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邦利
校園有「禮」| 英國學校送禮潛規則

校園有「禮」| 英國學校送禮潛規則

和學校里幾個媽媽聚會,話題從孩子的學業、樂器,考學開始聊到了眼前的聖誕節學校送禮的許多困惑。這個話題一展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媽媽們的討論就剎不住閘了。

在中國我們自小聽到的訓話是:「禮多人不怪」,「禮尚往來」。送禮,是中國人、韓國人,日本人生活里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部分。家裡有孩子正在求學的,更要早早考慮到節日學校送禮問題。教育是中國傳統家庭生活的中心,老師是影響孩子們舉足輕重的關鍵人物,尤其是那些小小海外學生,平日家長照顧不到,心裡都有幾分忐忑不安。一到節日便早早地忙活起來,有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家長好像不送點禮物表表誠意,老師就會虧待我們的孩子。

在英國這樣一個表面平靜的「深水國」里中國家長到底該何時送禮,怎麼送禮才能做到心安理得,送什麼算是分寸得體不會冒犯校規?

英國學校送禮潛規則

記得2014年在飛機上曾讀到頗受英國中上產家庭喜歡的月刊《Tatler》(中文版叫《尚流》),裡邊有一篇名為《教室里的腐敗》的文章,讀後「大開眼界」。文章講述倫敦周邊的私校里近年的送禮現象:小到100鎊的禮物劵,大到奢侈品牌手提袋、蘋果電器用品、免費使用度假別墅和免費享用家裡的私人飛機。超出尋常的節日謝意和荒誕的闊綽令一向內斂、傳統,拘謹的英式教育和中規中矩的英國家長們感到壓力和不舒服,他們紛紛投訴這風氣扭曲了「昂貴付費」「一視同仁」的私校初衷,文章矛頭更是直指來自中國、俄羅斯和中東的的海外家長,並抱怨風氣越來越洶湧。

這六月期刊文章一發表便引起了英國媒體的軒然大波和跟進報道。《每日電訊》的專欄記者David Barrett和《每日郵報》學校專欄作者Sarah Harris再次跟蹤報道了許多學校家長對送豪禮的家長的不滿,同時提到一些曾收到過度奢侈禮物的老師也吐槽他們倍感尷尬,禮物通常不是轉送他人便是放到eBay匿名出手。《Tatler》這兩年來除了按時出版它大受歡迎的《私立學校排名榜》,更大力倡議上榜私校嚴格遵守英國2011年7月出台的學校《反受賄條款2010》,號召學校網站應公布出台各自的《禮品守則》,倡導家長和學校相互督促監督禮品贈送,設置封頂線。

這類《禮品守則》並不是英國獨有,在美國許多州對教師收禮規範也是把控很嚴格的。比如阿拉巴馬州最初在2011年曾通過法規禁止學生給教師送禮,但是通過了一項修正案之後,允許給老師的禮物最多金額不超過25美元。馬薩諸塞州的《道德法規》限制每個家庭每年給老師送禮的上限是50美元。華盛頓特區的幾個學區規定每個家庭每年給老師送禮不得超過100美元。在澳洲,加拿大,許多私立學校也有相關的限制和條款。

我查了查英國幾個大名鼎鼎的公學網站,其中溫徹斯特(Winchester College),哈羅(Harrow),查特豪斯(Charterhouse)《禮品手則》規定,均「不可接受家長和學生的任何聖誕禮物和學年的禮物。如有,必須在學校登記註冊,校長任何時間都有權過問此類了解情況。任何不得當的奢華禮物必須堅決拒絕。」

其他私校如諾丁山(Notting Hill Prep)學校禮品上線是40英鎊,Stowe上線是50英鎊,德威(Dulwich College)校長明文規定不可收超於50英鎊的禮物,並強調「在我們純正的文化中,應時刻警覺接受奢侈禮品帶來的危害性」。一個威斯敏斯(Westminster)的家長告訴我,她根本就沒有機會去學校給老師送禮物,學校平日一層一層把孩子們保護在學校裡面,家長去學校一次必須提早約好,主動送禮感覺非常不靠譜。

其實送禮本身真是讓我苦惱了一陣子的問題,我一向是主張送禮的,但尺度如何心裡總是搖擺不定,沒有把握。當孩子在公立學校時我苦惱過,但清晰簡單許多。孩子轉進私立學校,我更苦惱混亂,因為正在我最彷徨的時候,我看到有家長拎着愛馬仕的袋子在學校老師的生日派對上出現(對,是個亞洲媽媽!)。那次我就怯生生地送了一條John Lewis里買的領帶給老師,當時我感覺非常尷尬,恨不得去面壁,誤以為學校的標準都應該是「愛瑪仕」。同時讓我更加苦惱的是,我和我的英國老公兩個人在送禮上有着根深蒂固的不同看法,經常會為此爭吵。我先生多年來他的原則是只在聖誕節,年度學期結束時允許我去給孩子們老師送禮,而且不許是太貴重的的禮物,更不能直接送錢(大忌諱)。他的理由是:我不想給老師和自己增添不必要的麻煩,因為那樣會有行賄之嫌,會讓老師特別尷尬。他告訴我,在英國誰家有錢通常會堂堂正正地向學校捐助一筆大數額(而不是直接送給某個人),學校也會廣而告之;沒錢,就多去贊助幾個學校的小型咖啡聚會、義跑項目吧,春節給孩子們上上中國文化課,英國人太熱衷這類義務活動了,花錢不多卻人品大收穫。

我曾請教過兒子學校里今年九月剛考入伊頓公學並獲得伊頓公學最高榮譽「國王獎學金」和「音樂」雙份獎學金的小林媽媽,問她這幾年給校長老師送過什麼禮物,沒想到她理直氣壯說:從來沒有送過。聽了她的回答,我頓時如釋重負,茅塞頓開,原來有底氣有出息的家長從未被送禮苦惱過,小林媽媽太勵志了!

英國學校送禮潛規則

在這個我糾結多日的問題上,翻閱了一些資料,也和許多中外家長聊了聊,總結些送禮心得和國人家長一同切磋吧:

什麼時候送禮

通常是聖誕節或學年結束時,其他不必節外生枝。

如果有老師請你去參加他的生日派對或孩子洗禮等活動,一定要儘量避免,因為該老師多有納財之嫌,屬於非正常老師操行,禮應婉言相拒。

給哪些老師送禮

送禮最重要是要發自內心,無需炫富搶眼球(私校里比國人有錢的人多了去了,可是卻低調許多)。

如果你特別尊重校長,感激他平日為大家和孩子們做的許多事務,那就應該送。十幾個老師里你覺得有幾個老師對你的孩子特別關愛有加,孩子一提起老師就非常輕鬆開心,那這個老師就應該送(哪怕她只是個普通校工)。沒有必要每個老師都去送,送禮不是開慈善商店。你的送禮名單應該用心來度量,無需面面俱到。

什麼地點送禮

禮物可以帶到學校里,不要體積大,要送的得體合適,心意最重要。

上課前或下課後,家長應該和孩子一道大大方方地送禮,大可不必躲躲閃閃。只要是真誠地對老師表示感謝,大方的儀態會讓接受禮物的老師也很自在坦宕,也不會讓老師感到壓力。即使其他家長看到也無需避嫌,逢年過節,人之常情。

送些什麼

1. 最輕鬆,最溫馨的禮物可以是你和孩子們手工製作賀卡,有意義的小玩意兒等。有孩子自己參與設計的禮物給老師是最獨特有意義的,老師通常還會給予孩子鼓勵和回謝。

2. 個人送禮可以挑選些小禮物,比如巧克力、手機配件、小電器,或商店禮券。我曾問過當老師的姐夫通常他會收到些什麼禮物,他說杯子、鏡框,巧克力最多。總之,英國學校大多數的老師通常心態比較平和(私校也很平和),在這方面沒有特別要求,也不敢過分要求。我們每個中國家長都應該警惕不要把中國這些年來攀比送禮的學校惡習帶到英國的校園裡,令大多數人厭惡。

3. 在許多小學裡比較流行「集體送禮」:通常由一個班級家長代表發出郵件號召大家節日共同捐錢挑選的一份禮物或禮品劵,多數情況費用在10-20英鎊(價格同孩子生日派對禮物價)。特殊情況如校長離職等分攤費用可能會上浮一些。

4. 許多家長喜歡送酒,這是一個好禮物,男女老師都適用。紅酒、香檳,餐前餐後甜酒都不貴(6鎊-30鎊)而且有許多場合可以容易消化掉。

如果給校長大人送酒你就要謹慎三思了。校長每到聖誕節就收到各種紅酒,少則幾十瓶多則幾百瓶,他家有酒窖估計也放不下也不容易消化掉這個量。倒不如買些與酒有關的禮物比如一套開酒工具,一個別致的有特色的紅酒瓶塞,甚至是品酒的圖書,DVD都是不錯的選擇。

5. 藝術性高的年度日記本,掛曆。每年倫敦各大博物館都有自己特色的掛曆,日記本,可以網上購買後親自送上,也可以直接寄到老師的學校里。還可以挑一個老師喜歡的歌手的老CD或新上市的新歌集。

6. 鮮花/盆栽:英國人大都愛花愛草,年紀越大越熱衷於園藝,特別喜歡照顧這些可以隨處置放常綠的盆栽植物,然後配上自己手寫的卡片就更溫馨合適了。

7. 英國女人們獨愛蠟燭,家裡浴室用,廚房用,廁所也會用。挑選淡雅氣味的香薰蠟燭,女性教師老少皆宜。儘量購買有容器的蠟燭,方便體面。味道挑清淡些的,年紀大一些的會喜歡傳統的薰衣草味道;你或者可以選擇配套的洗手潤手套瓶,這類設計越來越精緻,15 - 20鎊可以買到非常有設計感的套裝盒子。有個媽媽曾給校長送過一套精美的聖誕限量版的洗手套瓶,花錢不多40來鎊,校長特別開心,專門寫卡致謝。

8. 包裝:禮物不一定大,不過包裝要講究精美。禮物可以用有節日氣氛的彩紙包裝整齊,或放在禮品袋裡面,搭配上超薄的柔軟彩色的禮品紙。你還可以在薄薄的禮品紙上輕輕的撒上自己喜歡的香水,然後用絲帶小心綑紮,送上一份你節日特別的心意。

總之,一般學校里送禮價錢不宜太昂貴,10-40鎊因人而異,心思最為重要。特殊送禮,通過校長以捐款形式最有效。

哪些東西不要送

1. 中國的茶葉

中國人總是認為我們的茶葉博大精深,包治百病,暢通四海。其實許多英國人依然很保守根本不會碰你送的茶葉盒。你送茶前要先了解這位老師喝不喝茶,有很多英國人一輩子都不喝茶(就算喝袋裝的紅茶也不一定懂得如何喝鬆散的綠茶,那滿嘴裡的粘連的茶葉片讓他們無所適從,還可能罵娘哈)。我曾經給我的一個英國女同事千里迢迢帶回綠茶,她大呼對不起,因為她一輩子只喝咖啡,連英國紅茶都不碰。

2. 太具民族風格的禮物

每個人對藝術的鑑賞力差異極大,儘量不要買那些獨具濃厚民族特色的藝術品。英國老師們不一定看的懂,大多數不通曉如何欣賞,有時他們會覺得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我先生曾到中國內蒙古做投資項目研究,對方送他一個用上好棕色粗牛皮紙手工繪畫的「昭君出塞」壁掛,他回家撓頭皺眉好幾個月,我們置放許久不知如何處理,最終送到慈善商店了。

最後我想用Kate Reardon,這位生在紐約長在英國的頗受媒體尊重的《Tatler》資深女編輯的話作為英國校送禮篇的總結:「最具有魅力的禮物是留給老師一張卡片或禮物,要麼是你親手製作的,要麼就是曾經陪伴我們長大的那些禮物」。

分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