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邦利
“疫苗之殇”后还相信疫苗吗?看英国政府是怎样监管疫苗的

“疫苗之殇”后还相信疫苗吗?看英国政府是怎样监管疫苗的

这几天朋友圈被“疫苗之殇”事件刷屏了,原本淡定的麻麻圈更是被炸开了锅,骂的骂,怕的怕,尤其是最近才为宝宝注射了疫苗的麻麻更是一度恐慌,恨不得从此不再与疫苗有任何瓜葛,有的麻麻甚至开始以“从来不给孩子打疫苗”为傲。

英国疫苗

然而,本次山东的“疫苗之殇”事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某些媒体“趁火打劫、煽动谣言”,吸引点击,将事件无限延伸,越扩越大,导致麻麻们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力,疫苗到底打还是不打?真的有报道的这么可怕吗?

“疫苗之殇”后我们还应该继续相信疫苗吗?

美国科学会认为:接种疫苗是最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可以预防疾病、残疾和死亡。不夸张地说,疫苗是让世界变美好的伟大发明,多少疾病的发病率都因为疫苗的出现显著降低,疫苗救了多少孩子的命。多少官方媒体、科普达人、社区健康工作人员费尽口舌,用多少年的科普、宣导,才让“打疫苗防病”这件事情成为共识。

那么各大媒体层出不穷报道的疫苗事件,是不是人人都会遇到呢?有这样的案列,我们是不是就不打疫苗呢?再回到事情的本质:任何药物、疫苗、治疗行为都存在副作用(欧美国家也不列外)。“打疫苗可能会致残”就跟“上街可能被车撞死”一样,存在,但是概率很小很小。简言之,一切脱离了概率谈风险的行为都是危言耸听。人说吃饭可能会被噎死,喝水有可能被呛死,我们是不是就不吃饭不喝水了呢?

国外是不是就没有类似的疫苗事件发生呢?1974年,英国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发表了一份关于伦敦患儿的报告称,在接种百日咳疫苗后发生36例神经系统反应,媒体的持续报道导致疫苗接种工作中断,公众丧失信心,大量家长放弃为孩子接种疫苗,英国政府花了三四年的时间,做了极大的工作,才渐渐挽回公众的信心。

然而,针对疫苗中可能出现损害的情况,英国政府于1979年出台了《疫苗损害补偿法》,由国家补偿受损害的家庭,并且赔偿逐年提高,金额从最开始的1万英镑,一步步提高到12万英镑。

面对疫苗事件,我们一方面要呼吁政府加强管制,像欧美国家一样尽快完善应对疫苗副作用的补偿机制,另一方面更应该理性看待疫苗:不要因为一些小小的概率事件就让人们对疫苗失去信心,退回到不打疫苗的时代,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英国儿童疫苗

看英国政府是如何监管疫苗的?

再回过头看看本次“疫苗之殇”事件:当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还记忆犹新,现在又掀起疫苗事件,民众对政府的信心从何而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疫苗的国家,疫苗管理制度竟然如此薄弱,成为了最不让人放心使用疫苗的国家,令人心寒。

英国政府于1948年实施 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 医疗体系,不断完善,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此方面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全国所有疫苗由卫生部和药监局实施非常严格的监管,由NHS,即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来执行。

第一步:生产企业的审批

什么样的企业有资质生产疫苗是疫苗管理中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对此英国政府的选择严苛程度很少有国家能企及。

在英国药品行业协会登记的成员有64家,而其中仅7家获得了英国卫生部的疫苗生厂商资质。数量之少,原因有二:第一,英国卫生部设有专门的疫苗资质审查、管理机构。要取得生产资质,必须通过严格考核,如研制能力、生产设备、资金等,标准非常严格。

第二,英国提供全民免费医疗服务,英国卫生部是欧洲最大的疫苗采购方,每年用于采购疫苗的资金超过2亿英镑,英国民众所需的全部疫苗都由英国卫生部统一采购。由于英国卫生部是唯一的买家,垄断的购买力使其在与疫苗生产商的谈判中具有很大发言权,其签订的合同价远低于生产商公布的市场价。因此,英国上市的疫苗品种越来越多,而疫苗生产商的数量却越来越少。英国卫生部强大的定价能力让疫苗生产利润趋薄,使得许多企业退出该领域。另外英国还尽量避免某种疫苗只能由一家企业生产的局面,防止出现短供的状况。

第二步:上市前的检测

英国的“药品及保健品监管署”和“保健署”负责监管疫苗的安全性。英国要求包括疫苗在内的生物产品,每一批次在上市前都要进行质量和有效性检测,只有通过该检测才能获批入市。检测分两个层次,首先由生产商自测,然后由欧盟认可的几家官方药品检测实验室其中的一家再次检测。

第三步:存储及运输的安全性

本次山东疫苗事件最严重的问题其实就是运输存储的问题。而在英国,这是非常严格把控的一关,光对于储存及运输冰箱的质量性能就有很高的要求,并且还要对温度等情况做记录,严格杜绝变质的流入市场。储存时要求至少一周检查一次,对于过期的疫苗一律视为不合格疫苗,另作处理。

就是在我国出问题的运输环节链上,英国卫生部制订了长达17页的储存运输手册,就每个细节做出非常细致的规定。其中还明确指出疫苗必须储存在2-8摄氏度之间,储存疫苗的冰箱为特定冰箱,并非常规冰箱,每个冰箱都有序列号,能查到储存的每款疫苗,并做了细致的记录和追溯系统。每一家疫苗仓库不能储存超过4周的疫苗。

每年英国NHS在疫苗上花费2000万英镑。一台特定储存疫苗冰箱就投资了600-1200英镑。一个有效的运输储存箱成本就要300英镑。

作为一个妈妈应该如何看待疫苗事件?

这又让我想起前不久看的日本著名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低智商社会》一书,本书是他关于近年来日本社会发生的种种智商衰退现象的见解,正如书中所说:当下的电视等媒体正在把人们引向“低智商社会”的深渊。日本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就了诸多低智商现象,诸如:蒙混百姓的不作为官僚越来越多;只做纸面文章应付大众的各大媒体;“偏差式教育”下的孩子们的智商倒退;只知网上搜索而不去思考的年轻人……基本不会思考的日本人,真的能在21世纪继续很好生存下去吗?而这些,是不是当下中国面临的现状呢?

人们过于被动地不加思考地接受媒体传达的一切信息,尤其是当下自媒体兴起之后,每天都被各种谣言轰炸,大家已经失去基本的判断力,也是因为如此,我们才会被朋友圈今天一个“草莓瘟”,明天一个“假奶粉”,后天一个“××药物会致命”的谣言吓得要死要活。

“疫苗之殇”事件总结

做为媒体:尤其是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发声,媒体人在追热点吸引粉丝的时候,可以在标题、行文上不断创新,但应该心存敬畏,注重事实,保留基本的底线,这是最起码的社会道德和良知。

做为读者:保持理性,找回最基本的判断力和思考力!

因此:理性看待疫苗事件,因为一些小小的概率事件就让人们对疫苗失去信心,退回到不打疫苗的时代,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分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