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幼童上學記(2)
接着《英國幼童上學記(1)》我們繼續說。7月份,童童開始放暑假了,同時也接到了公立學校D的入學通知。
5. 暑期生活
暑假各種痛苦,因為爺爺已經回中國。我得24小時陪童童,不能去公司上班但也還沒有辭職,所以工作的事情要留到晚上他睡了後才做,基本每天晚上都是2點以後才睡。這樣也順便訓練了童童夜尿的習慣。之前爺爺帶的時候,夜裡都要給他把尿1-2次,我一直覺得這個習慣不好,會影響睡眠。
自己帶的時候,就是晚上7點半左右讓他尿尿洗澡上床,8點喝完一杯奶開始睡覺。這時候童童還沒滿3歲,喝的還是愛他美4段的奶粉,大約180毫升;大家知道奶粉是水兌的,所以沉澱得比較快,童童夜裡第一覺基本是樓上抗到樓下都不會醒,但是12點左右他就會翻滾,這樣就表示要尿尿了,提起來就尿,然後一直睡到早上7點半左右。期間也尿過大約3次床,但是暑假基本已經養好了尿尿的習慣,這樣就不會擔心他去學校上廁所的問題。其實後來才發現,老外很多孩子3歲上學校去了還得穿尿不濕的,也很正常。
6. 選校
終於熬到了9月1日,可以送童童去公立學校D了,免費還全日制,結果還是圖樣圖森破,第一天的面試,一位年長的老師Mrs.Turners臨走給了一張紙條,安排的是童童9月30日上學,我基本是傻眼了啊!這意味着又得多帶他一個月啊!還有,給童童排的是上午班8:50-11:20,這其實只有2個多小時啊!

回家我和小羊商量了一下,童童如果只在D學校每天上2個小時,我們還是得花大量時間來陪他,他的英語也不會有太多進展,決定還是讓他繼續上A學校的下午班。儘管英國教育有規定滿3歲可享受每周15小時免費教育(聽聞卡總為了鼓勵年輕父母外出就業來緩解政府財政壓力,規定自2016年內9月起3歲小孩免費學時增加為30小時,歐耶個先),但這個名額已經用在了D學校里,童童繼續上A學校就還是得我們自費,咬咬牙出了吧!
7. 學校管理情況
2014年的9月,童童在D學校上的班稱為Infant Nursery,在A學校上的班稱為Preschool。D學校的Nursery班開班時,頭三天的上午是要求家長陪同的,也是分步驟的。第一天的2個小時各自帶孩子玩,老師也分別短暫加入;第二天先玩一個小時,然後家長全部去二樓的咖啡廳喝茶喝咖啡吃甜品,其實一半的家長和孩子都是被幾位老師強行分開的,樓梯口就能聽見教室里哭成一鍋粥。
咖啡時間大約20分鐘,記得當時也是Mrs. Turners上來通知可以下去了,家長們都在詢問自家孩子哭鬧情況,Mrs.Turners說一個哭完另一個哭,剛能全部停止哭鬧不到3秒鐘,又開始全體哭鬧,我下去的時候童童也是哭得天翻地覆的;第三天依然先玩一個小時然後家長喝咖啡,這次差不多40分鐘才下去,哭鬧貌似是少了一點點,並且我驚喜地發現童童居然沒有哭,老師說他是因為喜歡吃胡蘿蔔,生的!
這樣在學校的逐步過渡下,10月的早晨開始送童童上學,他雖有排斥,但是因為之前也習慣了A學校,沒有再哭鬧,只是每次都說不喜歡去D學校,想要一直去A學校。
D學校的分班在後來的時間裡我也慢慢了解了,上午班的Infant Nursery大約有45個小朋友,全部在一個自帶幼童衛生間的大教室里。45個學生被分為3個小班分別是Ladybird(貌似是七星瓢蟲),Rainbow和Red,每個班有3位負責老師,還有一名班主任,這樣約是10位老師帶45個小朋友,雖然身處印巴區(他們是有自己語言的,走在路上都是用他們的語言交流)。
但這10位老師里只有兩三位是印巴人,其餘的都是白人老師。另外還有其他課題老師循環帶課,比如去森林的老師,上馬路的老師等等,因為後來我發現只要帶童童在學校里走着,路上遇見的老師都能叫出他的名字,當然,這或許也是因為他是這所學校里唯一的亞洲人,容易記。
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17日,童童上午去免費的公立學校D,中午接回來吃午飯,趕緊又送去付費的私立學校A。A學校依然是每周付現,在校期間會有水果,點心,水和牛奶供應,不需要額外交錢;D學校Infant Nursery期間免費提供早餐,但課間水果,果汁和牛奶是需要付費的,一個學期約15英鎊左右,後來2015年9月開始升的Reception班是全日制的,即上午8:50至下午3:10,課間小食依然需要付費,中餐免費,也可自帶中餐。還有個別其他費用,比如集體外出活動的門票,和聖誕老人聚餐的餐費,多是5鎊以內。學校也會定期發放很多禮物,除聖誕禮物外,基本都是故事書。
8. 假期巨多
上學期間各種假期多得讓人生氣啊,比如老師培訓啊,大約每45天就要放一周假,聖誕節2周假,復活節2周假,暑假6-8周,時不時的還要開個家長會或者參加學校活動,哦麥嘎,基本是要父母的一方全日制陪同的,我也因此在2015年元旦起開始辭職全心照顧童童,順便做起代購補貼家用。

雖然童童上的是兩所不一樣的學校,但是假期完全一致,這樣就導致了一放假只能待在家裡。或許你會問,父母不上班嗎,哪有這麼多時間陪孩子啊!因為我們居住的區多為印巴人,還是有約十分之一的孩子是由爺爺奶奶接送的;即使是年輕父母接送,他們也絲毫沒有壓力,按英國政府規定孩子自出生至5歲(聽說幾年前是到7歲)都可以每月領取幾百鎊的生活津貼,好像父母也可以領相應的失業補貼,具體多少不清楚,因為我們的簽證規定不可享受任何補貼。
9. 孩子行為的改變
童童上學後還是有很多行為上面的改變,先不說語言,比如他之前喜歡動手打人,後來估計是在學校打了幾次沒打贏的架而慢慢不出手了;學校有免費的早餐也送去培訓過一段時間,相比較以前爺爺奶奶追在屁股後面半個小時才餵進一口飯菜,也算是有了不少改進;自己知道區分男女了,上廁所的時候知道要把門關上;他也越來越喜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這稍微彌補了我把他帶來英國的遺憾。
10. 對比中英教育
這裡也想對比一下國內和英國孩子教育這一塊的感想。首先第一方面,是童童上D學校時安排的過渡期,當時我是很感慨的。學校如此重視孩子心理的逐步過渡是很人性的,在做代購的這兩年裡接觸的多是國內寶媽,國內幼兒園形形色色收費各異不說,還沒有聽說哪個幼兒園是需要家長陪同逐步過渡來幫助孩子接受學校的。
當時童童班的過渡期里還有一個細節,是後來如果還有孩子上學時排斥哭鬧,家長是可以選擇繼續陪同一周,回家安慰一周或是強行入學的。同時衍生的問題依然是父母工作時間的配合,國內好多的留守兒童不說,儘管現在很多年輕父母意識到孩子幼年陪伴的重要性,依然會因為經濟壓力而引發種種家庭矛盾,而母親多半是隱忍的一方。
代購過程中每每某位寶媽看中一些護膚品保健品而最終仍然放棄,多是因為「現在沒工作沒收入,只在家帶孩子,不好意思花太多錢,要不公婆或老公會不高興」,我自然能理解這種說法背後的無奈,更是為青春年華的付出與拮据的不公而氣憤,但也不能做更多。
相比之下,英國對嬰幼兒及未工作的媽媽進行的經濟補貼,讓她們可以悠閒而自由地購買自己和寶寶的用品,不需要看公婆或老公的臉色,更加獨立自信。獨立和自信,其實也是母親需要傳遞給孩子一個很重要的品質。
其次,年初時一位北京的媽媽開始送孩子上幼兒園,有一次聊天她十分低落和煩躁,說是孩子學校出事了,細問之下,原來是多數孩子在校期間被老師餵過安眠藥。我啞然的是,手機新聞里才看到事,真的發生在我認識的人身上,她家寶寶真的是非常可愛非常靈氣的小女孩,一時無法接受被老師餵過藥後如何昏睡的場面,也想起她說因為孩子初入校,想要老師多多關照而托我發回一套又一套蘭蔻套裝及其他保健品。
帝都消費自然昂貴,清楚地記得她當時感嘆孩子上學不到一個月,各種消費已達萬元。很多朋友都知道,英美法律規定父母是不能打孩子的,曾經看條新聞是,英國一位爸爸因為實在受不了幾位熊孩子,不得不報警叫了兩位警察在旁陪同,適當而痛快地揍了一頓熊孩子。自家父母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學校老師或是其他人有任何虐童行為了,國內之所以這些事情屢禁不止,想必還是因為沒有任何法律的約束。
北京媽媽遇到的安眠藥事件,最後解決方案是家長撤銷報警,家長和學校老師集體開會公開道歉並保證不再發生。這裡不得不記起多年前看韓寒博客里一篇推廣汽車兒童座椅的博文,裡面說到,這個國家,最對不起的就是她的兒童。
童童上學期間也有各種調皮搗亂的行為,基本每次都是事發兩次後,帶班老師會在放學時留我說明,告訴我需要教育他的地方和方式;如果童童在學校里有任何意外事故發生,老師也會進行詳細地記載存檔並複印一份交給我帶回。
當然,我也不能一味地保證童童在學校沒有受過老師其他嚴厲行為的教導,但目前感覺還是溫和教育的。說到給老師送禮呢,這其實是一個拿不上檯面的潛規則,國內家居縣城,多次聽親嫂說起侄兒侄女每年開學的三八婦女節和教師節均為孩子一學期的關鍵,少則幾提禮盒,多則三百五百的商場購物卡。
英國基本沒有這麼多節日,聖誕節算是最大的一個節日了,但是童童去年上學時,我仔細觀察留意過,家長基本都是給每位老師送一張聖誕賀卡,所以我也就一張賀卡了事了,也進行過後續觀察,老師真的並沒有因此對孩子態度有何異常。
最後需要對比的是孩子帶回家的家庭作業。朋友圈裡偶會看到有人曬寶寶的幼兒園手工作業,每每看完我都十分矛盾,童童是不是太無能了?怎麼國內寶寶都可以輕鬆做出如此複雜精緻的手工品,而童童連拿把剪刀剪出一個完整的圓圈都不能呢?
後來才發現,這哪裡是孩子做的呀!有位媽媽曬了寶寶做的紙片時鐘,後也說明,是她和孩子爸忙到晚上12點才給完成的,想想也是,三四歲的寶寶多半連時鐘上的數字都沒認全順序都弄不清,怎麼能做出一套完整的時鐘呢?

還有大學同學曬過一張很正常的她寶貝兒子畫的畫,文字卻說被老師批評說沒畫好,我們自然而真誠地讚美了孩子畫得很好,覺得老師會批評顯的不可理喻。為什麼不能讓孩子展示他們自己真實的水平呢?
童童在Preschool時是有動手作業的,基本一半是塗色畫畫和剪紙貼畫,需要家長稍微陪同一下,另一半是會發一本少字故事書,需要家長讀給孩子聽並記錄孩子的反應,這份作業每周五放學時帶回;在Infant Nursery的時候沒有作業,但是可以每周借一套學校的玩具帶回家,叫Toy Library;現在讀的Reception是不能借玩具的,換為每周一本故事書,仍然需要記載陪讀情況,另外上學2個月後開始每周五有家庭作業,寫數字和字母。
又想吐槽一下老外Hand Writing為什麼那麼稀爛了(莎翁等文豪除外),原來他們自學習寫字開始,就不是在四線三格的英語本上寫的,這又是中國人一項偉大而正確的發明,英國的作業本就是幾張白紙訂在一起的本子,讓你可以天馬行空亂寫一番,於是每每看到童童寫的作業,作為星座界的五仁月餅,我還是相當痛苦的。
總結
終於應該收尾了,雙手已敲酸,但是依然感覺很多方面沒有寫出來。這僅僅是我帶童童在英國上學的過程和感受,這是我的第一個孩子,之前也沒有接觸過英國教育,多數時候我是和他一起學習的。二寶正在路上,相信以後不會這麼手忙腳亂。
也因為我沒有在現時今日的國內城市裡親見過幼童上學,可能多數情況只能憑和代購認識的各地寶媽聊天中得知,所以個人觀點稍顯片面,希望不喜勿噴。中英教育各有利弊,可以說今年BBC記錄的五位華人老師來英教學引起了英國教育的大地震,但目前為止,我還是對英國的幼童教育持贊同意見的,至於以後大齡教育,我相信到哪裡都一樣,孩子是自己的,育其成人成才,父母都是第一責任人,不能僅僅依靠教育體制來起作用。
作者:鳳總裁 原文來自微信公號:清心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