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皇室八卦:伊麗莎白王太后與溫莎公爵夫人的妯娌往事
一直想起一個專欄,專門寫我們道聽途說來的各種人物八卦。
昨天寫了英國宮廷劇「The Crown」,便想起這家人的一些故事,索性就把這個八卦欄開張了吧。
現今的伊麗莎白女王的母親,也叫伊麗莎白,女兒做了女王,她就成了伊麗莎白王太后。
退位的溫莎公爵愛德華八世,是王太后的大伯;那個把皇上拐走的妖女辛普森夫人,即溫莎公爵夫人,事實上也就是王太后的妯娌。

妯娌間本就是天敵,何況她還這麼個來路,釀了這麼大禍端。王太后一直堅信自己老公喬治六世,是不小心當皇上累死的。要不是愛德華八世被妖女拐帶退位,自己決計不會中年守寡,女兒也可以如願相夫教子,不當那勞什子女王。反正一切的不幸,都得算在溫莎夫婦身上。所以劇中,溫莎公爵欠他們全家每個人一個道歉,包括菲利普王子,這大概是因為他老婆當了女王,害自己丟了姓氏。
恩怨就是這樣開的頭。
兩個小公主(女王姐妹倆)的家庭教師克勞馥太太回憶說,新王(愛德華八世)帶着他的美國女友辛普森夫人,有一次來造訪正在皇家行宮度假的弟弟約克公爵一家。克勞馥太太印象中,辛普森夫人頤指氣使,不會來事,「我記得她把皇上拉到窗戶邊,說哪些樹應該移走,哪個坡應該碾平,這樣視線好一些。」這事兒自然讓主人十分不樂意,因為約克公爵親自參與了庭院設計。普通人的業餘愛好都不容詆毀,何況還這麼個尷尬關係。「當時的氣氛糟透了。」
這些來自工作人員的七嘴八舌,一直延續到21世紀都沒有消停。2002年,一位白金漢宮的老僕,蓋伊·亨廷,回憶了公爵的貼身男僕華特·弗萊對公爵夫人的不喜歡,「倒不是因為她是外國人,或者離過婚,也不是因為她沒有貴族頭銜,她根本不懂得如何對待僕人。」
他舉了一個最糟糕的例子,在餐桌上,有修養的人,一旦意識到身邊來了僕人,會立即輕輕側身,並不打斷正在進行中的對話,儘快從僕人手裡的盤子中取好食物。辛普森夫人可不這樣,她會讓彎腰侍立一側的僕人站着等很久。華特意識到辛普森夫人好像喜歡玩這個遊戲,便決定要給她上一課。
一天晚餐時,他端着一盤沉重的烤野雞,彎腰站在她身邊,想看看她是否又要玩這把戲,果然,過了很久,她假裝不知僕人在身邊。華特手裡的野雞盤越來越沉,於是他輕輕把盤子稍微一斜,盤底險些觸到夫人光着的手臂,可銀盤的熱氣立即讓她起了響應。這位巴爾的摩來的女士那以後就老實了。華特成了僕人中的英雄。
同一年晚些時候,約克一家去巴爾默勒爾赴宴,辛普森夫人伸出手歡迎,她那位伊麗莎白妯娌徑直從她身邊走過,宣稱「我是來跟陛下進餐的。」晚宴尷尬之極,約克一家匆匆離席。
後來的幾十年間,這一對兒之間的關係從壞變為更壞。

妯娌二人有四分之一世紀不曾謀面。缺席並沒有使得厭惡消減。溫莎公爵夫人總是叫王太后「那蘇格蘭胖廚娘」或直接了當「廚子」。溫莎夫婦給皇室成員起綽號這事,「The Crown」一劇沒有漏掉。除了王太后因長相平庸樸實被叫廚子外,女王被稱為「秀蘭鄧波兒」,後來女王私下問她大伯溫莎公爵,是因為我的捲髮嗎?當時公爵有事相求,本來背後瞎起綽號一事被揭穿令他很尷尬,可隨即靈機一動,藉機大拍馬屁,「除了捲髮,還因為你的靈氣,以及身上的明星光彩。」
溫莎夫人的對手王太后,這方面的嘴管得好些,儘量避免提到她,萬不得已時,也僅僅以「那女人」指代。
歲月流轉,轉眼到了1972年,這對死敵都已老去,溫莎公爵這一年去世了。蒙塔巴騰勳爵(菲利普的舅舅)在希思羅機場迎接公爵夫人,帶信說,「你弟媳會張開雙臂歡迎你,她深深地為你難過,說她完全記得她丈夫去世時自己的感受。」據蒙塔巴騰勳爵說,這給公爵夫人帶去了極大的安慰。
葬禮後,溫莎城堡設宴。女王回憶道「太不容易了,她幾乎一個人也不認識。」
午宴前,兩個七十多歲的宿敵老太太並排坐在一個沙發上,想找些話來說。瑪格麗特公主從旁偷聽了一些。
「你用樓上的廚房還是樓下的廚房?」公爵夫人問王太后。王太后完全聽不懂,瑪格麗特覺得可能她壓根兒不知道自己家的廚房具體在哪兒吧。可是公爵夫人機敏地通過自說自話圓了場,「我兩種都用過,可我覺得還是樓上的好,方便。當然主要還是看當天招待多少人。」溫莎公爵夫人是出名的派對動物,招待多少人,是廚房的主要功能。
午宴時,公爵夫人坐在菲利普王子和蒙塔巴騰勳爵之間。「您接下來怎麼計劃呢?」菲利普問。「回美國吧?」公爵夫人很想說,「我為什麼要回?」,可她換了一種說法,「如果你擔心的話,我不會回英國來,除了上墳。」她打定主意不讓這皇族一家子看見她的傷痛,一直談笑風生。
午餐後,倆老太太又坐了下來,幾杯酒下肚,老皇太后話多了起來,開始表達她對妯娌的同情。公爵夫人停了停,好像又在搜索一個合適的話題,終於,她找到了一個。
「你是用樓上的廚房還是樓下的廚房?」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