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wer bridge】倫敦塔橋,倫敦的地標性建築
坐落在英國倫敦泰晤士河上的倫敦塔橋大概是我見過的最不像橋的橋了,第一眼看見倫敦塔橋是在英語教材的封面上,當時我心中只閃過一個念頭,「這是什麼鬼!」

在對建築學十竅通了九竅,就是一竅不通的我看來,倫敦塔橋像兩座城堡多過像一座橋,畢竟對於深受中國式教育的我而言,作為一座橋,不應該就是水面上平直的一條線條嗎?河面上那兩座維多利亞新哥特式風格的磚塔又是怎麼回事,鋼鐵不是更加結實一些嗎?設計師也太任性了,還能不能讓人家安靜地做一座橋了!看到這裡這些你是不是也有了疑問了呢?那麼現在就讓我帶你一一解答這些疑問吧。
現在我們看到的倫敦塔橋距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塔橋也是因其附近著名的地標建築倫敦塔而得名,並且有着「倫敦正門」的美譽,塔橋於1886年開始修建,歷時八年完成,當時的英國王儲即後來的愛德華七世與他的王妃也參加了當時的通車典禮,至於為什麼修建成這樣,莫慌,讓我來為你一一解答。
原來在十九世紀下半葉,隨着倫敦東區商業貿易的不斷繁榮,人們對於泰晤士河上修建新橋樑的需求日益明顯,甚至在1874年到1885年間民眾通過公共機構請願便達到了三十次,當局於1882年8月採取了一個耗時兩天的全民普查,結果在二十四小時內這座原本不足五十四英尺寬的橋樑通過的車流量便達到了兩萬,而人流量更是達到了恐怖的十一萬!
顯然修建新橋樑這件事,已經不得不提上議程,但是如果將新橋修成傳統的固定式橋樑,則會因為其橋樑太矮,大型船隻將無法通過,也會切斷港口交通,這樣修建雖然滿足了民眾的要求,但是無疑對於靠碼頭吃飯的人會造成巨大的損失,而且也阻斷了水上交通。
通過不斷地博弈與妥協,終於在1884年通過了由城市建築師Horace Jones爵士提交的設計方案,1885年議會法案授權由倫敦金融城公司修建這座橋。

瓊斯(Jones)爵士的設計方案便是現在這座塔橋的樣式,上開懸索橋!
什麼是上開懸索橋呢?這個便要用到專業解釋了,但遺憾的是我不是這個專業的,所以只能用我的理解了,即兩層橋樑結構,下層活動式,上層固定式。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磚塔雖然是維多利亞時代新哥特式風格,但其實瓊斯爵士是希望將其建設為中世紀建築風格,但是不幸的是瓊斯爵士1887年逝世,工程的裝潢工作由當時的總工程師Barry(巴瑞)爵士接手,巴瑞爵士放棄了瓊斯爵士的中世紀風格而選擇了更突出裝飾性質的維多利亞時代新哥特式風格。
至於建築材料其實是主要是由水泥和鋼鐵建造,單單是橋塔和塔身便用去了1.1萬噸鋼鐵,不過在塔身外面鋪設美麗的花崗岩和波特蘭石,所以在視覺效果上看上去更像是一座磚石塔橋。

解決了疑惑之後,隨着星辰一起欣賞一下這座在世界橋樑建築歷史中也有着重要地位的美麗橋樑吧。
之前說過塔橋由兩層構成,但不論是上層的人行通道還是下層的車行道都是不錯的選擇,從北面看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門樓,這其實是倫敦塔橋的兩座輔塔之一,雖然沒有兩座主塔那麼高大,卻別有一番古樸厚重的韻味蘊含其中,仿佛沉澱着倫敦百年來的風風雨雨。
越過輔塔,便正式到了橋上,通過車道旁的人行通道,寶藍色的橋索彎成一道美麗的弧線,連接着主塔和輔塔,仿佛天使的翅膀。

如同城堡般的主塔塔身上鋪設的花崗岩與波特蘭石在陽光下閃耀着淡淡的光澤,暗灰的底色中白色的窗欞如同寶石般鑲嵌在塔體上,窗欞外的護欄微微向外突出,讓主塔顯得更加立體,渾然一體的塔體頂部,四角上的小尖塔將塔頂圍在其中,如同護衛一般,金色的塔頂如同一座王冠發散出耀眼的光芒,讓人眼神迷離。
如果你只是覺得塔橋好看那就大錯特錯了,塔體的設計不但注重美觀更加兼顧了實用功能,塔內設有電梯,遊客在遊玩時可以乘坐電梯到達塔頂,主塔內分布着各色酒吧,商店,供給遊客休息消費,除了這些,塔內還有展覽廳和塔橋博物館。
展覽廳和塔橋博物館裡存放着大量有價值的文物,也有記錄塔橋變遷的文案,在這裡面你能通過物質清晰地觸摸到塔橋的滄桑變化。
在晴朗的天氣里,登上塔樓遠眺,你可以輕鬆地看見泰晤士河沿岸的十里風光。如果說下層通道是所有人的必經之路,那麼高空通道便是勇敢者的遊戲了,高空通道上有東西兩條透明的玻璃走廊,已經開放的西側走廊更是吸引着一顆一顆冒險者的心。

這兩條斥資百萬英鎊修建的透明玻璃走廊長約11米,寬1.8米,站在上面你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清晰地俯瞰橋面和泰晤士河中的美景,站在140英尺的高空,看着腳下的車水馬龍靜靜流過,在感覺刺激的同時你是否還會有其他的感悟呢?對於喜歡高空漫步的朋友來說絕對是一道不可錯過的大餐。
如果有心的朋友可以算好時間,在塔橋下層的橋面升起時再去高空通道,這樣就可以看到橋面一點一點從下方升起,最近處甚至離你的腳下不到五米。

即使在滿是雨雪的天氣里,你也可以在塔樓內購物和朋友聊天,或者憑欄遠眺兩岸風光,而且一旦細雨霏霏時,遇到薄霧升騰,你還能看到霧鎖塔樓的盛景。所以即使你不特意挑選時間也可以領略到不同的風景。
走完高空通道,下層的車輛通道也不能錯過,在輕柔的河風中漫步走到兩座主塔中間的位置,你能看到一條縫隙,那便是兩座塔的中心線了。
這時候抬起頭看看高空通道中的那些勇敢者,是不是正好印證了卞之琳在《斷章》中說的那句話:「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當然,百聞不如一見,畢竟最好的感受便是自己的體會,倫敦歡迎你。
推薦閱讀: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