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英國是靠左行駛?
印象中初中地理課本上就說到過英國以及曾經是英國殖民地的國家或地區(如中國香港、印度、印尼、南非、新西蘭等)都是靠左行駛的。剛到英國的華人可能會有租多的不適應,尤其是在國內開車成習慣的老司機,在英國上路後方向完全相反,會導致視聽混淆,過馬路往左看還是往右看也困擾了不少人,那就左右都看吧。

那麼為什麼英國是靠左行駛呢?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英國的靠左行駛歷史。
靠左行駛的習慣可追溯到幾百年前,可能遠至古希臘、古埃及和古羅馬時代,不過肯定是在人們佩帶刀劍出行的時代。由於85%-90%的人都習慣使用右手,如果靠右行駛,四輪和二輪馬車夫更難抵擋來自相反方向的攻擊。執矛騎士、佩刀鄉紳或者抗耙農夫,每個人都得隨時準備面對突如其來的襲擊,這意味着靠左行能在關鍵時刻給攻擊者一記漂亮的反擊。當然了,這也意味着他們更容易受到來自行人的攻擊。不過本來就沒有萬無一失的方法。
1773年英國政府首次頒布了《普通公路法》(General Highways Act),鼓勵騎馬者、馬車夫和去集市販賣蔬菜的佩刀行人靠左行。就這樣,在隨後1835年的《公路法》(Highway Act)中再次強調了這點,至此,靠左行駛就成了這片土地上的明文規定。
然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情況稍有不同。比如,俄羅斯政府已經意識到他們的人民更傾向於靠右行(如果你每天都必須穿着厚重的大衣,或許就不會那麼擔心刀劍的威脅了)。所以俄羅斯政府頒布的第一條相關法案就是保持靠右行駛的傳統。革命前的法國也是靠左行駛,不過革命後,作為社會重組的一部分,也改為了靠右行駛。拿破崙掌權後征服其他國家時也要求軍隊靠右行,據傳,這也是因為拿破崙本身是個左撇子,不過靠右行確實有其他優勢:可以擾亂敵心,可以展示他非凡的軍事謀略,還可以激怒英軍。還有比這更完美的嗎!
其他人還是保持靠左行駛,不過在歐洲大陸,隨着陸上交通工具的增加,靠左行開始給人帶來困擾,所以在接下來的幾百年裡,歐洲國家也慢慢轉為靠右行駛。
而且,這種分歧發生在英法兩國忙於在全球範圍內開拓殖民地的時候。英國的殖民地,比如中國香港、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和西印度群島繼續保留靠左行駛的方式,而法國的殖民地則靠右行駛。美國則被一分為二,法國殖民者堅持靠右走,而新來的英國、荷蘭、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又保持靠左行駛。

然而,新興的兩種交通工具改變了這種格局。18世紀末期貨運馬車(包括康內斯托加式寬輪篷車)越來越流行,尤其是在美國。這類貨車是由並排的兩列馬匹牽引前行。控制這些「大力士」的最佳位置是左側最後一匹馬的後面,這樣才可以用右手揮動馬鞭控制其他的馬匹。由於是左側馭馬,為了防止兩輛交錯的馬車車輪不小心撞在一起,最好的方式就是靠右行駛。馬車往哪走,人們就跟着往哪走,所以靠右行駛就變得越來越普遍。
接着出現了汽車。汽車最初的設計是安排駕駛員坐在車子的前中部分,不久人們就發現駕駛員要能觀察得到中間路況才能便於駕駛。在那些以汽車製造為重要出口產業的國家(美國,說的就是你),靠右行駛的「左駕車」快速成為全球標準,迫使汽車業後起之秀如瑞典不得不放棄原本的設計追隨國際趨勢.
有趣的是這種安排確實很合左撇子的習慣,這樣他們的優勢手也就是左手就可以不用離開方向盤了。一個慣用右手的司機要開一輛英式汽車就得花費很多時間習慣用右手操作方向盤同時用左手控制變速杆,看起來不失為最安全的方法。從這種方式也可以看出為何英式汽車至今仍偏愛手動變速器。
最後一點,在歷史上日本這個國家是靠左行駛的,部分是自己選擇的原因,部分是因為英國的工程師把他們的鐵路系統建成這樣。1945年,美國統治了沖繩島並強制當地改為靠右行駛,不過1978年又變回了靠左行駛。
推薦閱讀: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