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邦利
英国公立小学新生入学手册(内附学校提供的新生入学指导方针)

英国公立小学新生入学手册(内附学校提供的新生入学指导方针)

在英国,每年4月份收到小学录取通情况通知以后,家长同意接受这个学校的offer,之后学校就会寄给家长一些简单的注册材料和订校服的信息,和接下来的安排。

看到学校的安排,我觉得虽然是公立学校,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性化的安排,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当然这只是姐姐所在公立学校,每个学校自然会有不同。我认为最有意思的点在3。如果觉得前面我讲的太繁琐,可以直接跳到第三点,看看他们有意思的分班情况。

英国小学数学教些什么

Preschool学前班和小学的衔接

首先,很多的小学都会设有自己的preschool(学前班),小朋友上这样的preschool好处还是很多的。姐姐的小学有两个合作的学前班,一个是弟弟所在的学前班,就设在小学边上,学前班的小朋友还时不时会被带去小学晃一晃,提前感受小学的氛围。有些小学的孩子课后也会到姐姐的学前班上“课后俱乐部”(小学3点左右放学、学前班也是3点左右放学,但是可以付费最迟呆到5点半),姐姐总是爱在课后俱乐部跟大孩子学东西,屁颠屁颠的跟着小学的女孩一起画画,大孩子画什么,她就跟在后面学着画。

小学目前已经组织了两次比较正式的学前班孩子参观小学的活动,都是有学前班的老师带领去参观。6月份学校还分别会和两个学前班组织学前班小朋友去小学表演演出,学前班对这个活动很重视,从4月份就开始准备了,每天学前班的小朋友都会花时间练练唱歌。如果是从别的学前班或者托儿所来的小朋友和家长也可以联系小学预约去参加这个活动,但是就没有办法参加到小朋友的表演之中去了。

另外,因为学前班的小朋友大多都会上一个小学,小朋友们早早的就互相认识,已经有了朋友,尤其四岁的孩子,我觉得已经有了好朋友,“朋友圈”这个概念,好朋友们能够一起从学前班到小学甚至在一个班,家长们都很高兴。当然小孩子这么小,朋友圈也会变,也会认识的新的朋友,这点不用太在意。我和老公比较希望孩子更有归属感,所以比较喜欢这种学前班的朋友一起上小学的感觉。

关于学前班、托班的好处缺点可以看下面:英国公立小学、学前班、学区房

家长和老师间的互动,家长和家长之间的联系

在7月份的某天小学会邀请所有要入学的孩子和家长一起参观学校,算是正式欢迎孩子们入学啦。期间,学校会安排家长和老师见面,所有在一个班的孩子们的家长也可以由此互相认识。英国对于家长们之间的互动也是非常重视的,比如学校会组织家长们一起参加体育项目、家长聚会等,社区(community对于英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认识的家长们都在知道孩子在哪个班以后,纷纷互相询问。

姐姐好朋友的妈妈还特地第一时间短信跟我确认孩子们是不是分在了一个班。集体参观学校的这一天早上是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参加,晚上所有的家长还要一起去参加“家长会”,认识老师,和老师交谈交谈沟通沟通。(紧张的氛围立刻上升啦)

分班和新生上课很人性化

姐姐的小学reception year(第一年)有2个班,两个班的划分我自己觉得很人性,有点意思。当然这个只是姐姐的小学,其他的小学并不一定这样咯。

小学9月份开学后有一个月都会帮小朋友们慢慢适应小学生活。前2周只上半天课,两个班会在不同的时间段上课。年纪大点的孩子(大概9月1号-次年2月28号出生的)参加上午的班,这个班从9点上到12点,一共3个小时。年纪小点的孩子(大概次年3月1号-8月30号出生的)上下午班,这个班只从1点上到3点,只有2个小时。

这样的模式会延续约2周,帮助小朋友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每天上完课,老师会约家长来反馈沟通意见。这2周以后,所有的小朋友会一起上上午班,并且在学校吃午饭(9点-1点)。下午家长和老师沟通。一周以后,老师会根据孩子的情况决定孩子能不能开始上全天,大多数的孩子会开始上全天课程,部分孩子可能还是会继续上半天。

学校对上小学的孩子的基本能力要求

最后我想说说英国的教育,我觉得还是很实用的。比如在学前班,老师会强调小朋友注意看马路上的标志,道路安全、会告诉孩子们马喜欢吃苹果(作为30岁的成年人我也不知道这事,很多时候我都觉得我女儿对一件事情的认知我都强,肚子里“藏”有很多我们会忽略的知识)。对于上小学的孩子,学校强调不要紧张,不会认字鞋子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能独立自理。

来看看学校对上小学的小朋友有那些必须的要求吧:

1、能够独立使用洗手间,上厕所冲厕所不需要任何的帮助。

2、能够独立的穿衣、脱衣服。能够独立解纽扣、扭纽扣。

3、能够独立找到自己的衣服鞋子。

4、能够自己吃饭,包括洗手、用刀叉、用广口杯。

5、能够自己把吃完的碗筷餐盘收拾干净。

6、能够短时间坐下来倾听。

7、能够执行两个简单指令。比如把东西放回原处后坐下来。

8、认识自己的名字。

9、使用纸巾并丢进垃圾桶。

10、自信独立的在学校、无需父母的陪伴。

11、正确安全使用剪刀。

12、掌握拿笔的方法。

13、能够从1数到10,并且认识这10个数字。

看到这里,国内的家长们内心是不是呵呵呵呵了,我家孩子早会从1数到100了。

家长如何更好的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写作方面:

新入小学的孩子不一定要会写自己的名字,但是要认识自己的名字,这点在学前班老师就非常强调。很简单的方法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牌,每天去了就去找自己的名牌,把自己的衣服和书包放在自己的名牌下面,久而久之,小朋友就认识自己的名字了。

关于写字,老师建议这几项活动:

1、玩橡皮泥

2、烘培,做面包做蛋糕做饼干等。

3、玩镊子、夹子、筷子等

4、使用剪刀

5、种植物

6、用棍子在沙子、泥土上画画

7、用手指在面粉、亮片、酸奶上画画。

这些活动都可以循序渐进的锻炼手指的灵活度,慢慢的写字就变成自然而然的事了。

听力方面:

刚入小学的孩子,听力能力胜过其他一切,能听懂别人说什么,能够沟通自然是最基本的。学校建议家长:

1、多聆听孩子讲话

2、和孩子一起读书并且让孩子复述。

3、和孩子一起散步,寻找不同的声音。(比如路边的鸟叫声、青蛙叫声、车流声等)

4、和孩子一起唱儿歌,故意唱错一两个词,让孩子找错误。

数学方面:

刚入学的孩子不需要会加减法,但是需要他们对数字有基本的认知,不光光是会数数,而是要理解数字的含义。比如:

1、在特定的环境下认数字,认门牌上的数字、认生日卡片上的数字。让他们理解为什么要有数字、数字究竟代表什么。

2、分享。如果让你分配食物,记得每个人都要给一份。

3、认识物体的高低胖瘦大小。

关于听力、数学的培养,还有很多传统的纸牌游戏,因为设计面太广在这里就不介绍了,以后我会专门写一篇关于英国那些传统的孩子们的游戏分享给大家。

最后我想再强调一点,教育还是要根据国情而定的,国情不同,教育理念自然会有差异,硬是要争辩个谁好谁坏没有意义,大家带着看不同的心态随便看看感受感受便好。

抱歉这篇文章就完全没配图啦,关于学校我很少发图片,因为英国对于有孩子的地方的手机、相机是严格禁止的,不管是上托班小学兴趣班,拍照理论上都是不允许的。所以我们也会很习惯的不拍别的孩子的照片。学校会跟每个家长签订合同,确认学校是否可以给孩子拍照,学校是否可以使用孩子的照片,选择不可以的家长也是大有人在的,所以你时常会看到英国孩子的集体照,很多孩子的头像被马赛克掉了哈。

分享

最新评论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