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邦利
【Cricket】板球:英国贵族的运动

【Cricket】板球:英国贵族的运动

对于大多数英语国家来说,板球不止是 “板” 和 “球” 的游戏。它的地位超脱了其国际体育项目的身份,成为了一种对生命的诠释。英国剧作家萧伯纳曾写道“相比板球,棒球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它比赛结束得早”,不懂板球的人,都会对此有同感。

大多数运动比赛拼的是身体和速度的较量,瞬息万变,使人目不暇接。板球比赛则不然,打板球更像是下象棋,只不过棋盘挪到了一大片草地上。这就是英国和许多英联邦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牙买加,对打板球情有独钟的缘故。有人甚至说,在印度,板球是排在印度教之后的第二大宗教!

板球运动

板球比赛中常会有平静的间歇期,但随之而来的短暂爆发结合了技巧和运气,引人入胜。获胜的球队永远是对比赛发展状况做出最佳战术回应的那个队,正如多切斯特公爵在1777年写道:“生命难道不是一场板球比赛吗?”板球被这种哲学视角赋予了高贵的身份。足球相比板球是一种高能量的运动:英国人有很深的足球情结,他们爱足球的跌宕起伏、更爱看球时的心潮澎湃、捶胸顿足。无论是看或踢,都很有意思。板球则被视为“更高层次”快感的体验,它是一种更偏向智力的活动,其比赛中充满了细致微妙之处。

板球运动

出于这个原因,英国的精英公学中大多教打板球,这项运动也被普遍视为上层社会的游戏。有人称板球是“国王的运动”。的确,观看板球比赛是一件很文明的事,板球迷们喜欢与朋友们坐在一起,边聊边看,还要不时享用啤酒、葡萄酒、三明治和水果,孩子们也能参与其中。板球比赛一般都是至少要赛一整天,在中午,板球手们竟然都要停赛吃午餐;上午和下午的比赛还分别穿插有茶歇。

从表面上看,板球是一个简单的游戏。两队各上场11名队员,最后比分高的队获胜。投球员将皮革覆盖的木球掷向手持柳木板的击球员。击球员身后有三个小木桩叫“门柱”,门柱上边放着两个小“横木”。击球员要保护横木不掉下来。如果横木被投球员击中,那么造成击球员“出局”,则新击球员上场。

板球运动

如果击球员打到的球被对方的守备员凌空接到,击球员也会“出局”。击球的一方把球击向椭圆形球场的任意方向,从而得到“跑位”,或得分。而防守一方要尽可能减少击球一方的跑位/得分次数。当击球方全部出局后,两队换位,击球员成为投球员。两队跑位/得分多者获胜。

一场职业的板球测试赛能比上五天,每天的比赛可长达八小时。有时比了五天也得不出分晓,最后以平局告终。天气也是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雨能使比赛中止,刮风会改变球在空中及反弹后的运行方式。板球运动的奇葩之处多多,着实让板球迷们热爱着迷!

板球运动

板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国际比赛则始于1844年。从那时起,某些国家就逐渐发展成了球场上的死对头,例如巴基斯坦和印度,以及英国和澳大利亚。后两者自1882年起,大约每四年举行一届“灰烬杯”对抗赛,每届连赛五场,成为备受瞩目的赛事。灰烬杯经常在伦敦圣约翰森林的罗德板球场举行,这里也是英国板球的精神归属处。

尽管板球比赛竞争激烈,但其荣誉感和公平竞赛的传统成了打板球的国家对生活的隐喻:在任何情况下,一旦有欺骗行为发生,短语“It’s just not cricket”就会被用到。板球在英国社会中的特殊地位不容置疑——就像英国温和的天气和清淡的食物一样,英国生活中没有了它会很不同。

原文来自: 英国老帽儿UKLM

分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