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国公立学校择校、学区房、公立私立学校的杂谈
前几天姐姐的小学录取通知书刚刚下来,其实当初买房我们就是一门心思为了要上我家这个学区才买的所谓的“学区房”,所以对姐姐的录取结果还是很有信心的。不过收到录取通知书第二天,因为录取结果下来的这周是复活节长假,孩子们都不上学,我在家居然收到好多姐姐现在学前班的同学的家长的短信问姐姐被哪个学校录取,然后妈妈们都很开心的表示很高兴自己的孩子能够被录取等等等等,我当时内心就想,原来英国人也跟咱们国内的家长一样,对孩子的录取情况很是在意呢。我们住的小村属于基本都是当地人的村,由于周边的幼儿园、小学和高中都是非常好、环境也很安逸安全,所以很多土生土长在这里的孩子长大以后也选择在这里买房成家,还有一些曾经住在市区的英国人选择搬到这里来养孩子。市区其实人口往往就比较复杂,好的区往往和差的区相连,好的学校难进,万一进不了好的区的学校,那就很可能被分到相邻的差的区的学校了。
说起英国的学校制度那就太长了太专业了,所以这不是一篇学术文章,只是针对自己家小朋友上学的感受随便说说。

公立 VS 私立
先说说英国的学校的分类,国内家长经常听说或者要送孩子来英国读书大多说的是英国的私立学校(independent school)independentschool下面常见的两种是public school和private school。对!英国的public school并不是公立学校哦,英国的public school是属于非常贵的那种贵族学校,因为很早以前,英国有钱人家都是类似我国的私塾制度,老师请到家里教育子女,再后来就建立了public school,不再请老师住家里,而是送子女到public school一起接受教育,当然这种教育依然是只有有钱人才能负担的起的。所以这种public school的叫法依旧延续到现在。
我们所说的英国的公立学校叫state school。就是大众百姓大多会送孩子去的学校,相当于免费义务教育这样,大多的state school就是按校区划分招生啦。
顺面说一下,我老公从小是在私立学校上学的,他对上私立学校这件事并没有认同感,他的感受和现在大多英国人一样,认为如果自己的家庭并没有能够达到完完全全没有负担的上私立学校,他更倾向于上好的公立学校。勉勉强强能负担了学费,由于其他的额外的课外活动比公立学校也更多,所以额外的开销也更多,但是因为家庭资金有限,有很多课外活动他并没有机会参加,也就更加显得跟同学隔隔不入。当然国内的孩子来英国读书选择私立学校是自然的事情,私立学校也更多元话,这个今天暂时不说,关于私立学校讲起来就又是没完没了了,以后有机会再慢慢聊,今天重点讲针对英国百姓子女的公立学校的择校。
托班上不上
英国很多小朋友几个月就会送去nursery(托管、托班),姐姐是一岁的时候开始上的nursery,当时是从一周一个全天开始,一是可以给我一天的“自我时间”。英国即使是全职主妇也是很讲究要有自己的时间,所以很多人说一个妈妈全天拖4、5个孩子,是有,大家看到的是这样,但是大多妈妈每天也会把孩子丢给离的近的父母住一个晚上,也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增近和爷爷奶奶的感情,同时自己也能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小朋友送托班二是从小培养小朋友和别人相处、独立的能力。我自己觉得1岁上托班这件事可有可无吧,不过到了2岁,我觉得小朋友还是要送去托班对他们是有好处的,不一定要全天在那,可以每周上3个半天等等 ,根据个人情况调整,比如目前弟弟就是每周5天,每天下午4个小时。有人说这么小就去上学啦,其实就是玩中随便学学啦。小宝宝送去托班也不用舍不得担心,午休喂奶换尿布老师也都会专业搞定的。
英国的学前也是有分好几种,最普遍的nursery托班很多可以接收的年龄从比较小的几个月到4岁,最主要是寒暑假也可以正常送孩子去,另外一种pre school学前班,大多顾名思义只收3岁以上的“学前”孩子,寒暑假和学校一样正常放假 ,但是现在有一些pre school也开始接收2-3岁的孩子了,比如姐弟现在在的这个pre school,就是去年才开始接收2-3岁的孩子的。
学区,要住多近?
小朋友满4岁就可以上小学了,有的小学分为“infant school”和“junior school”两个校区,有的就一个小学没有分。小学和高中都要申请,有截至日期,最终入取的日期高中是3月初,小学是4月中旬。有部分地区和部分学校是不按学区招生的,具体怎么招学校官网都有。但是大多的公立学校是按学区的。讲讲我家边上的两个out standing优异的小学,一个离我家开车3分钟,步行走的快的话10分钟不到,另一个开车不到10分钟,走路大概半小时。我家这种情况,第二个学校是完全上不了的,住的不够近,第一个学校才能稳妥被录取。当然市区的优秀的学校可能就要求你住的更加的近了,而有的优异的学校也不一定能招满学生,那么离的更远的家庭也有机会被录取,这些都是看具体情况的,每年学校官网都会详细说明每年招生多少人,按哪些标准优先录取的,招生中离学校最远的家庭是有多远的实际距离等。为此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详细说明,感兴趣的可以阅读:我在英国选学区房的经验
Outstanding VS good
英国学校的评级最权威的是ofsted的评级,最好的学校是outstanding,其次good,再其次satisfactory,最差的inadequate。注重子女教育的家庭基本就自动忽略评级后两个了,大多的家庭会在outstanding和good的学校上给予权衡。然而并不是outstanding就一定比good的学校好。很多家长更倾向于good的学校+好的区。有些outstanding的学校是非常“应试”的,知道ofsted去审核的时候该做什么,老师也知道怎么抓教学等等面子上的工作。所以择校的时候不仅要看ofsted的报告,还应该看看这个区的犯罪率、失业率等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哦。
没搬到我们现在的这个小村的时候,姐姐一直都在good的托班,因为前几年我们搬家比较多,姐姐去过好几个不同的托班,我当时感觉也都挺满意的,后来搬到现在住的小村,边上就是outstanding的学前班,于是给姐姐转到那里,我才深深感觉到,outstanding和good其实真的是有差别的。Good的学校在各方面是找不出什么问题的,outstanding之所以“卓越”,的确也是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的,比如更用心,更关注孩子等等这些都是要亲身去感受才能体会到的。
当然总结来说,我觉得outstanding的学校+好的区>good的学校+好的区>outstanding的学校+差的区。
最后我就觉得吧,在异国他乡生长期生活,住的环境一定要认真选择,是关系到整个幸福指数的事情,比如我之前说过的歧视啊、排外啊、没有归属感啊,其实我就很幸运,生活在周围的人因为文化层次相对比较高,完全不会出现那种醉汉当街挑衅等等的问题,大家最基本的相敬如宾是一定有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