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邦利
西姐英國求學記:輾轉三所學校的周折和思考(一)

西姐英國求學記:輾轉三所學校的周折和思考(一)

無論我們在哪個國家,孩子的教育都是家庭的頭等大事。西姐在英國生英國長,現在已是4年級的小學生,從上學起輾轉換過三所學校,從公校到私校、從步行5分鐘到校車1小時,舉家搬遷。中間的周折和思考,寫下來跟大家分享。

我是從中國的傳統教育體制出來,一路上經歷了大量的考試、排名、PK,讓我對知識輸入型的生產線教育非常不屑。能讓孩子們在英國上學,走一條不一樣的路,是一件充滿好奇和讓人興奮的事情。西姐上學前,我想象中的英式教育是個性化鼓勵型教育,因材施教。當時對於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的認識只限於免費教育和昂貴學費的區別。我對孩子們沒有太高期望,只希望她們能夠快樂、自信、善良。所以在最初的學校教育上選擇了學區房+公立小學這個路線。

skynews-grammar-school-school_4306294

西姐上的第一所學校是在Ofsted評為outstanding的一所公立小學。公立學校的錄取是由當地政府統一管理和分配的,分配原則一般是按照弟妹優先和就近入學(所謂的學區房,可租)的標準。公立教會學校有一定的自主招生權利。所有的公立學校都會有英國教育標準局出具的學校報告,以及評級信息,可以在官網上查到。參見 Ofsted評估報告的正確打開方式

選擇申報學校的過程分為四步走

第一步,查看ofsted報告

我家步行10分鐘可到的有3所公立小學,我先在政府網站上查看了這三所學校的ofsted評估報告進行對比。英國的小學被評為4個等級:Outstanding傑出, Good良好, Requires improvement有待提高, Inadequate不合格。除了看學校等級,我對報告中給出學校的free meal的比例、學生種族組成比較關注,因為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學校在校生的家庭成分。

第二步,是查看學校的教學質量

查找英國小學的成績有很多種方法。當年用過的locrating現在查看學校信息需要另外付費成為會員。https://www.schoolguide.co.uk這個網站還是可以參考的。網站按照數學,英語,寫作三個主要科目給出了小學6年級畢業考試達到和超過英國大綱標準水平的比例。

第三步,預約訪校日

在入學前一年的11-12月,我打電話約了這三所學校的參觀日進行實地考察,看了各個學校的實際環境,教育理念、在校生風貌和課後班安排情況。

第四步,預估學區範圍

由於多數學校都是以弟妹優先權大於居住距離為準則,如果某一年有很多在校生的弟弟妹妹申請入學,當年的實際學區面積往往會相對減小。所以調查一下近幾年的學區範圍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可以使用http://www.schoolcatchment.co.uk這個網站查找公立小學的學區,當然最保險的是打電話給區政府詢問近幾年的實際錄取學區。

做好了這些前期工作,我把心意的學校排個序了(最多4所),在入學年當年1月報名截止日前在線填寫入學申請提交到了政府網站。在4月份的時候,我收到了區政府發出的分配錄取結果郵件通知,不出意料,西姐順利的進入了這所離家走路不到5分鐘的公立小學。

西姐的學校不大,學前班到6年級一共7個年級,每個年級分為兩個班,每個班30個孩子,由一個班主任老師和一個助教管理。西姐在上學之前,上的私立幼兒園屬於混班散養性,沒有教授過任何的字母拼讀。所以在進入小學以後開始學習phonics拼讀的時候,我給西姐加入了Kumon英語的補充練習。我的想法是,自己英語作為第二外語,發音上能幫上忙的有限,雖然學校也組織培訓了家長如何在家輔導字母拼讀,但我還是決定不幫倒忙,而Kumon的拼讀練習從單音到混音到短句都有CD跟讀,幫我解決了這個問題。關於Kumon我多說兩句,大家對Kumon系統褒貶不一,我個人對Kumon英語系統在初識拼讀上還是很讚賞的,尤其是家裡沒有英語母語環境的情況。

Kumon數學科目重複方式比較機械枯燥,西姐和南妹嘗試了但都沒有繼續。西西是個非常非常喜歡看書的孩子,對Kumon英語完全沒有排斥,反而每天很期待,經常求我把練習里閱讀理解中小片段的整個故事找給她看。平時最愛去的地方是圖書館、書店,一本書反反覆覆看10幾遍。Kumon在一定程度上迅速擴大了她的閱讀範圍,從學前班9月入學到第二年1月生日前,西姐從牛津樹系統1級升到13級,我記得她5歲生日禮物,我送了她第一本無圖書。

西姐的學校在各個科目的教學上都採取分組制,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因材施教。英語分為3個組,幾個比較吃力的孩子在非母語組由助教負責;大多數孩子在標準組;還有一組是同年級兩個班進度快的幾個孩子單獨一組,西姐就被分在這一組。西姐對閱讀和寫作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在學前班的時候寫了很多配圖的小故事,被老師貼到學校的展覽櫥窗里。我對西姐的學習上採取儘量少的干涉,只是在她感興趣的點上投入了更多的資源。除了每天Kumon練習以外,一周兩次圖書館,還有一本寫作練習冊引導她寫小故事。

這樣一直到了上1年級,我發現Kumon的練習加多了很多複雜的語法內容,和學校教授的英語有了太大的差距,西姐對Kumon的興趣也開始降低。為了在英語方面給西姐提供更適合的引導,我給西姐請了一個私人家教,停掉了Kumon英語的練習。這位老師是位退休的小學校長,愛孩子也很知道怎麼跟孩子交流,平時上課形式也非常多樣化,一起讀書討論,一起做蛋糕寫菜譜,出去郊遊寫詩,編寫舞台劇本,總之內容覆蓋了是與考試無關的所有英語相關內容,這正是我想給西姐提供的。很快西姐和英語老師成了忘年交,她把英語學習當做玩兒,每周都盼望着去上課。 

西姐是班上唯一的中國人,但和同學們非常融洽,不僅交了幾個非常要好的朋友,還被全班選舉當了student council(學生代表)參加討論學校的各項建設。西姐的同學們也都住的很近,都是周圍幾條街的鄰居,家長們非常熟絡,經常會組織playdate,每周會向區政府申請封閉一段街道讓孩子們上街玩耍。英國的小學生活是輕鬆的,每天9點到3點上學,完全滿足不了西姐的求知慾。西姐興趣廣泛且能量無限,下學後的空閒時間多是放在了各種各樣課外班上,學前班和1年級這兩年時間,課外活動一度達到每周13節課,涵蓋芭蕾,游泳,繪畫,戲劇,演講,滑板,童子軍,音樂啟蒙,小提琴,體操,球類,中國文化,橋牌等等,等我單獨開一篇寫寫那些課外班。在這樣一個宛如大家庭的環境裡,溫暖愜意讓人鬆弛,西姐每天高高興興,無憂無慮。期間西姐年級有1、2個小朋友轉學到了周邊的私校,我百思不得其解,放着outstanding的學校不上,別人想上還進不來,你卻退了學花錢去上學?不能理解!

一切看似平靜和諧,卻開始有不和諧音跑了出來。在1年級末的家長會上,我才發現西姐在英語方面突飛猛進的同時,數學卻是一塌糊塗。本來作為理工科高學歷父母,對西姐的數學之前是完全沒有擔心過的,也許是對英語過於投入,或是年齡尚小對數學還沒開竅,西姐的數學在班裡是最低組別的,連只會誇人的班主任也委婉的建議我們在家裡多用些實際例子給西姐建立數學概念。而在英語方面,班主任很高興的告訴我,西姐已經達到至少3年級的水平。可當我問起西姐在英語課上學什麼,老師能給西姐提供怎樣的學術支持,班主任面露難色。她非常誠實的告訴我,學校的教學重點是如何把後進生提高到大綱標準線上,課堂分成3個水平授課已經是盡最大努力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了。曾經學校有過gifted and talented programme,可以允許單科突出的孩子單科目跳年級上課,但是由於財政教育經費嚴重消減,這個項目已經不再執行了,建議我校外尋求匹配資源。

這一次家長會讓我很是沮喪,也打破了我對學校的幻想。我天真的想法是學校管學習,家長管全面發展。公校在課後班上活動甚少也就算了,如果說在學習上也幫不上忙,那還要學校幹嘛呢?這讓我開始認真審視西姐所在這所學校的教育資源和西姐需求的吻合度,也對學校畢業生去向做了些研究。當年6年級兩個班60個孩子,只有3個考去了grammar school(文法中學),剩下的孩子全部大波轟到了周邊的Comprehensives school(普通公立中學)。文法中學類似國內的重點中學,通過小升初11+入學考試進行擇優錄取,為學生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做準備;而普通公立中學則以掌握技能為重點,為學生進入社會做準備。這樣的教育系統在孩子們年僅12歲的時候,就把他們分為兩大類,走向不同的方向,一直受到英國民眾強烈質疑。

Grammar Schools: Who Will Get In

BBC最近拍攝的紀錄片《Grammar Schools: Who Will Get In?》就展現了小升初考試的殘酷,以及孩子們進入兩種學校後的不同命運。

而能否考上文法中學,跟學校是否是outstanding和他的教學成績報告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在6年級末進行的SATs考試是用來評估學校的教學水平的,得出的教學成績報告與教學大綱做對比。而有多少個孩子上文法中學並不是評估學校好壞的標準,所以很多學校並不重視。11+考試在6年級剛開學就開始進行,不僅比SATs考試提前一個學年,難度也比SATs大很多,題目形式和學校授課的風格完全不同。考試內容不僅涵蓋了6年級的課程,有些考題為了拉開差距還涉及到了7年級、8年級的水平。所以,只靠學校教學是完全不可能考入文法中學的!

漸漸搞明白狀況,在西姐進入2年級新學年的時候,我開始認真考慮換學校的問題。雖然西姐只有2年級,但資源和需求的不匹配,畢業出路的渺茫,都讓我覺得必須改變。當時的幾大痛點:1.西姐偏科嚴重,學校資源不匹配,2學校整體學術水平不滿意,3西姐南妹的課後班安排衝突。上私校第一次提上了桌面。當時我對英國私校了解不多,只聽說小班教育,更個體化,學術上比公校超前1年,活動豐富興趣班眾多...我連周邊有幾家私校都不知道,更不要說該如何去比較,去選擇。而距離常規私校7+考試(二年級考試,3年級入學)只最多有4個月了,報名還來得及嗎?準備還來得及嗎?

下一篇:西姐英國求學記:輾轉三所學校的周折和思考(二)

原文作者:馬佳在英國

分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