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6家公立美術館和那些你不能錯過的館藏
倫敦是藝術愛好者的天堂,大大小小的美術館、畫廊隨處可見。今天為大家介紹在我看來倫敦最重要的6家公立美術館,有別於畫廊和私人美術館,這些公立美術館不僅收藏了大量名作,同時也從一定程度上記錄了人類文明和藝術史的發展。無論是從大眾知名度還是從學術角度來說,每家美術館都有許多不容錯過的珍貴館藏。在此只能為大家簡單介紹最著名的這些館藏,剩下的那些美好就等着大家親臨現場去發現吧。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成立於1852年。維多利亞女王為了紀念自己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在1899年將博物館命名為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簡稱V&A)。博物館除了收藏從文藝復興時期至今的繪畫、版畫和雕塑之外,還收藏了歐洲以及世界各地的裝飾藝術(Decorative Arts),包括服裝、珠寶、各類器皿、家具等等。

與大英博物館內部陰沉壓抑的裝潢相比,V&A建築內部的整體風格寬敞而明亮,給人一種平靜祥和的氛圍,同時又不失莊重與優雅。博物館內部的約翰·馬德伊斯基花園(The John Madejski Garden)是我最喜愛的地方。每到夏天來臨,花園四周便會開滿藍紫色的繡球花,遊客可以在花園裡盡情享受美食和陽光,熊孩子們還可以跳進水池戲水。我第一次來到V&A的時候就深深愛上這個小花園,並且一直以來這裡都是我理想中最浪漫的求婚或婚禮場所。因為相信在這裡被見證的愛情,不僅有藝術相伴,似乎冥冥之中也會得到女王和親王這對恩愛夫婦在天之靈的祝福與庇護。

關於館藏,我個人認為最不可以錯過的就是拉斐爾展廳(The Raphael Cartoons)。展廳中陳列着意大利文藝復興大師拉斐爾(Raphael Sanzio)和他的學生們一起創作的巨幅掛毯設計。這些掛毯曾經被教皇計劃用來裝飾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的牆壁。

除此之外,意大利著名雕塑家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有關海神的作品《尼普頓與特里同》(Neptune and Triton)可以算是巴洛克(Baroque)時期雕塑的最佳代表作之一,也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泰特不列顛美術館(Tate Britain)
倫敦泰特不列顛美術館(Tate Britain)由亨利·泰特爵士(Sir Henry Tate)於1897年建立,原名為國立英國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British Art),2000年正式更名為Tate Britain。美術館以收藏英國藝術為主,藏有16世紀至今的英國繪畫、雕塑及裝置藝術等等,館藏中既有大量英國歷史作品,同時也收藏了大批現代和當代藝術作品。

因為鍾愛18世紀的浪漫主義和19世紀充滿詩意的拉斐爾前派,所以Tate Britain一直是我非常喜歡的美術館。Tate Britain的英國繪畫館藏可以說是在世界範圍內同類中最全面、最高品質、最具深度的Collection。

除了藝術之外,還值得一提的是Tate Britain負一樓的餐廳——Rex Whistler Restaurant。這家餐廳之所以被命名為Rex Whistler是因為餐廳四周牆壁上精緻的壁畫都是由英國藝術家約翰·「雷克斯」 ·惠斯勒(John 「Rex」 Whistler )設計完成。壁畫的名字叫做The Expedition in Pursuit of Rare Meats,我把它翻譯為:尋找罕見肉類的遠征。結合了讓人慾罷不能的喜感和那一絲嚴肅的使命感,作為一個資深吃客,我實在太喜愛這幅畫的名字。由於這是一篇關於藝術的文章,我暫且不對美食發表評論,但是要告訴大家的是,這間餐廳值得一去。不過還是提醒大家一下,不要輕易嘗試下圖這道湯:

看到它,有沒有使大家聯想到童話故事裡巫婆用乾鍋熬出的毒藥?除了具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外形,它還擁有一種奇特的異域味道,建議大家不要輕易嘗試。雖然我很愛Tate Britain和這間餐廳,但還是忍不住想要黑一下這道湯。各位,喝湯風險大,點菜需謹慎。
好了,回歸原題:館藏。世界著名的《奧菲麗婭》當然是最不可以錯過的一件珍貴作品:

▲John Everett Millais, Ophelia, 1852(約翰·埃弗雷特·米萊,《奧菲麗婭》,1852)
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中,奧菲麗婭的死被認為是西方文學中最具有詩意的死亡場景之一,這幅作品也是英國拉斐爾前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個人非常喜愛的拉斐爾前派作品還有沃特豪斯的《夏洛特夫人》。

▲John William Waterhouse, The Lady of Shalott, 1888(約翰·威廉·沃特豪斯,《夏洛特夫人》,1888)
除此之外,強烈推薦英國浪漫主義(Romanticism)大師約瑟夫·透納(Joseph M. W. Turner)的多幅自然風景畫,喜歡畫面中朦朧氤氳的陽光和霧霾,也喜歡他筆下猖狂的火焰,狂風驟雨,以及大海的力量。

▲J. M. W. Tuner, Snow Storm - Steam-Boat off a Harbour's Mouth, 1842(約瑟夫·透納,《暴風雪—汽船駛離港口》,1842)
英國當代藝術方面最不能錯過的當然是翠西·艾敏(Tracey Emin)的《我的床》(My Bed)。這件作品曾在2014年倫敦佳士得拍出254萬英鎊的高價。

▲Tracey Emin, My Bed(翠西·艾敏,《我的床》)
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

位於泰晤士河南岸的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以收藏1900年至今世界各地的現代與當代藝術為主。美術館建築的前身是倫敦河畔發電站,後來由瑞士建築師Jacques Herzog和Pierre de Meuron重新設計,大致保留了原有的建築外觀,對建築內部進行了適當改造。由於地理位置的優勢,在Tate Modern還可以欣賞到美麗的泰晤士河景和北岸的聖保羅大教堂。
Tate Modern的現代藝術館藏非常豐富,許多大家所熟悉的立體主義、抽象主義、野獸派、波普藝術等等大師們的作品都會在館藏中出現。
波普藝術(Pop Art)

▲Andy Warhol, Marilyn Diptych, 1962(安迪·沃霍爾,《瑪麗蓮雙連畫》,1962)

▲Roy Lichtenstein, Whaam!, 1963(羅伊·李齊登斯坦,《Whaam!》,1963)
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

▲抽象表現主義大師(Abstract Expressionist)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作品被集中在同一個房間共同展出。
畢加索(Pablo Picasso)

▲立體主義大師(Cubism)畢加索(Pablo Picasso)的一系列作品也值得一看。
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

位於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的國家美術館成立於1824年,主要收藏從13世紀至19世紀的繪畫作品,以文藝復興早期(Renaissance)、文藝復興全盛時期(High Renaissance)的繪畫為主,同時17、18、19世紀歐洲各國繪畫也值得一看。相關參考:英國國家美術館藏品介紹、英國國家美術館館史和它的畫作。
不可以錯過的館藏其一就是梵高的《向日葵》:

▲Vincent Van Gogh, Sunflowers, 1888(文森特·梵·高,《向日葵》,1888)
這幅作品創作於1888年,是梵高同年創作的四幅《向日葵》中的一幅,1924年被國家美術館收藏。與這幅作品相同的另一個版本被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美術館(The Van Gogh Museum)所收藏。2014年1月至4月國家美術館舉辦特展「向日葵」(Sunflowers),兩幅《向日葵》在此相聚,被共同展出。

▲畫面左側為國家美術館收藏的《向日葵》,右側《向日葵》來自梵高美術館。
國家美術館的好作品實在太多啦,無法一一列出。在此再列舉兩幅我個人很喜歡的作品:

▲Jan van Eyck, The Arnolfini Portrait, 1434(揚·范·艾克,《阿爾諾非尼夫婦》,1434)
喜愛藝術史的同學應該對《阿爾諾非尼夫婦》並不陌生,畫面的亮點之一就是人物身後鏡面反光中有趣的小小細節。

▲Georges Seurat, Bathers at Asnières, 1884(喬治·修拉,《阿尼埃爾的浴場》,1884)
科陶德畫廊(Courtauld Gallery)

位於薩摩賽特宮(Somerset House)的科陶德畫廊(Courtauld Gallery)由英國著名工業家及藝術收藏家Samuel Courtauld於1932年建立,裡面收藏了大約27000幅畫作、素描和版畫。其中最著名的收藏要屬法國印象派(French Impressionism)和後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作品,莫奈、馬奈、雷諾瓦、梵高、高更、塞尚……你能說出名字的印象派大師都會出現在館藏中,Courtauld Gallery就是印象派愛好者的天堂。

除了館藏作品之外,我也一直很迷戀畫廊里的旋轉樓梯。樓梯的設計沿襲了Art Nouveau(新藝術運動)風格,整體形狀是一個半圓形。除此之外,畫廊里配備有強大的冷氣系統,絕對是沒有電扇沒有空調的倫敦夏季里一個理想的避暑場所。
Courtauld Gallery的「鎮館之寶」是以下兩幅馬奈(Edouard Manet)的畫作:

▲Edouard Manet, A Bar at the Folies-BergEère, 1881(愛德華·馬奈,《女神遊樂廳的吧檯》,1881)

▲Edouard Manet, The Luncheon on the Grass, 1863(愛德華·馬奈《草地上的午餐》,1863)
《草地上的午餐》由馬奈於1863年創作,展出之後在當時的法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和爭議(因為在當時的法國,印象派本身因為其前衛的繪畫風格而並不被法國主流文化所接受,並且女子裸體在當時的法國被理解為賣淫,是不可以出現在繪畫中的禁忌主題)。這幅作品的另一個版本同時被巴黎的奧賽美術館(Musée d』Orsay)收藏,所以在巴黎看過這幅畫的同學也不用感到疑惑。
除此之外,後印象派中梵高(Vincent Van Gogh)的自畫像以及高更(Paul Gauguin)著名的大溪地系列也是館藏中不可錯過的作品:

▲Vincent Van Gogh, Self-portrait with Bandaged Ear, 1889(文森特·梵·高,《包着耳朵的自畫像》,1889)

▲Paul Gauguin, Nevermore, 1897(保羅·高更,《永遠不再》,1897)
華勒斯典藏館(The Wallace Collection)

倫敦華勒斯典藏館(The Wallace Collection)起初是理查德·華勒斯爵士(Sir Richard Wallace)的私人收藏,後來在1897年由他的遺孀華勒斯夫人(Lady Wallace)捐贈給國家。館藏主要包括15至19世紀歐洲的繪畫、雕塑作品以及裝飾藝術(鎧甲、兵器、器皿及家具等等),其中最為突出的部分是17至19世紀的繪畫,尤其是18世紀的紀洛可可(Rococo)繪畫。
The Wallace Collection位於倫敦曼徹斯特廣場(Manchester Square)的赫特福德府(Hertford House)內,內部裝修非常奢侈華麗。不能錯過的經典館藏如下:

▲Jean-Honoré Fragonard, The Swing, 1767(讓-奧諾雷·弗拉戈納爾,《鞦韆》,1767)
《鞦韆》是弗拉戈納爾最有名的作品,同時也是18世紀洛可可風格藝術的最佳代表作之一。這幅作品的另一個版本被位於法國凡爾賽的蘭比奈博物館(Musée Lambinet)收藏。
洛可可大師弗朗索瓦·布歇(Francois Boucher)和安東尼·華托(Antoine Watteau)的多幅作品也被收藏:

▲Francois Boucher, Madame de Pompadour, 1759(弗朗瓦索·布歇,《蓬巴杜夫人》,1759)

▲Antoine Watteau, Les Champs Elysées, 1720-1721(安東尼·華托,《香榭麗舍》,1720-1721)
作為一名藝術生,我喜愛藝術史,但我相信對於所有人來說,藝術絕不不僅僅是學習與說教。即使是對藝術知識沒有任何了解,僅僅只是懷抱一顆喜愛美麗事物的心,來到美術館,也依然可以沉醉於畫中的怡人風景,最直觀地感受作品中人物情節的衝突,從大師的美好筆觸中發覺生活的美妙。引用著名策展人Diana Vreeland的一句話:I don’t want to be educated. I just want to be drowned in beauty.(我不想被教育,我只想沉醉在美好當中)。的確,很多時候在藝術面前,我們並不需要被教育,不需要了解太多,我們只需要用心去盡情感受它的美麗。
原文來自微信公號: LIM 作者:Han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