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邦利
現代版《蝴蝶夫人》在倫敦King's Head酒吧劇院上演

現代版《蝴蝶夫人》在倫敦King's Head酒吧劇院上演

關於《蝴蝶夫人》,大家可能都熟悉,它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名作,講述了一個美國軍官與日本藝妓的跨國戀故事。而此次,導演Paul Higgins將這一經典劇情放上了倫敦King's Head酒吧劇院的舞台上,又將人物角色搬到了現代的日本「女僕餐廳」,讓整場歌劇多了一些嬉皮味道。

《Butterfly》劇情簡介

這部劇的亮點之一是在King’s Head酒吧劇場上演,也可以說是為這裡量身定做的。酒吧劇場最酷的地方大約在於,這是我去過的這麼多劇院裡,唯一一個可以邊喝葡萄酒邊看劇的劇場。

King’s Head酒吧劇場

它建於1970年,是莎士比亞時期以來第一家劇院酒吧,它由傳統的英倫酒館及一個私密性很強的小型戲劇院組成,這個形式也是英國戲劇院的雛形。很多知名演員的初始演出工作是從King's Head開始的,比如英國大眾情人休·格蘭特(Hugh Grant)和資深演員艾倫·瑞克曼(Alan Rickman)。劇場差不多容納百來人,不管坐在哪裡,觀演距離都堪稱近在眼前。

不過同樣受到舞台小的局限,大規模的換場幾乎是不可能的了,一個簡潔又能貫穿整個劇情始終的布景顯得尤為重要。所以《蝴蝶夫人》舞台巧妙地利用了一紙日式屏風與燈光的變換,來完成三幕的轉換。

《Butterfly》

另一大亮點則是Paul Higgins導演的微微創新。連海報都不像以往的"蝴蝶夫人們」那樣凝重而內斂,更像是一個二次元少女對這一故事的陳述:這真是愛情,還是愚蠢的自我犧牲?

蝴蝶夫人的扮演者Becca Marriott,今年40多歲,飾演15-18歲的少女蝴蝶,在面相上不太有說服力。而美國軍官Pinkerton的扮演者Matthew Kimble則在身形上吻合,不一定像軍官,可是像美國人。

《Butterfly》

人物關係也是簡潔的。男主角Pinkerton是典型的現代「渣男」,他最好的朋友質疑他迎娶「15歲咖啡館女僕」的行為,而他也毫不掩飾露出了「玩玩而已」的心態,為後面蝴蝶夫人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這是東方傳統思維的悲哀,一方面崇洋媚外,一方面民族情結又讓她無法接受被拋棄的事實,哪怕時間設定在「2000年」的「日式女僕咖啡店」,仍然也有着「以為有了愛情就有了一切,而沒了愛情,連自己也可以不要」的短視心理。導演訴求的就是用這一故事來演繹「中西文化」的碰撞。

《Butterfly》

最終,蝴蝶夫人用父親流傳下來的短刀,刺死了自己。在這段「自殺戲」高潮來臨時,我有過許多設想,如此「時髦化了」的經典歌劇,對「死」的處理,是要演繹得血淋淋嗎?

結果卻是冷靜的:Pinkerton的新任美國妻子來到蝴蝶家,想帶走蝴蝶的兒子,蝴蝶的兒子扭頭衝進了蝴蝶的臥室,Pinkerton也追隨進去,忽然嘶吼着「Butterfly!Butterfly!」含蓄地表達了蝴蝶已自殺的事實。

男女主角的二重唱或許不是我聽過最和諧的,可依然不影響我饒有興致地看完全劇。尤其在這樣一個有歷史文化氛圍的酒吧劇院裡,聽歌劇這件事,變得更加純粹了。

《Butterfly》演出信息

時間:2017年2月8日-3月18日

票價:15鎊起

訂票熱線:02072268561

地址:Kings Head Theatre. 115 Upper St.,Islington N1 1QN

分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