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傲慢与偏见》中窥见的爱情婚姻观
“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这是英国伟大的女作家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的开篇,同时也成为经典的开篇和永恒的社会哲理。相信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特别是对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印象很深。

但是不知道大家在阅读或者是观看与之有关的电影的时候,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这本书中所体现的或者是所探讨的仅仅是圆满大结局式的浪漫爱情吗?诚然这并不是。虽然不可否认,这部小说所讲关乎爱情,但是更关乎平等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虽然这本书写于两百多年前的英国,但是它所反映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同样适用于今天。
班内特家是十七世纪的英国典型的乡绅家庭。我们的主人公,班内特家中的二女儿伊丽莎白(Elizabeth)。外貌姣好,聪明伶俐,同时性格活泼可爱,是一位自尊心很强的女子。 再简述一下男主角,达西先生,是一位出场貌似傲慢无理实则魅力无限的男子。这位后来最终迎娶了伊丽莎白的贵公子,在小说的进程中暗暗帮助了伊丽莎白及她的家族免受颜面尽失的困境,实属难得的好男人。整部小说主要讲述了三段爱情和婚姻,同时也是三段截然不同的爱情和婚姻。我认为三段婚姻中最好的莫过于伊丽莎白和达西了,因为他们的婚姻是建立在彼此相爱和自由平等之上的。
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的爱情和婚姻。对伊丽莎白而言,乡绅家庭的出身背景,并且在家中没有任何男性继承人的情况下,家庭经济的困境近在眼前。表兄柯林斯(Collins)的突然来访的确让人生气,并且他对伊丽莎白的求婚可以说是对当时的班内特家庭财产的赤裸裸的窃取。再加上此人墨守成规甚至古板到无法忍受的性格以及对他的庇护人:凯瑟琳(Catherine)伯德夫人(即达西的姨妈)无比谄媚的行为都十分让人生厌。本就性格独立、思想独立的伊丽莎白肯定是无法接受这样一个迂腐的人成为自己的丈夫。所以毫不犹豫的拒绝是在所难免的。在母亲的逼迫和家庭的困境之下,想必当时的伊丽莎白的内心是无比的痛苦的。
再说达西先生,最初给伊丽莎白的印象是傲慢无礼的有钱人。同时这也是她鄙视的一类人。我们可以猜想,更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达西先生对一个自尊心很强并且自以为自己很聪明(伊丽莎白的确很聪明,此处为引用她之后对自己的评价)的女孩子的忽视,以至于在她的心中留下了很不好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很重要,这我们大家都知道,所以很难会有改观咯。所以请你一定要小心你的第一印象哟。达西先生出身背景非常好,家庭富有教育良好,本人也仪表堂堂,可以说是每一个女性理想的结婚对象。可想而知男主与女主的家庭条件相差甚远,这对于两人来说是堪比马里亚纳海沟还要深的鸿沟。就女方来说,如果能够与达西先生成婚,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相信我,非常多的人都会赞成这样的观点和做法,特别是放在如今商业化的今天。但是伊丽莎白之所以是伊丽莎白就在于她的与众不同。面对达西的第一次求婚,她是拒绝的。并且还是毫不犹豫的愤怒的拒绝了。我想就这一点就是伊丽莎白了不起的地方。
于此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中英两种不同文化之下的爱情婚姻观。从时间上来看,我国写于十八世纪的小说《红楼梦》,同样是爱情和婚姻,在这本著作中主要写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宝玉和黛玉明明是相爱的,但是宝玉还是娶了宝钗,所以黛玉死了。而对宝钗来说,这也是单相思中的家族利益的契约式结合。为什么不能娶黛玉?贾宝玉,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一个人,而是整个贾家家族。而黛玉呢?到如今只不过是寄居在他人篱下空有外孙女名头的女子罢了。对了,这就是我们传统文化熏染下的思考方式。地位,财产相比爱情而言显得更加重要。所以,在二十一世纪的现在,我们仍然受传统文化的束缚太深,丧失了爱情婚姻的选择性自由。这并不是说所有人都是如此,我们也看到,如今的年轻人在择偶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不得不说是一种进步。
正如这本书的作者简奥斯汀一样,爱我所爱,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喜欢的,莫过于最好的状态了。欣赏范冰冰的一句话“我不嫁豪门,我就是豪门”,如此豪迈,不愧为范爷。身为女子,要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子,舒婷有讲如果你是一棵橡树,那我就做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不倚不靠,女子独立当如此。我认为不论男女,都因该认识到婚姻不仅仅是一份契约,更是责任和爱情共同浇灌之下的美丽花朵。既有爱情又有自由平等的婚姻才是最健康最长久的婚姻。
推荐阅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