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傲慢與偏見》中窺見的愛情婚姻觀
「凡是有財產的單身漢,必定需要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這是英國偉大的女作家簡奧斯汀《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的開篇,同時也成為經典的開篇和永恆的社會哲理。相信每一個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會對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特別是對伊麗莎白和達西的愛情印象很深。

但是不知道大家在閱讀或者是觀看與之有關的電影的時候,有沒有認真思考過,這本書中所體現的或者是所探討的僅僅是圓滿大結局式的浪漫愛情嗎?誠然這並不是。雖然不可否認,這部小說所講關乎愛情,但是更關乎平等的愛情和幸福的婚姻。雖然這本書寫於兩百多年前的英國,但是它所反映的愛情觀和婚姻觀同樣適用於今天。
班內特家是十七世紀的英國典型的鄉紳家庭。我們的主人公,班內特家中的二女兒伊麗莎白(Elizabeth)。外貌姣好,聰明伶俐,同時性格活潑可愛,是一位自尊心很強的女子。 再簡述一下男主角,達西先生,是一位出場貌似傲慢無理實則魅力無限的男子。這位後來最終迎娶了伊麗莎白的貴公子,在小說的進程中暗暗幫助了伊麗莎白及她的家族免受顏面盡失的困境,實屬難得的好男人。整部小說主要講述了三段愛情和婚姻,同時也是三段截然不同的愛情和婚姻。我認為三段婚姻中最好的莫過於伊麗莎白和達西了,因為他們的婚姻是建立在彼此相愛和自由平等之上的。
伊麗莎白和達西先生的愛情和婚姻。對伊麗莎白而言,鄉紳家庭的出身背景,並且在家中沒有任何男性繼承人的情況下,家庭經濟的困境近在眼前。表兄柯林斯(Collins)的突然來訪的確讓人生氣,並且他對伊麗莎白的求婚可以說是對當時的班內特家庭財產的赤裸裸的竊取。再加上此人墨守成規甚至古板到無法忍受的性格以及對他的庇護人:凱瑟琳(Catherine)伯德夫人(即達西的姨媽)無比諂媚的行為都十分讓人生厭。本就性格獨立、思想獨立的伊麗莎白肯定是無法接受這樣一個迂腐的人成為自己的丈夫。所以毫不猶豫的拒絕是在所難免的。在母親的逼迫和家庭的困境之下,想必當時的伊麗莎白的內心是無比的痛苦的。
再說達西先生,最初給伊麗莎白的印象是傲慢無禮的有錢人。同時這也是她鄙視的一類人。我們可以猜想,更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達西先生對一個自尊心很強並且自以為自己很聰明(伊麗莎白的確很聰明,此處為引用她之後對自己的評價)的女孩子的忽視,以至於在她的心中留下了很不好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很重要,這我們大家都知道,所以很難會有改觀咯。所以請你一定要小心你的第一印象喲。達西先生出身背景非常好,家庭富有教育良好,本人也儀表堂堂,可以說是每一個女性理想的結婚對象。可想而知男主與女主的家庭條件相差甚遠,這對於兩人來說是堪比馬里亞納海溝還要深的鴻溝。就女方來說,如果能夠與達西先生成婚,是一件利大於弊的事情。相信我,非常多的人都會贊成這樣的觀點和做法,特別是放在如今商業化的今天。但是伊麗莎白之所以是伊麗莎白就在於她的與眾不同。面對達西的第一次求婚,她是拒絕的。並且還是毫不猶豫的憤怒的拒絕了。我想就這一點就是伊麗莎白了不起的地方。
於此我們可以比較一下中英兩種不同文化之下的愛情婚姻觀。從時間上來看,我國寫於十八世紀的小說《紅樓夢》,同樣是愛情和婚姻,在這本著作中主要寫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悲劇。寶玉和黛玉明明是相愛的,但是寶玉還是娶了寶釵,所以黛玉死了。而對寶釵來說,這也是單相思中的家族利益的契約式結合。為什麼不能娶黛玉?賈寶玉,他代表的不僅僅是他自己一個人,而是整個賈家家族。而黛玉呢?到如今只不過是寄居在他人籬下空有外孫女名頭的女子罷了。對了,這就是我們傳統文化薰染下的思考方式。地位,財產相比愛情而言顯得更加重要。所以,在二十一世紀的現在,我們仍然受傳統文化的束縛太深,喪失了愛情婚姻的選擇性自由。這並不是說所有人都是如此,我們也看到,如今的年輕人在擇偶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權,不得不說是一種進步。
正如這本書的作者簡奧斯汀一樣,愛我所愛,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喜歡的,莫過於最好的狀態了。欣賞范冰冰的一句話「我不嫁豪門,我就是豪門」,如此豪邁,不愧為范爺。身為女子,要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女子,舒婷有講如果你是一棵橡樹,那我就做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不倚不靠,女子獨立當如此。我認為不論男女,都因該認識到婚姻不僅僅是一份契約,更是責任和愛情共同澆灌之下的美麗花朵。既有愛情又有自由平等的婚姻才是最健康最長久的婚姻。
推薦閱讀: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