就是因為靠近倫敦塔才得其名的,「倫敦塔橋」其實是「靠近倫敦塔的那座橋」。
超級熟悉的視感對吧,倫敦塔橋如今也是倫敦代表性地標建築,恐怕也是很多人的倫敦初印象呢。此橋始建於1886年,兩座立於泰晤士河中的橋基高7.6米,相距76米,橋基上各有一座方形主塔,塔高43.455米,為花崗岩+鋼鐵結構,塔基與兩岸以鋼纜吊橋相連。
兩塔之間的主橋橋身分為兩層,上層為距河面42米的懸空人行道,兩側裝的都是玻璃窗;下層六條車道寬的橋面供車輛通行,但每當有萬噸級別的大船要通過時,主塔內機器啟動,下層橋面便會緩緩分開向上折起成「八」字型。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現代泰晤士河的水上交通比過去減少了很多,但倫敦依然遵循舊時候水上交通比陸上交通享有優先權的規則,所以一旦有船要通過,車們就必須等。話說1997年的時候,到訪倫敦的美國總統克林頓也坐在車裡等過呢。2012年,一個巨大的奧林匹克五環標識出現在倫敦塔橋上,那是因為時值倫敦第三次舉辦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倫敦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到目前為止唯一一個三次承辦奧運會的城市。
再接下來,排在最後一位出場的,才是令人迷惑已久的倫敦橋(London Bridge),它是座將北岸的倫敦金融城和南岸的南華克區連接起來跨河大橋,白天看就是一座普普通通的三拱水泥橋,到了晚上有了燈光映襯也沒能給它增色多少,而且倫敦人一聽到London Bridge大概想到的應該都是附近的地鐵站和火車站等交通樞紐,所以明白嗎,如今的倫敦橋其實只負責交通繁華,不負責貌美如花。

那麼歷史上的「倫敦橋」呢?最早它是一座由羅馬人建起的木製浮橋,作為當時泰晤士河上的第一座橋很快的被人們用爛了。後經多次重建變成了石橋,其中最出名的一次重修成果是建成於1209年那座「倫敦橋」,它號稱中世紀橋樑中的怪咖+奇葩,因為它有19個拱,但卻沒有哪個是相同或者對稱的......
當時人們在橋上修築了許多建築,而這裡頭最出名的恐怕就得數當時橋南端的門樓,那就是聳人聽聞的懸掛「叛國者」頭顱的地方,電影《勇敢的心》裡面的蘇格蘭民族英雄威廉·華萊士、寫了《烏托邦》的空想社會主義者托馬斯·莫爾還有亨利八世曾經的第一寵臣托馬斯·克倫威爾都被以叛國者的罪名處以這樣的極刑。
如果要一一訴說倫敦橋的歷史恐怕真要說上幾天幾夜,只不過現今那些古蹟已經是不能重現了,我們只要知道民謠里唱的「倫敦大橋倒下來」說的是歷史上的一座倫敦橋,而傳說中「有座倫敦橋被賣到美國去了」說的也是歷史上的一座倫敦橋,而它們都不是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座「倫敦橋」,更不是大家熟悉的「倫敦塔橋」,這就暫時足夠了。
倫敦塔、倫敦橋、倫敦塔橋是彼此間能夠步行遊覽的關聯景點,在它們這個「觀光圈」周邊還有其他一些步行可達的小觀光點,比如地鐵明黃色的Circle線與深綠色的District線上的Monument站附近的倫敦大火紀念碑,這裡是昔日倫敦歷史的起源地,也是現在的金融城,1666年那場由麵包房燃起的大火整整燒了四天,蔓延到了倫敦80%的城區,造成了無可彌補的巨大損失,但也徹底的切斷了橫掃歐洲大陸的「黑死病」在英國的傳播,歷史上的得與失總是這麼糾纏的交織交錯。

而從這裡換乘輕軌(DLR)繼續往東到達Cutty Sark站,就是格林尼治公園(Greenwich Park),原本位於這裡的格林尼治天文台雖然搬走了,但是代表着0度經線的本初子午線還在,地球上的時區是與經線平行劃分的,所以0度經線上的時間就是所謂「最準確」的那個「格林尼治時間」啦。

從大本鐘沿泰晤士河向東一直到格林威治公園,既是經典的泰晤士河渡輪路線,也是我們行程的「東線」,而到這裡我們的「東線」就已經完整啦。
準備好喔,現在視線將調整回我們的「中央坐標」,旅程的「西線」也是從此開始。
注意到夜景下大本鐘的後面依然有個與它近在咫尺的白色建築麼?那就是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也叫「西敏寺」,自1540年英王亨利八世創建英國聖公會開始,它就從天主教堂變成聖公會大教堂啦。它是與英國王室關係最密切的教堂,世世代代的英國國王在這裡登基加冕、舉行婚禮,而他們的陵墓也安置在這裡。

從威斯敏斯特向西的路線不再沿河行進了,但是這裡有絲毫不遜於泰晤士河岸風光的英倫特色,走在這條路上我們會遇到女王的騎兵們哦。
穿過St James's Park和Green Park的大片綠地以後,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就會出現在眼前,這個英女王的辦公地是會定時開放參觀的喲。這裡還是看衛兵交接儀式的地點,每天上午11:30的交接儀式會吸引好多遊客去看呢,不早去的話就木有好位子啦。

王宮的周邊當然有很多宮廷園林啦,繼續向西會到達倫敦最大的皇家公園——海德公園(Hyde Park),它在18世紀以前可是國王御用的狩鹿場哦。雖然海德公園占地有160萬平方米,一口氣全走下來有點小累,但是一路向西還不能停,下一個目標是著名的南肯辛頓區。

肯辛頓宮(Kensington Palace)是戴妃在倫敦的故居,在開放參觀的時間進去看看,能不能感受到戴妃的氣息。南肯辛頓是個輕易就能消耗掉一天甚至更多時間的區域,為紀念維多利亞女王的亡夫而命名的艾伯特演奏廳(Royal Albert Hall)在附近,外觀仿自羅馬圓形劇場的演奏廳舉辦的活動各式各樣,最有名的是夏季的「Proms」音樂會。

藏有7000萬件各種各樣標本的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在附近;致力於展示自然科學技術發展史上標誌性陳列品的科學博物館(Science Museum)在附近;專注於展覽裝飾藝術和設計作品、簡稱V&A的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也在附近。它們三個一起把South Kensington變成了倫敦最佳博物館區的代名詞,因為同樣靠近地鐵深藍色的Piccadilly線上的Knightsbridge站,所以這裡也被叫做「騎士橋博物館區」。

聽到「博物館」三個字有點坐不住了吧,為啥還沒看見「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啊?不要急,剛才沒看見它是因為我們走的是大本鐘以西的「西線」,去大英博物館需要走的是「北線」。
從大本鐘向北,用不了太長的時間,率先到達的會是國家畫廊(National Gallery),為什麼會有人叫它世界上最好的繪畫博物館呢?因為在這裡能看到梵高的《向日葵》、達芬奇的《岩間聖母》、弗朗西斯卡的《基督受洗》......

從此繼續向北,地鐵深藍色的Piccadilly線上Russell Square站和紅色的Central線上Holborn站附近的,就是最大目標——大英博物館,作為世界上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它有藏品超過800萬件,聽說至今有大批藏品因為空間限制未能展出。
反正這個世界上不管是誰家的祖先不見了什麼好東西,後人們就儘管到大英博物館來找吧,這裡必能看到你家的好東西呢,雖然當年日不落帝國滿世界打劫的時候真的有夠蠻不講理,但今天大英博物館免費開放不收門票這件事兒辦的就算英國人「盜亦有道」吧。
不過英國人到底還是高冷傲嬌的,不信你看博物館內的募捐箱,捐款「明碼標價」成了「要約邀請」不說,還順便借着匯率把美元和歐元各踩一腳,捐英鎊是5鎊,捐歐元就得6塊,捐美元的話就要7刀嘍。既然如此我也不在乎再補一刀了,話說以歐元現在的匯率,是不是捐6塊也搞不定了呀。
而就在大英博物館附近,還有那麼一座超高名氣的學府,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簡稱UCL,它是倫敦大學聯盟(University of London)的創校學院,可見要是籠統點被我們直接叫一聲「倫敦大學」它也是當得起的。
而我把它列到遊記里,可不是因為它是譽滿全球的世界名校,而是因為它是充滿傳奇的影視取景地,想不到吧?曾有該校校友告訴我,通常想到大英博物館取景而去不起的,都會改到這裡來取景。去看看UCL了不起的圖書館吧,如果你對它無感,至少證明你沒看過《盜夢空間》。

再來看看跟UCL同在North Gower Street上的,北邊一個小胡同兒里的這個地方,如果你到現在還沒有想起「卷福」,那就證明你還沒看過《神探夏洛克》。

說到「卷福」這個現代版的福爾摩斯,就想起經典版的福爾摩斯了。早就聽說倫敦有個福爾摩斯博物館(Sherlock Holmes Museum),是的,它就和柯南·道爾小說里寫的完全一樣真的就在貝克街上,地鐵明黃色的Circle線上Baker Street站。博物館裡面可是完全嚴格按照小說的場景布置的哦,不信看下圖。

而且大偵探也不孤單,因為鄰居杜莎夫人蠟像館就在附近,雖然分店已經開遍全世界,但倫敦這家總店還是可以看一看,很多人傾向於到此看看英女王和邦德歡聚一堂,但我還是對戴妃情有獨鍾。
人們總是帶着熱愛與懷念稱呼戴妃作「英倫玫瑰」,所以我們也不妨到一站之隔的攝政公園(Regent's Park),去看看種植在瑪麗王后花園中的那400多種不同品種的玫瑰吧,它們同樣美的非常吸引人。而在這一片玫瑰花海之中,我們的「北線」行程也已經勝利完成啦。

倫敦的自由行線路真是豐富呀,不過在大家全情投入其中之前,我還有一個重要的推薦——不管你要選擇哪一天走哪一條線,在你準備去看衛兵交接儀式的那個早上,強烈建議到跟白金漢宮最近的地鐵深藍色的Piccadilly線上的Green Park站附近著名的The Wolseley體驗一下英式早餐(Full Breakfast)吧。

我想全世界能把早餐做成一種正式「料理」的大概只有英國了,全套的英式早餐是由一杯100%新鮮的柳橙汁、一壺帶着淡淡花香的早餐茶拉開序幕,然後是七種主食拼出美味風景:略帶焦香的酥脆培根、金黃誘人的半熟荷包蛋、肉汁四溢的德式香腸、香料調味的烤牛肉加番茄、鬆軟綿密的茄汁燉豆子、炒蘑菇和炸麵包片或薯餅。如果是蘇格蘭式的早餐,則還會多出一個黑布丁,滿滿一大桌食物搭配奶油和各式果醬,悠閒的吃完一頓經典的英式早餐,保證能有活力十足的一天。當然,如果怕麻煩不選全套英式早餐,來個簡單直接點兒的也OK。
又或者你真的很厲害,出來旅行都總能睡到日上三竿,早餐是錯過了,那就試試英式下午茶吧,這時候牛津街和中國城之間的Soho's Secret Tea Room就是個不錯的選擇,它可是私人家庭式經營的哦。

為什麼要這麼賣力推薦早餐和下午茶呢?實在是因為英國人的午餐實在吃的太太太將就,買個三明治配上果汁或咖啡都算好的,還記得法國人是怎麼諷刺英國人的飲食的麼,他們說「英國人對世界美食的貢獻是零」。
所以身在倫敦如果不委身於早餐和下午茶,那麼當你餓的時候才會是噩夢開始的時候,有樣恐怖的東西會從四面八方山呼海嘯而來,它的名字就叫做炸魚薯條(Fish and Chips)。
窮游小貼士
準備去體驗比較傳統的英式早餐時,需要注意一下不要穿牛仔褲、球鞋的那麼去,稍作修飾可能是必要的,否則萬一被拒絕接待了就囧了;又或者坐在人群中成為最特殊的那一個,吃下去也可能會消化不良哦。
倫敦地鐵是複雜和方便的合體,說它複雜是因為線路真的有不少分叉,即使是顏色相同的同一條線路,還是要提前看好自己的站在哪個位置,列車進站時注意看看車頭上顯示的運行方向,主要坐錯了車不只耽誤時間而且真的很浪費錢,倫敦地鐵可不便宜呀。
倫敦的交通儲值卡Oyster Card可以用來搭乘地鐵、巴士、輕軌、渡輪甚至倫敦境內的火車,用它買票比現金購票便宜不少。而且它的儲值功能有兩種,一種是日常的儲值功能,一種則與7日以上旅遊卡的使用範圍相同。所以在倫敦自由行達一周以上的,買一張Oyster很必要,當然萬一趕上限量版的就更好啦。
文/小小劉 來源/天下VS歸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