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遊記之倫敦海德公園與邱園
對英國的好印象從綠色開始。在飛機降落希思羅機場前,我就被機窗外滿眼的綠色打動,這與想象里的大都市很不相同。走在大街小巷,見到很多花園,精心養護,各具特色,連窗台上的小小空間都沒遺漏,並非統一的市政綠化,更多是市民自己的習慣。總之,倫敦不是水泥的叢林,而是都市的花園,這是讓我最感動的地方。

因為時差,剛到倫敦醒得很早,四五點鐘起身便到旁邊的海德公園閒逛。夏日的英國白天特別長,此時已是蒙蒙亮。實在有些早,根本沒有人,園內的飛鳥和動物才睜開眼,見到我既不意外,也無興趣,自顧自打發時光。太陽還沒升起,朝霞已上雲端,流水清靈,倒影晨光,群鳥游弋,微波蕩漾,無人的湖畔特別安寧。陽光漸露,薄霧冥冥,樹葉掩映下,一束束陽光散射出來,有些神聖的氣息。這時的光線最好,暖暖的,照在一切景物上都閃着金光,草是金色的,樹是金色的,房屋也是金色的。人造的噴泉和流水在晨光下也最美,晶瑩閃爍,流光溢彩。漸漸園中人多起來,晨練的、遛狗的,很熱鬧,在都市中心有這麼大一片綠地,真是幸福。

海德公園作為英國皇家園林,其中景點不少,肯辛頓宮最著名,維多利亞女王、戴安娜王妃都曾居住於此,如今是威廉和凱特夫婦的居所。清晨的宮殿還沒有開放,雖有矮矮的金屬柵欄,卻一點都不會遮擋風景,陽光下的建築和花園明晰精美,對面的湖水也是一片寧靜,白色的維多利亞女王塑像是宮殿前最顯眼的裝飾。與女王塑像的樸素不同,在海德公園的另一角,她的丈夫阿爾伯特的紀念碑高聳而華美,金色的塑像在晨光中熠熠生輝。阿爾伯特的目光注視着前方,那裡有以他們夫妻命名的劇院和博物館,他一生對藝術和文化的關注在後世的英國得以繼承,這才是最好的紀念。
維多利亞女王很長壽,比她小的阿爾伯特卻於四十歲時英年早逝,從此女王避世孀居,懶於國事。於愛情的名義,這真是一件傷心事;於國家的名義,卻不經意間使得更多的權力歸屬議會。社會的發展不會一蹴而就,需要持續努力,不斷修正差誤,才能最終實現。英國與法國的不同,一個是保守漸進,一個是浪漫革命,孰優孰劣,尚難評斷。一般而言,太快得到的東西,很難持久。歷史本就是曲折前進的,寄希望於一舉解決所有問題很不現實。任何新的事務,特別是人類的創新進步,都需要時間的蘊養,才能真正被掌握。

有機緣深入參觀倫敦郊外的一處村莊,大約二十來戶,並非普通的農民,而是富人的居所。每一戶占地都頗大,我們去拜訪的那家前後都有大花園,還有游泳池、網球場和私家的工具車間,面積十分可觀。所有的住家環繞着中央開闊的公共綠地,還有自己的小教堂,形成相對獨立的小社區。據主人介紹,社區有自己的管理規則,公共事務必須由全體決策,比如最近經大家一致同意,這裡迎來二十年間第一家新住戶。他正在建自己的房子,所有的設計也必須符合社區的要求,經大家同意才能開建。這種自治的力量,讓我很佩服。當然更感興趣的是這裡的綠地和園藝,人居和諧,實在羨慕。
就在希思羅機場附近,有邱園和里士滿公園等大片綠地,正是我從飛機上看到的那片綠色。邱園(Kew Gardens)是英國皇家植物園,是世界知名的植物分類學研究中心,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園區很大,幸好有小火車可以代步,到一站再下來漫步,可以省去許多體力。

園中有代表各國文化的花園,希臘的神廟、中國的古塔、日本的園林都有,最可觀的是不同的大溫室,百年前的鋼鐵建築,如今看來很有藝術氣息。植物分類分區展示,水生植物、沙生植物、雨林植物等等,甚至不同的蘆葦也單獨成區,至於高樹森林則建起空中參觀通道,總之各有特色。我並不太懂植物學,看到很多花花草草,可惜對面不相識。見到一位老師帶着一群小朋友,每人一張紙一支筆,各自尋找一棵感興趣的植物,趴在地上照着畫。從小就培養對植物的興趣,難怪那麼多英國人對園藝終身痴迷呢。
綠色的倫敦讓人喜愛,美好的都市應該如此。下一站愛丁堡——英國遊記之幽靈之地愛丁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