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ards End】E.M.福斯特《郝沃德庄园》:阅后即焚的罪恶快感
英国意识流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说,1910年前后,人性发生了变化,“主仆之间,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
E.M.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的《郝沃德庄园》(Howards End)就在这一年问世,表面上看,和大多数主流英国小说一样,优雅风趣浪漫,这可能是写进作者基因的东西,没办法。如果就是这些,福斯特也没什么特别,也就是另一本《唐顿庄园》罢了。但这本小说并不是要说风月,他说的是变化。跟伍尔芙,也许还有当时许许多多的其他人一样,他们对变化中的英国社会感到焦虑,和不知所措。

故事很简单,三个家庭,三个阶级。郝沃德庄园象征着英国,那是故事开始不久就死去的维尔考克斯太太出生长大的地方。她讲起庄园里,马厩变车库,埋在树干里治牙疼的猪牙,春天的花,夏天的果,那是渐渐远去的高贵安宁的英国品质。
福斯特一点也不过时,现在读来也很让人满足,随处埋着一笔“爽口”的机智,不费吹灰之力。也许正是这一口,把蕾丝、下午茶这一堆让今人不耐烦的啰嗦给盖了过去,才让我们饶有兴致地去欣赏高尚的希勒格姐妹与贪婪的富人维尔考克斯一家之间,那种貌似无病呻吟的“沙龙战争”。故事的发生是在一战阴影笼罩之下,然而这本书没有一丝战争的影子,福斯特想讲的,只是这不流血、不死人的“沙龙战争”。
福斯特说“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所有人,也就是说,任何有伞的人”。
文青穷职员莱昂纳多·巴斯特有一把伞,他就是被这把伞带入故事的。可是巴斯特最后死在郝沃德庄园,死得…...居然很喜剧,对话和场景都充满了机智的英式幽默。读时居然忍不住点赞,喊过瘾。随即反应过来,才一身瀑布汗,赶紧“阅后即焚”,将适才的快感,那个拜“人生而不平等”所赐带来的快感,悄悄藏起来。转而对福斯特的“平等论”冷眼,这不动声色的残忍,多高贵啊,因为莱昂纳多·巴斯特压根儿无足轻重,他不在福斯特的关怀之内,他的死简直就不叫死,轻飘飘的。福斯特说过:“Lower orders is not within my concerns。”

莱昂纳多虽然处于故事的中心,但他的出现从不由自己做主,全凭希勒格姐妹,招之即来,呼之即去。唯有最后一次,他思念海伦,自己决定去郝沃德。唯一要做主的一次,却让他送了命。
希勒格姐妹出身高贵,有一半德国血统(以此来表明她们身上的知识分子、音乐、艺术、人道、反叛细胞出处吧),对她们姐妹而言,知识生活象食物和水一样,自然而且必须。一次海外旅行中遇到的暴发户维尔考克斯一家把她们的生活改变了。
姐妹俩中,海伦的轴和彻底,是整部书的亮点,让她超前了成熟智慧的姐姐玛格丽特100年。她领着又饿又病的巴斯特夫妇出现在维尔考克斯嫁女儿的草地派对上,巴斯特太太粗俗艳丽,挂着粉红围巾,他们的出现,把这喜大普奔的和谐漂亮面具一把扯下。海伦的超前终于让她被主流驱逐(看上去是自我选择),做上了无力的旁观者。
悲天悯人但是折衷平和的玛格丽特成为了郝沃德庄园的主人。郝沃德庄园一直被英国读者认为是英国精神的象征,英国将由哪个阶层来继承,是这本书担心的核心问题,玛格丽特当然是最圆满的结局。喜上加喜的是姐妹尽释前嫌,海伦带着她与巴斯特的浪漫一夜的结晶,带着她彻底的平等和自由理念,也住进了郝沃德庄园。
这是1910年代的知识分子,他们担心的是谁来继承?可好歹郝沃德庄园一直在,没有被砸烂或者被烧成灰。
金色笔记微信公号作者:blackpaws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