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姐英國求學記:輾轉三所學校的周折和思考(二)
姐求學第一部分發出來以後(西姐英國求學記:輾轉三所學校的周折和思考(一)),從後台留言和群內討論都感覺出來大家的焦慮。這篇文章的初衷,並不是想傳達焦慮,每個孩子的家庭背景不同,每個孩子的性格天資有別,如何才能發現孩子的優勢項尋找匹配的資源,才是家長最需要關注的。我家老二南妹至今還在公立學校,我對公立學校的教學和資源並沒有過高的估值,在校外會選取合適的活動作為補充,也能達到孩子需求和資源的平衡。西姐的經歷只是個案,希望各位同在英國養娃路上探索的你們,能各取所需,得到一點思考和啟發。
自從決定要西姐去嘗試一下7+的私校入學 考試 ,我就馬上研究起私校評估和入學流程。全英總共有2600家左右的私立學校,英國學童讀私立的比例大約在6.5%左右,在倫敦私立學生達到30%左右。
英國的私校系統和公立學校系統完全不同而且更加複雜。首先按照年齡有3/4-18歲的all through全年級私校,也有3/4歲-11/13歲的prep預備校,還有4-7歲的pre-prep提前預備校!
按照性別又分為男校、女校、混校。按生活方式又分為走讀制和寄宿制兩種。可以看出,整個私校系統為家長和孩子提供多樣性教育資源,可以適應不同的家庭需求。很多家長對進入貫串至18歲的全年級優秀私校獨有青睞,認為這樣孩子就沒有小升初升學的考試壓力,家長也沒有壓力,這確實是一個優勢。但我本人對新奇事物總是躍躍欲試,也認為孩子的興趣和需求隨着年齡和環境會不斷變化,4歲適合孩子的學校不一定10年後還合適,我不介意孩子在不斷跳槽中尋找最適合的學校,或者試錯出不合適自己的學校,這也許是她不斷匹配自身需求必須經歷的過程。
私立擇校
說回到當年私立學校的選擇,我從以下網站和信息渠道篩選出目標學校的。 Independent Schools Inspectorate(ISI) https://www.isi.net/。
私校和公立學校相似,也有它的評估系統,ISI,英國私立學校評估監督機構。全英有超過 1200 所私立學校接受 ISI 的評估與監督。 ISI 的數據庫包含所考察學校的最新報告,以及考察所採取的指標。網站也提供按照郵編搜索周邊私校信息。
私校排行榜
私校成績的評估,可以參考每年各個機構發出的私校排行榜。
關於排名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 排名的來源是衡量排名準確度的最主要的標準 。沒有出處或私人整理的排名不要輕易相信。規模較大的發布機構包括Telegraph、 泰晤士報、Guardian、Tatler Schools Guide、Best-school等等。
2. 排名數據的標準 。私校排名的標準非常多樣化,排名是按照牛劍率、GCSE、A Level,成績是%A*/A還是%A*AB,是男校女校還是混校排名,是住宿還是走讀排名,都需要特別注意。
3. 排名數據的完整性。 雖然大多數私校對排行榜持支持態度,一部分頂尖私校,尤其是幾大公學是極力反對並推出了多項榜單,他們認為這種排行榜讓學校的教育偏離了本來的目的。在這一點上我是很同意的,成績固然重要,但數據不能和教學質量畫等號,學校的規模,入學標準(non-selective或是selective)等因素都需要考慮進去。
排行可以成為擇校的重要參考,但絕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結合獨立評估報告,多方面考察一個學校,才更有可能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適合家長理念的學校。
學校參觀日
9月開始研究私校,正好趕上每年9月到11月間的學校訪校日(Open Day)。錯過訪校日,多數學校也可以單獨預約拜訪。建議大家在訪校之前,用上面我總結的這些網站將要參觀的學校有個大致的了解,事先記錄下感興趣的方面和疑問,帶着問題去訪校,事半功倍。
我先是搜羅了一下家周邊的幾所私立學校,有預備校也有全年級學校,有混校也有女校。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校園氛圍和校園文化,只有通過親身感受,和校長、老師進行面對面的互動,才能判斷自己的孩子跟學校是否“氣場相合”,將來能否融入其中。和在校生深度交流也是考察學校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記得在一次訪校中,我問起帶隊同學的興趣愛好,她說她很喜歡看書、寫故事,但話風一轉:but I‘m expected to be a banker (但我更有可能要去銀行工作),實在是耐人尋味。如果可能,建議儘量帶上孩子一起去訪校,這樣孩子也能有直觀的印象。西姐的性格外向好動、也比較獨立、學術上卻偏科,我個人更傾向於她去一家規模較大、體育科目強、課外活動多、更重視全面發展的學校。西姐主觀意見是不希望換學校,這個我當然理解,但別的學校如果能在她的喜好上提供更好的支持,對她來說還是有吸引力的。西姐很愛看書、愛游泳、也喜歡小提琴,私校的圖書館、游泳池和樂團對她來說是絕對的加分項。帶着西姐轉了幾所學校後,我們把備選學校 按照地點、學生人數、排名、強項、學費、錄取難度、有否校車列了個表 ,經過討論最終把備考學校縮小到了3所。
學校的 Taster Day
西姐申請的這幾所學校里,有一所學校提供Taster Day。所謂Taster Day就是試讀日。學生可以來學校插班到對應班級,一起學習半日或一日,體驗一下學校的真實學習生活氛圍。擇校本身就是一個雙向選擇,親身試課,能有這樣的機會一定不要錯過。
私立學校展會 Independent Schools Show
未雨綢繆有充足時間的家長,不防去參加一下每年的私立學校展會。英國一年一度的“Independent Schools Show”,是英國最大規模的私立學校展會,每年都會有超過200家全英走讀和寄宿制私校參展,覆蓋從3歲到18歲年齡的教育資源,是家長集中面對面和這些學校交流的好機會。今年的展會是在19年11月9日和10日。
私校入學流程
首先需要說的是, 私校招生不受地域限制 。但最近有家長反映,私校也有潛規則,某些頂尖私校鍾情於一些知名的郵編,但這些不能放在檯面上的事情,咱暫且按下不表。常規來講,即使你隔着千山萬水,也是可以報考並被錄取的。但從實際角度出發,雖然會有校車,越低齡的孩子,越需要考慮就近入學。
私立入學點一般是 3歲+,4+,7+,8+,11+,13+,16+ 。多數私校按照這些入學點安排入學考試招生,但不排除其他年級偶有插班名額。當年9月入學的學生,前一年年底前報名截止(以各私校官網為準),當年1月考試。報名請趕早,有些私校有名額限制,比如報滿200人就提前截止報名。7+是大多數預備校的入學點,也是私立小學入學競爭最激烈的考試。
私校入學考試內容和方式由學校自主制定,從考試方式上可以看出一所學校的招收學生的風格。學術性強的私校以考試難度、考捲成績為依據,有的連面試環節都省略了。綜合素質型私校則多採用全面考察,綜合評估的方式,內容包括學術試卷,團隊協作能力考查,面試等。 西姐參加的其中一間私校的考試,半天時間考了數學、英語、寫作、在體育館分組活動一下,大概是看下團隊協作能力,之後就結束。而另一家私校的考試是深度版的試課日,考生從早上8.30到下午4.00一天的時間內進行各科考試並接受老師的觀察。部分時間和相應班級一起上課、活動,部分時間做了數學、英語、寫作的試卷及面試。同時,校長約定時間和家長見面,了解孩子的情況、家庭背景和教育理念。這更像是一個相親的過程,雙向考察,更精準的鎖定對方,但這種私校備考也是最難準備的。或許本就該本色出演,才能找到真愛。
與新學校的結緣
具有”相親儀式”的這家私校,西姐對它完全不陌生,很早以前西姐在這所學校參加過周末的中文學校。她對學校最早的印象停留在周末看到大姐姐們在操場上訓練,游泳館訓練。後來我才了解到,學校在體育方面是非常有競爭力的。參加過試課日後,西姐表示非常喜歡這裡的老師和同學。單方面的喜歡是第一步,學校也得喜歡你才成啊!可怕的是,這所學校的7+考試出奇的早,9月訪校報名後,11月底就要考!試!了!
緊張的2個月複習後,就迎來了西姐第一場半裸奔應考。她考試的同時,我也和校長進行了會面。之前從這所學校的幾個媽媽口中得知小學部校長的口碑非常的好。見面發現果然校長是個非常有親和力的人, 我們聊到西姐為什麼要轉學,她的興趣愛好,家長對她、對學校的期待值 ,學校能給孩子提供的資源和環境,個性發展等等。很愉快的一次交流,我從心裡覺得這會是很適合西姐的一所學校,但校長提到這次7+錄取比例是8:1,到底西姐能否考進還是個未知數。
大概過了10幾天的時間,我接到學校打來的電話,這大概是我接到過的最像過山車一樣的電話了。老師先把西姐誇了一翻,協作能力好,很快和小朋友打成一片,閱讀能力非常好,英語、寫作都非常出色。隨後話鋒一轉,數學考試不是很理想。我心想,壞了,數學本來就是西姐的弱項,雖然惡補了2個月,看來是沒見效果。老師接着說,西姐考數學的時候就做了兩、三道題就舉手了,說自己做!完!了!老師跟她再三確認,人家就是不做了,要求去對面圖書館去!看!書!
我記不得我是怎麼接的下句的,這也太西姐了!西姐一向是個非常自我的人,之前老師給她的評語寫到西姐做事專注力極強,但專注的時候不希望被打擾,經常上課我行我素。這回好了,考了一半數學去看書了!當時我的心情就跌倒了谷底,老師又說,雖然西姐的數學試卷不理想,但從各項考察來看,西姐是個邏輯性很強,數學有潛力的孩子,綜合考慮,認為西姐會很好的融入她們的學校,歡迎西姐成為學校的一員!
我放下電話,半天沒反應過來。感激老師們的全面細緻的考量,不僅能看到孩子的強項和潛力,還能考慮到孩子小、心智不成熟,如此的包容,跟西姐真是絕配了。當然,高興歸高興,我和西姐也進行了嚴肅的對話,考試是體現個人能力水平的方式,放鬆考試是對的,但認真對待,發揮出真正水平才能表現出真實的自己,對自己對老師都是一種尊重。
拿到第一個offer,心理平靜了一大半,但問題緊接着就來了。學校要求12月底之前確認是否接受offer,並交押金!而當時另外的學校還未考試!這就是說不可能在不交押金的情況下進行擇校,如果選擇了另外的學校,押金就丟了。無論怎樣,這所和西姐對上眼的學校必須是備選之一。而命中注定,另外一所學校未能考上,就此塵埃落定。二年級夏季學期我給西姐就讀的公立小學發了轉學通知信,新學校又邀請西姐去學校上了一天課,熟悉了一下老師和同學們,暑假放假回來,三年級的西姐就去新學校報到了!
備考
想寫的每一部分都是一個大話題,我把備考單獨拿出來給大家說一說。西姐備考的時間不多,2個月,怎麼安排?
首先,無論有多長時間備考,都要了解7+考試的水平要求。每個學校的要求都不一樣,一般學校都會給一個大的框架,比如說考mental math, comprehension,writing,verbal reasoning, non-verbal reasoning等等,考試範圍不超過2年級大綱範疇。一般來講,私校二年級1月份的考試,內容覆蓋二年級大綱範疇及三年級的一部分內容。
在英語方面,考察的是閱讀理解和寫作。西姐英語水平尚可,但寫作上需要加強文章結構。之前是無邊際的天馬行空的創作,而考試需要文章結構有一定的框架,開頭、中間、結尾,文章形式也多以命題作文為主。對於華人家庭的孩子來講,在英語寫作方面如果家長不能指導,請個英語私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最重要的是平時大量的閱讀來培養對文字的敏感度和詞彙的積累,這是短期備考無法達到的。平時每天讓孩子寫兩三句話的日記,每天堅持讀書,這些積累就像是做一把刀,而備考的英語寫作老師就像一塊磨刀石,如果刀還沒有,光有磨刀石也收效甚微。
因為時間緊迫,我來不及讓西姐一個個過2年級大綱的知識點,所以採取先評估,找漏洞,再填補的方法。我先讓西姐做了2-3份各科的7+考試卷,對西姐的薄弱知識點有了大致的了解,把這些知識點做個學習計劃表,確定好每天的學習計劃;再參考大綱按照學習計劃逐個知識點的攻破,拒絕大量刷題,對症下藥。我曾經也寫過用Schofield & Sims習題冊搭配ixl大綱題庫的方法 網紅Schofield&Sims習題冊使用手冊。把Schofield & Sims習題冊換成7+試卷搭配ixl題庫查漏補缺同樣適用。
Verbal和Non-verbal reasoning是西姐在公立學校沒有接觸過的,不過市面上的各項備考材料習題冊很多,能找到的各個學校的7+考試例卷也不少。建議有時間去書店親自翻一翻這些練習冊,同樣科目和年齡段的不要重複購買,要根據孩子的情況有目的的做題,西姐有些書買回來就做1、2個章節。這裡推薦幾本西姐用過的7+備考習題冊:
首先是按照年級分冊的CGP系列,分數學和英語,按照大綱要求,有解題過程和相應習題,適合每個知識點的教學和練習。
另外一個推薦的系列是Bond系列。Bond系列有四大分類,English, Maths, VR, NVR,也是按照年級分冊。這也是7+考試涉及到的,熟悉VR和NVR的題型以後,對這類題的正確率會明顯提高。
這兩套題配上Schofield & Sims的Mental Arithmetic和ixl的題庫,還有幾個私校的7+試卷,題量上足以。這麼多題千萬不要一股腦全都扔給孩子,做題前儘量規劃好,找到每天做題數量的平衡點,循序漸進。
學習是份苦差事,尤其是備考刷題,孩子小,專注時間短,推的太緊反倒適得其反。解決這個辦法我採用過幾個小技巧:
1.目標一致。家長和孩子儘量談清楚考試的原因,讓目標學校成為孩子備考的動力。就像去年養娃那些事舉辦的7+家長分享會中Ella所說,全家總動員是需要的,當你和孩子的奮鬥目標是一致的,才是互助相惜的隊友,形成高效的合作。
2.花樣搭配。每天做題各科目知識點搭配交換着來。有些私校考試中的團隊合作會有桌遊和puzzle的遊戲,平時做題中也可以穿插這類遊戲換換腦子。
3.動靜結合。運動是最好的放鬆方式,每天保證一定的運動量,事半功倍。每天做題量相對固定,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4.做題要計時。試卷是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孩子在平時需要知道時間的概念,更要培養專注做題的能力。試卷的正確率增加或用時減少,或相同時間內做完了更多的題目,都值得表揚和鼓勵。
5.錯題庫。做完的習題一定要判,錯題搞懂,寫在錯題本上。錯題庫是最高效提升正確率的途徑。出門在外帶着錯題本,零碎時間都可以利用起來。
6.生詞卡 。不會的單詞可以用單詞本或者單詞卡記錄下來,便於攜帶,反覆記憶。關於單詞記憶,西姐從3年級開始有計劃的學習,我會專門分開一章寫一寫單詞學習法。
西姐第一次備考轉學經歷我就寫到這了。3年級西姐進入這家4-18歲all through的女校,排名不高但氛圍很好。全班24人,每個年級2個班。每天西姐早7點半坐上校車,晚4點半才能到家。
西姐是如何適應好這所新學校?私立和公立學校的差別真的很明顯嗎?轉學的初衷真的全部實現了麼? 請期待下集。
原文作者:馬佳在英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