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邦利
英國家庭和孩子溝通時使用頻率非常高的10句話

英國家庭和孩子溝通時使用頻率非常高的10句話

我發現英國父母非常講究和孩子的溝通方式,不管孩子此時多失控,我總感覺大人非常淡定,說話依舊有條有理。經過長時間的觀察、思考和探討,我總結了10句我覺得在和孩子每日對話中非常有用的語句,希望對國內的麻麻們也能有一定的幫助。

英國家庭和孩子溝通時使用頻率非常高的10句話

1. 我跟孩子說「不」,他從來不聽?

試一試:用Stop而非No,用「停」而不要用「不」

小朋友調皮或者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的時候,很多人會習慣性的說「不」,你甚至可能會覺你的孩子對No已經有免疫力了。專業人士表示,經常使用命令性很強的No還會造成小孩的內心的叛逆。我發現姐姐和弟弟對話時,她也經常使用Stop,而不是No,因為姐姐學校的老師和孩子們相處的時候也經常使用Stop這個字。如果你是特別喜歡講No的媽媽,試一試改用Stop,效果會顯著很多。

2. 小朋友在外面不肯回家、耍賴,怎麼辦?

試一試:使用選擇性語句"This or that?" 這個還是那個?

很多人應該都有經歷過在公共場所看見熊孩子賴在地上不肯回家,或者要買東西。此時家長自然會覺得非常尷尬,硬拖硬拽的把孩子弄上車,說「再鬧就不帶你出門了!我以後再也不帶你出來了?」

說這種話的人就是以前的我,自己氣死,孩子也依舊大哭大鬧。後來我問健康訪問人員,我怎麼從來沒見過英國孩子那樣呢,即使孩子大哭大鬧,家長都很淡定的很快就搞定了。她跟我說你可以試試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在孩子氣急敗壞的避免硬碰硬,問他「你想回家後先玩玩具還是先吃飯?」「你覺得外面是在下雨還是晴天?」

試想一下,在這時候,如果你打岔:「呀,你看外面下雨啦。」熊孩子的反應很可能是看一眼,說「沒有!」然後繼續鬧。如果你說:「我們要不要回家玩玩具去?」熊孩子可能看你一眼,說:「不要!」然後繼續哭鬧。而你如果使用選擇問句,孩子常常會停下來,思考一下,回答你「是晴天」「我要先吃飯」,這樣可以非常好地幫助他們緩解情緒,是一個很有效的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我覺得在孩子耍賴的時候非常有用。

英國家庭和孩子溝通時使用頻率非常高的10句話

3. 使用Good job/Good thinking/ Good eating等表示這一次做的很好,而儘量不要用clever真聰明這一類的詞

西方教育非常注重和孩子對話是鼓勵「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的,比如使用「做得好」,表示只是針對這一件事情,這樣在讚揚孩子的同時,無形鼓勵孩子去思考下次怎麼做得更好。

與之相反的是「固定型思維」(Fixed mindset),比如使用「你好聰明」,長期使用這樣的詞會讓孩子潛意識認為自己聰明這個事實是自己成功的原因,從而不願思考、創新。

和4、5歲孩子對話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如果你對有的孩子說:「哇,你做得好棒,你是怎麼做到的呀?」有的孩子可能會告訴你自己是怎麼怎麼做的,而有的孩子可能會說「哦,因為我聰明!」後者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認為自己的成功緣於自己聰明,而且前者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在告訴你自己怎麼做到的同時也是又一次分析、思考的過程。

4. You can do it. 你可以做到的。

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可以多鼓勵他們自己去做。從小儘可能多地鼓勵他們自己去做一些事情,這樣孩子大了,遇到困難也更加習慣去解決而不是尋求幫助。

5. How can I help? 我可以怎麼幫助你?

鼓勵他們自己做的同時也要讓他們知道你很願意幫助他們。在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可以鼓勵孩子把這件事分成幾步,能夠獨立完成的步驟鼓勵孩子自己完成,而需要幫助完成的步驟可以問孩子,你需要什麼樣的幫助。這也是很好的提高孩子分析和思維能力的方式。

6. Tell me more.

孩子們都喜歡被關注,比如「說給我聽聽」這類的語句表達了你對孩子關注和對他說的事情感興趣,同時這類語句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和個人意見。在孩子說自己的事情的時候,儘量聆聽而避免給予意見。鼓勵他們自己表達、自己思考。

7. In 10 minutes….再過10分鐘;It is time to….是……的時間了

英國家庭非常重視Routine,凡事都要按規矩來,如果偶爾不能按規矩來,父母之間都會事先「偷偷」商量,達成一致才可以。

是睡覺的時間了,是需要安靜的時間了,是吃飯的時間了。使用「是……的時間」更好地強調了作息規律的重要性。每天有規律的生活其實也能夠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當然在你說「是……的時間」了之前,使用「再過10分鐘」「再過5分鐘」這樣的語句也是非常重要的。帶孩子在遊樂場玩,經常聽見家長對孩子說「再過5分鐘,我們回家。」這樣在你說時間到了之前給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到了該回家的時候孩子也會欣然接受。

8. What about…? 這樣如何?這個怎麼樣?

孩子們可能會有很多的想法你覺得並不可行,家長在這時候可以儘量用商量的口吻,而非指令性的語句。

「你認為這個怎麼樣呢?」「我們這樣做你看怎樣?」鼓勵孩子思考的同時,讓孩子覺得父母在和自己交流,而非命令。也是一種轉移注意力的方式。

9. What do you think? 你是怎麼看的?

孩子們到了一定年齡就特別喜歡問「為什麼」。這時候你可以用鼓勵他們思考的方式問「你覺得呢?」很多事情都可以問問孩子的想法,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鼓勵孩子思維的同時也增加了孩子的自信,長大以後更加願意、勇於表達自己。這也是一個大人了解孩子內心的很好方式。

10. Please/Thank you/Excuseme和I love you. 禮貌用語和「我愛你」

最後不用說了,最基本的禮貌用語不離口,對於小孩子來說也變成一種習慣。請孩子幫忙的時候說聲:「請……」

在孩子幫助了你後,說聲「謝謝」。

當然不要忘了時刻告訴孩子我愛你呦!

分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