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奧斯卡」奧利弗獎:背後那個能演能導能撩妹的男人
隨着奧斯卡獎的公布,英國的奧利弗獎也宣布了提名,除了大家熱愛的「缺哥」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的《哈姆雷特》獲得了最佳男演員提名之外,似乎並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亮點,因為很多人並不知道這是個什麼獎。奧利弗獎可以說是英國戲劇界的「奧斯卡獎」,但英國的舞台劇離我們感覺很遙遠,這樣的獎項很難像電影獎那樣讓人有代入感。

奧利弗是誰?
為什麼他在活着的時候就會有如此重量級的獎項以他命名?他到底做了什麼?接下來小編就帶你了解一下這位戲劇大神。
「戲劇之神」?不,人家可是舞台銀幕通吃,能演能導的全能選手!
首先,說他只是戲劇界大腕或者是舞台演員就太小看他了。1907年出生的勞倫斯·奧利弗,從20年代開始便加入劇團開始了舞台演藝生涯。進入30年代,奧利弗得到了當時英國最有名的劇作家、導演之一的Noël Coward的青睞,逐漸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戲劇新星,也開始逐漸接觸到了電影行業。之後,奧利弗就開始發揮他大神本性,走上了一發不可收拾的成功之路。
1939年奧利弗就憑藉《呼嘯山莊》中的表演拿下了自己的第一座奧斯卡小金人,第二年靠《蝴蝶夢》再獲提名。1944年他自導自演的莎翁劇改編電影《亨利五世》也被提名無數,他第二部導演作品,1948年的《王子復仇記》更是成為了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非美國電影,也是至今唯一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莎士比亞劇。奧利弗自己也憑此片獲得了最佳男演員的大獎。中國觀眾對這一部電影應該也十分熟悉,孫道臨配音的「活着還是不活」獨白可以說是到了家喻戶曉的程度。

由於他實在是太過強大,在1947年,年僅40歲的奧利弗就被英王喬治六世冊封為騎士,成了英國當年最年輕擁有爵士頭銜的演員。其實,除了在四十年代的大熱,奧利弗一生中在不同場合獲獎無數,簡單的列舉一下:
奧斯卡:獲獎2次,提名13次
BAFTA:獲獎3次,提名9次
金球獎:獲獎3次,提名6次
旗幟晚報戲劇獎:獲獎3次,提名3次
艾美獎:獲獎5次,提名9次
另外1970年他還獲得了終身爵位,此外受勛無數,加上各種終身成就獎和包括牛津大學在內的多個榮譽博士。死後還在西敏寺(又叫作: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詩人角獲得了紀念石碑,與莎士比亞、狄更斯為伍。因為他在六十年代主持創立了英國國家劇院,並擔任主席10年,倫敦國家劇院門口至今矗立着他扮作哈姆雷特的銅像。奧大神這一輩子可以說是把能得的榮譽都得了一遍,也難怪英國最權威的戲劇獎要用他來命名了。
奧利弗戲劇般的愛情之路
大神事業如此輝煌,作為人生贏家,他的愛情之路又是如何呢?
嗯,他結過三次婚,三位妻子都是演員。但是相信和小編一樣,大家最關注的果然還是和他在一起20年的第二任妻子,費雯·麗!

女神麗不僅美,而且1939年26歲就靠《亂世佳人》中的郝思嘉成為了第一個獲得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的英國人,1951年又憑藉《欲望號街車》橫掃包括奧斯卡、BAFTA在內一片最佳女演員獎,論事業也不比大神差多少,可以說是才貌雙全。
但是,這兩位舞台、銀幕巨星的愛情之路卻遠遠說不上順坦,他們的愛情始於不倫、終於絕望。他們在1937年出演情侶後很快墜入愛河,可是對於熱戀中的二人來說,最大的問題是,當時他們兩人都已婚了。之後的幾年裡,媒體將兩人的關係作為公開的秘密來處理。直到1940年兩人才各自離婚,終成眷屬。此後,「奧利弗夫婦」可以說是英國最有名的「第一家庭」,在英美兩國的舞台和銀幕上呼風喚雨,合作了諸多大熱劇目。
但好景不長,隨着費雯·麗逐漸惡化的精神狀態,兩人的關係愈發緊張。天使麗的躁鬱症、失眠和評論界對兩人演技的不斷比較(以及天使麗明顯的劣勢甚至因此引發的嫉妒)導致了兩人的分歧,乃至分別出軌。兩人惡化的關係也導致了很多演出和拍攝的中斷甚至取消。
到50年代,麗的健康狀況已經嚴重影響了她事業的發展,這也讓奧利弗不堪重負,不斷尋找新的合作夥伴與精神伴侶,在此期間兩人多次爭吵。據透露,有一次奧利弗在盛怒下把天使麗意外推進壁爐,導致天使麗撞到頭部昏迷。而奧利弗卻表示,「如果有下次的話,我可能會殺了她」。1958年,兩人在形式上分手,在1960年「奧利弗夫婦」最終宣布離婚,宣布了一個時代的終結。奧利弗很快和新歡瓊·普萊懷特成婚,從此背上了拋妻負心漢的罵名。而天使麗則繼續與疾病抗爭,直到1967年因為結核去世。
也許是因為天才往往是寂寞的,當兩個天才湊在一起寂寞的時候,悲劇可能就會發生。
奧利弗與瑪麗蓮·夢露之間的小摩擦
前幾年有過一部「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主演的電影《我與夢露的一周》,裡面就詳細描寫了夢露在英國拍攝電影《游龍戲鳳》時的故事。而影片中肯尼斯·布拉納飾演的英國大導演就是奧利弗大神。

1957年,夢露為了擺脫好萊塢給她貼上的「性感花瓶」的標籤,所以來到了英國製作新片。因而她找到了奧利弗來製片、導演和主演,希望他能夠帶領她走上新的方向。而奧利弗也想要開拓自己的非莎士比亞的導演之路,兩人愉快地決定合作。
然而當夢露來到英國片場,一切並不像她計劃得那麼順利。夢露當時十分沉迷演技的方法論,甚至還帶了表演老師參與拍攝。這和奧利弗放任的導演方式嚴重衝突,奧利弗甚至當面對夢露說:「你只要性感就夠了。」這對於希望演技受到認可的夢露來說,無疑是一大打擊。她努力想擺脫的標籤,似乎並沒有因為新環境而改變,奧利弗願意與她合作,似乎也只是因為她的名字能帶來更多的票房。
於是夢露開始以遲到、不配合導演等方式開始抗議,而越是這樣,奧利弗對她就越發蔑視。後來,曾在1953年舞台版中和奧利弗一起出演該劇的費雯·麗也來到片場,奧利弗表示夢露的表演應該像天使麗在話劇中的風格,兩人的關係達到冰點。
所以,即使之後業界對夢露在此部電影裡的表現大加讚賞,卻改變不了因為不愉快的合作而導致影片的平庸。這次失敗的合作可以說是兩個人性格和理念的衝撞,同時也是戲劇精英和電影「灰姑娘」之間的階級衝突。直到多年以後,記者問起已經去世的夢露,奧利弗仍然直言不諱地表示:「她是個『碧池』。」
英倫戲劇走近身邊
所以說「人無完人」,即使這樣一位大神,也有着這樣那樣的問題。也許正是因為他在事業上的成就,導致了他與身邊女性之間的問題。但是,這也同樣不能掩蓋他作為二十世紀英國戲劇界最閃耀的明星的事實。如今每年一度的勞倫斯·奧利弗獎就是最好的證明。即使英國的舞台好像離中國觀眾們很遠,但隨着英國戲劇演員不斷登上英美兩國的銀幕,很多優秀的演員也已經被我們熟知。比如與「卷福」競爭奧利弗獎最佳演員的馬克·里朗斯今年就憑藉《間諜之橋》中的表演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
而且,最近隨着西區音樂劇《歌劇魅影》、英國國家劇院的《戰馬》、NT Live錄影版電影和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的《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紛紛進入中國,英國悠久的戲劇傳統和當代的舞台藝術似乎也逐漸開始吸引國內的觀眾。相信在不遠的將來,英國舞台劇也會逐漸走到我們身邊,而我們也可以像討論奧斯卡影片一樣談論奧利弗獎的戲劇了。
推薦閱讀: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