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邦利
一些關於在英國生活的小常識

一些關於在英國生活的小常識

我高中畢業開始了留學生活,曾經是一名美國留學黨,來英國之前一直覺得美國和英國差不多吧,很多事情都想當然覺得差不多呢,後來漸漸發現不僅是兩國人的性格、為人處事方式,還是到交通建築,甚至是移民法,都差太多了。比如有不少人選擇去美國生孩子,因為孩子在美國出生即為美國公民,英國並不是這樣哦。

寫這篇文章就是想和大家聊聊最基本的一些小事兒,常住英國的朋友可能覺得不以為然了,但是對於初來乍到,或者對想來英國留學、生活的朋友也能有一點小小的幫助。

居民垃圾需要自己分類

初來英國居住,應該會被繁瑣的垃圾歸類制度搞得頭昏腦漲,什麼垃圾是可回收的、什麼垃圾是不可回收的,什麼垃圾扔什麼顏色垃圾筒,都非常細緻。各家管各家的垃圾,每周專門的公司來收。

超市的購物盒上都會標明,這個紙盒是什麼垃圾、這個塑料盒是否可回收。一盒盒子的塑料部分可能可以回收,而塑封就要單獨揭掉扔掉,因為不可回收。

居民垃圾需要自己分類

根據各個地方Council的規定,住在不同的地方,垃圾的分類都會有變化。往往每家都會收到政府寄來的郵件告訴你新的回收垃圾方式,或者可以自己去各Council網站上查詢。收垃圾一般是每周一次,然後有些垃圾是每兩周收一次。

比如我家現在每隔一周才回收普通垃圾,所以扔垃圾也要計算着,如果你的垃圾桶蓋不上蓋,那麼收垃圾的車是拒絕清理你的這桶垃圾的。如果你家人口多,有新生兒等,可以申請一個大的垃圾桶,但是普通家庭是不可以申請的,只有剛才說了,特殊的家庭才可以「享受」這個待遇呢。

至於咱們吃剩的食物,有專門的垃圾桶回收,但是由於這些食物是要被降解再利用的,所以裝食物的垃圾袋可不是隨便什麼都可以的,必須要購買專門的可降解垃圾袋,袋子上都是會註明「可降解」,這樣收垃圾的工作人員才能一目了然。有的家庭有專門的這種「垃圾桶」,把食物垃圾直接丟在裡面,然後天然降解,是花園土壤天然的好肥料。

至於除的草、修的花,也是有專門的垃圾桶的哦。

那麼垃圾太多了,分配的垃圾桶裝不下怎麼辦呢?那就要自己送到垃圾分類站去。我老公經常拖着一車垃圾就去垃圾站扔垃圾啦。

在這裡呼籲所有的生活在類似這樣回收垃圾體制的國家的朋友們,自己的垃圾真的要自己送去,不要討巧趁人不注意隨便扔掉好嗎!我老公說垃圾站經常有年紀70、80的人,走路都顫顫巍巍的,還努力把分好類送去扔掉,一不小心手一抖,垃圾散了一地。對於這麼不方便的老人都要去做的事情,為什麼我們年紀輕輕的不可以呢?!偷偷把垃圾扔在沒人看到的地方,那麼誰又去幫你收拾那些垃圾呢?

當然有錢人也可以找人上門來收垃圾,付費,而且人工費不低。

手動擋的車很多,每個使用這輛車的人都要上保險

我參加過國內的駕照考試,必須承認,難,練車過程也辛苦。也參加過美國的駕照考試,必須要說,非常水。(美國的小夥伴們不要砸我:P)最後呢,又參加了英國的駕照考試,當時想着自己一個有兩國駕照,快10年駕車經驗的人,再考個英國駕照還不是小事?結果來了之後傻眼了,找了一個教練看看我的開車狀況,跟我說,我這種情況要跟他練個1年再去考試吧。當然,這個教練並不太靠譜。於是又做了一番研究,又找了兩個教練,最終敲定了一個靠譜的教練,告訴我我的問題主要在駕車習慣不好,英國的路考非常死板,條條框框,考官毫不含糊的,小錯不能超過15個,大錯有一個就掛了。總之英國駕車真的不像很多人認為的,國內開車都沒問題,出國開車會有什麼問題呢。

在英國駕車

像我這樣駕鄰比較長的朋友,來英國考駕照,也建議要找教練看一下,教練會給你系統的練習道路要求,練幾次,畢竟這邊和國內是反向行車,這點也需要考慮,練了以後自己也會更自信地去參加考試,而且在以後自己獨立開車的過程中也是對自己對別人最大的負責。我當時練了18個小時左右,雖然時間不長,但是感覺良好的駕車習慣都深深的刻在了腦子裡,我自己覺得在英國學習開車真的是受益非淺的。

至於有人說的持有中國駕照,經過正規也可以在英國合法開車一段時間的。沒錯哦!可是問題來了,英國的車險是按開車的人算的,尤其是一家人有幾輛車的情況下,比如這輛車有老公和老婆開,那麼保險上就要有這兩個人信息,根據這兩個人的共同信息,繳納保險費用。

拿中國的駕照,雖然說是可以合法開車,但是大多數的保險公司不承認,不願意給這樣的駕照上保險的,即使有,價格非常不菲,常常保險費高於你買車的價格。

最後說說買車,國內和美國都很普及的自動檔,其實在英國並沒有特別的普及,很多的車都是手動擋,買車的時候一定要看仔細,尤其是二手車,甚至可以說手動擋的車多於自動檔的車。更多攻略請參考:如何在英國購買二手車

超市塑料袋收費

不用吐槽國內超市買東西購物袋要收費啦,2015年10月開始,英國又出台了大型購物超市,購物袋收費的政策。一個普通的購物袋5p,差不多5毛錢,不過大家出門大多都會記得自己帶購物袋。

送禮也是一種習俗

每年聖誕節、學期結束,學生都會紛紛給老師送點「小心意」,除非你是奇葩,否則人人都不例外一定會送的。不過一般以賀卡、巧克力、糖、紅酒類居多,超過20鎊的就不大好,也會讓老師造成負擔,也可能就要被退回了。

釣淡水魚需要釣魚證

英國淡水大多都是私人的,非公有的,所以釣淡水魚都是要辦理釣魚證的,可以辦一天的釣魚證,也可以辦長期的。

很多小河都會有提示,嚴禁垂釣。不過小朋友拿漁網去撈撈魚玩玩水是可以的。

釣海魚則不需要辦證,然而在英國這麼冷的氣候釣海魚也是需要勇氣。

郵編就是你的住址

英國的郵編是一個很不錯的發明,最初是由最大的快遞公司皇家郵政為了方便投遞發明的。

例如AA12 3CC這個郵編就是AA這個城市的縮寫(就好比南京市)12表示所在的大區域(好比鼓樓區),3CC屬於小的街道(比如湖北路)一個郵編正好是一條街,所以買東西購物,經常只需要輸入你的郵編,就可以顯示出你家的街道,你只需要選擇你家的門牌號即可。

所以出門記住郵編非常重要,出門買東西經常會被問及郵編。不過我查了下大倫敦地區算是例外,最前面兩個字母是按方位分的?總之分的更加細緻些,原理也是一樣的。

學區房

因為學區房焦頭爛額,不僅在國內,在美國、在英國都是一樣的,做為中學老師的孩子爸是深有感觸,所住的區域、學校的好壞,孩子接觸的朋友,對孩子的影響真的是很大的,很多注重孩子教育的人都會選擇從市中心搬到相對郊區一些但是學校和社區比較好的地方養家養孩子,一來市區人口比較複雜,往往也就相對比較亂一些;二來,市區好的地段價格自然非常高,學區劃的又非常小,市區往往好區和差區交雜在一起,萬一沒能順利申請進好區的學校,很可能就被錄進了差區的學校。

不過公立學校招生都很透明,每年官網都會匯報今年招生多少人,離學校最遠距離被錄取的一家是多遠。當然有錢人可以選擇私立學校咯。

穿耳洞

這篇文章思維跳躍比較嚴重哈。說說穿耳洞,第一次看英國人穿耳洞被嚇到了。我記得我們那時候都是用一個小槍一樣的東西一打,無痛的。英國打耳洞大多是選擇自己要穿什麼樣的,然後由打耳洞的師傅幫你這樣血腥地穿進去。

我查了一下,據說這種直接穿進去的方式其實更好,比用那種槍打進去要安全很多。當然現在國內打耳洞是用什麼方式呢?暴露年齡的說,我打耳洞都是10多年的事了,現在到底是什麼情況也不大清楚了。

語法傻傻分不清楚

在美國在英國,其實都一樣,很多老百姓都比較忽略語法,不像咱們高中英語教的那麼「較真」。比如英國人非常喜歡說「me and 誰誰誰」(我和誰誰誰),而不是「誰誰誰and me」。當然,我們會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儘量提醒姐姐用正確的語法,語法用的準確其實也是很體現教育程度的嘛。

各個地區自然也是有各種口音和不同的語法的,我就聽土生土長的英國南方的朋友抱怨過聽不懂北邊的人的口音。

所以我想說,如果來英國留學,千萬不要因為聽不懂不適應而懷疑自己,畢竟我們從小接觸到的美英多很多,英國人也並不是人人都操着皇家的標準英音。

分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