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chester】曼彻斯特流浪记
出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学期的时间都贡献给了磨人的课业,真正有时间出去走走也就是在圣诞假期。从洪水逃难时窜入的曼彻斯特,到探访英格兰古城约克,再到《傲慢与偏见》的拍摄地查茨沃斯庄园,到曼城老特拉福德球场见朋友,最后在伦敦跨年结束假期,断断续续,有十余天的时间行走在路上。

时光追溯回一个半月前,一切还要从那场突如其来的洪水说起。
那一晚我正在准备两天之后的考试,突然啪的一声,房间全黑,接着是断网,没有无线,没有手机信号……平时忙碌得几乎见不着面的室友们纷纷从寝室探出身子,聚集在走廊你一言我一语,一起担心着跟死线有关的问题:“我的报告怎么办?”“我的论文还没写完。”“我给同学的邮件还没发出去。”“我周一还有考试。”直到走廊备用灯的电力都耗尽,蜡烛带不来屋子一角的光亮,我们便散去,回屋睡罢。
第二天清早,外出囤货的室友带回了一个坏消息:英国西北部的洪水淹没了一座变电站,只有先把水排空才能检查内部的受损情况,因此预计要等近三天的时间才能恢复供电。这意味着我们要在没电、没网、没暖气、没信号,甚至没水、没食物的情况里生活近60个小时。朋友们开始商量逃亡路线,欧洲的同学们打算回家。
那时我却出奇的淡定,我还背着书包,带着本从图书馆借的600多页的书行走在去超市囤货的路上(尽管知道超市可能已经被抢空),然后计划找个阳光好点的地方看会儿书,要知道在下午三点半就开始天黑的英国冬季,想复习考试就只能利用这短暂的日照时间了。
但是,戏剧性的逆转很快就发生了。我遇到了正在等出租车的Anna,恰巧这时出租车也来了,Anna一个劲儿劝我跟她走吧,我翻了翻口袋摸出了两张银行卡,竟然就真的跟她走了。前一秒还想着去复习,后一秒就背着那本很沉的厚书,没带换的衣服,没带洗漱用具,就坐上了开往Preston的出租车,开始了荒诞的逃生之旅。
出村的路还是蛮拥挤的,不少人在路边焦灼地等车。我们车上还有两个空位子,司机好心地多拉了两个姑娘,并没有多收我们钱。事实证明那个荒诞的逃离是对的,到了下午,出租车已经严重供不应求,司机们的电话都已经被打爆,每刻都处在占线的状态。
那时我们已经从Preston乘火车到了曼城,在商场里一边吃晚饭一边关心着还没出来的伙伴们的情况。再后来,朋友圈已经有了各路好友报平安的消息,留守学校的朋友们也去了学校的安置点,还领了救济粮,体验了一回资本主义国家的难民生活。
我们从人心惶惶的兰卡来到一片安乐祥和的曼城,很多不关注新闻的当地民众并不知晓就在距他们60英里外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我和Anna在华灯初上的城市夜晚一起走走圣诞集市,逛逛购物中心,一个Arndale Shopping Centre不够,第二天还专程跑去了大郊区的Trafford。虽然中途收到邮件喊我们回去上课和告知考试如期举行,但后来听说被学生举报,再后来,系里统一发邮件表示所有未完成的考试和小组作业延期到下学期。下一秒我才反应过来:圣诞假已经开始了。

一路上我们逛过不少有名的商店,大大小小的餐厅,从一个裹腹的三明治到Nandos炸鸡到英式甜品和Pasta,见识过各式各样可爱的巧克力也喝过日出茶太。一路上还有很多惊喜,比如在中国城遇见了Fanny,跟这个法国姑娘好久不见,见面竟互相有点兴奋地不知所措。
不久又遇见May和Rita,所有人一起在“红辣椒”吃过了中餐:糖醋里脊、夫妻肺片、水煮鱼、麻婆豆腐、辣子鸡、鱼香肉丝……终于知道了这一拨人有多么嗜辣。大家平时的课业都很繁忙,如果不是这场意外,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聚在一起吃饭,甚至,一个屋檐下睡觉。
第三天晚上因为球赛,房价疯涨,涨到了让我们觉得住不起的地步。许多同伴的房间已经恢复供电,他们选择了回村。然而我的房间还没有,所以我继续流浪。为了省住宿费我从曼城的大西南跑到了大西北,可惜从西南至西北并没有直行的公共交通,我先乘巴士回了市中心,又换乘Metrolink去了西北,这是我第一次深刻领悟:曼彻斯特真的是英国第二大城市。
好大,好远……从Metrolink出来的时候天色已晚,如同平日的英国冬季一样又下起了雨,我一边撑着伞找着路,一边听着心急小组作业的韩国妹子一分钟一个Video Call,还好Elsa和Lynn已经提前在那里安置好,我就这样和Elsa团聚,也新认识了Lynn。我们承包了一个大House的阁楼,客厅和厨房也变相被我们承包,看着电视刷着手机,有个人却一直在我耳边灌输着关于回国机票的故事。
是的,Elsa临时决定回国。在洪灾的那些天,特别多的同学上演了一出“今天买机票,明天飞回国”的剧情,Elsa也是其中之一,并且企图裹胁我入伙。在我最终决定留在英国度过圣诞假期的时候,也必须要面对,我俩原定的牛剑之旅要说再见了。
我变成了一个在圣诞假完全没有出行计划的人。临走前,我陪她们购置了回国的礼物,等火车的时候我们再次去中国城要了杯奶茶,品尝了我心念已久的酸菜鱼和被在重庆念过书的Elsa吐槽不正宗的重庆石锅米线。
迎着夜色,带着倦意回到兰卡,自己的小房间已经灯火通明,温暖如初。流浪的日子就这样结束了。
一路上顶着一副傻呆的框架眼镜,靠借用朋友们的日用品生存,蹭住不同人找的不同的房子,灰头土脸还敢陪他们进轻奢的商店,后来,才特别滑稽地知道一路上有多少对情侣,做过多少次电灯泡……但是,一路上遇见了好多朋友,挤过Layla的床看电影,发现了很多美食,一个人找路线和换乘交通工具的时候有点像一个女孩闯入陌生城市的奇遇记。
游走在圣诞集市,卖圣诞装饰品的、小吊灯的、首饰的、烤肠的、数十种口味奶酪的,此时童心未泯,没能抵挡住可爱巧克力的诱惑,选了一个装扮成圣诞老人摇着铃铛的老鼠和一个雪人巧克力,觉得像个孩子,开心极了。此刻又好想回到那条街。寒夜里我和我的朋友们在一起,我们一起制造了许多快乐和温暖。

特别想念曼彻斯特城市街头的艺人们,他们总能变着花样,用手中不同的乐器吹奏抑或弹奏出圣诞的曲调,让你走在寒风中的时候不会感到冷,好像周围的每个人都能随时跟着节拍跳起舞。音乐驱逐寒冷,让城市的早晨、午后和夜晚,不只有人们快节奏的脚步声,机车发动的轰响声,道路翻修的叮咚声,还有轻快的音符在空气中翻筋斗的声音。音乐让这座工业城市更活泼,更生动,更有情。
我不会忘记有这样一个夜晚,一群穿着学生制服的男孩女孩,他们站在一排哥特式建筑前的马路边,在老师的指挥下合唱圣诞歌,一首接着一首。童声是天籁,穿透力极强,很快他们吸引来了摄影爱好者,吸引来一些路人驻足欣赏。他们面前是车流穿梭的街道,非常非常多的行人来不及停下脚步……
歌声一直在继续,当尾音降落的时候,那群孩子在寒风里欢呼雀跃,好像完成了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情。我在那里录了一段不长不短的视频,每次拿出来看的时候都觉得,哇,真美好。
还有一个难忘记,就是在兰卡停电的第二天早晨,我的邻居Woody说要去找个有信号的地方给家里打个电话,不然几天不联系,妈妈会担心,会打电话过来。其他室友纷纷表示认同,纷纷换衣出门找信号报平安,徒留我张大惊讶的嘴巴:“不是吧,我一个月不给妈妈打电话,我妈也不会担心。”
当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妈妈听的时候,妈妈哈哈大笑说咱家是放养!然后劝我圣诞别跟着同学回家,爸爸出差,她没时间伺候我!哈哈是的,大概我有一个超级自信的妈妈,大概这个自信也包括对我的信心,大概她会知道,我不找他们就是我没有问题,就是即便有了问题也在能解决的范围里。我们在不同的地方,经营着各自不同的生活,但我们都过得很好。
原文来自微信公号:Patty的故事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