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喂养】宝宝厌奶厌食怎么办?
什么是厌奶?厌奶有哪些症状?如果你家宝宝符合以下任何一条就有厌奶、厌食的趋势。
1. 看见奶瓶、奶头或者饭碗、围兜就哭闹,硬塞也不吃;
2. 白天醒着不肯吃奶,晚上睡着了才能喂点迷糊奶;
3. 边吃边玩,一个声音就被干扰停止吃奶;
4. 摇头、用手推开、哭闹;
5. 变着花样做辅食,还是不愿意吃。
厌奶和厌食有关系吗?
有些母乳的宝宝会出现只吃母乳不吃饭的情况,很多妈妈迫于这个原因忍痛断奶,其实大可不必。一般来说,只要排除病理情况,厌奶就不会厌食,厌食就不拒绝喝奶,厌奶和厌食不会同时出现的。说白了就是除非你家宝宝生病了,不然不会又不喝奶又不吃饭,用崔神的话来说:孩子又不是傻子,不会把自己饿坏的。所以,如果只是生理性厌奶或者厌食,妈妈给予理解和正确的引导,宝宝会慢慢恢复正常饮食习惯的。
什么是病理性厌奶、厌食?
宝宝讨厌进食主要有二大原因:病理性和生理性,首先排除是不是病理性问题,然后再考虑生理性问题。
病理性常见原因如下:
1. 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又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如果经常病理性反流不单是影响喝奶,还容易合并为吸入性肺炎和窒息等问题。
2. 积食消化不良
积食是宝宝吃太多,腹部胀满,食物停滞腹中引起的肠道消化不良的胃肠疾病,有口气,排便困难和大便干燥酸臭。
3. 感冒、发烧、出牙
出牙会引起牙龈疼痛,严重还会引起发烧,而感冒也是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疼痛,这些都会导致宝宝拒食的可能性。
4. 缺铁、缺锌
宝宝在六个月后,子宫里带来的铁质已耗尽,而母乳含铁量非常少,所以第一口辅食一定要强化铁的米粉。而早产儿则需要出生就补充铁剂。缺锌会引起食欲减退,一岁后宝宝可以适当的补充锌元素,但效果因人而异。
5. 肌张力低下
肌张力低会导致吸吮障碍,咀嚼肌没有力气来完成吸吮这个动作,这个情况很少见,只出现于一些早产宝宝或者是脑损伤宝宝。
什么是生理性厌奶、厌食?
生理性原因就是父母在喂养方面的细枝末节,导致喂养时让宝宝有不舒服的体验,而每天不断持续、强化,最终让宝宝产生了“吃东西会让我不舒服”的感觉,从而开始排斥。
1. 吐奶溢奶
宝宝吐奶的原因很多,胃食管反流、喉喘鸣、吃太多都容易引起吐奶,如果长期吐奶,宝宝就会把“喝奶让我很难受”联系起来,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厌奶的情况。
2. 喂奶环境
三个月后的宝宝因为视听发育,开始对周遭的一切都新鲜好奇,喝奶的时候旁人一个声音一个动作都会干扰到喝奶,从这个时候开始,进食的氛围就开始起作用了。
3. 喂养方式
母乳断奶、更换奶瓶、强迫进食都有可能会给宝宝带来不好的体验。
4. 喂养敏感
添加辅食后,宝宝会逐渐出现对味道、食物质感的挑剔和选择,妈妈们也可以多花心思在辅食的选择和制作上。
5. 生长发育
经过一段时间猛涨期后身体会有一个自我调节阶段,如果你的宝宝这段时间吃的比较多,要做好准备可能过段时间会吃得比较少。
6. 精细喂养
担心宝宝牙没长齐,长时间进食质地柔滑的流质食物,阻碍了宝宝咀嚼肌的锻炼,会导致宝宝对食物形状的挑剔,还会导致流口水,发音说话晚的情况。
厌奶和厌食要持续多久?
病理性厌奶厌食肯定是先治疗病症。而生理性厌奶、厌食期一般会维持几天到两周左右,如果长期不能给予正确引导,当宝宝的生理性厌奶、厌食转变为心理性厌恶,吃饭就会难上加难,也是为什么有些几岁的宝宝吃饭还那么伤神的原因。
最忌讳的进食方式
1. 强迫打骂
两个实例:JOJO有次生病不吃药,在我强迫灌药后,胃食管反流嗷嗷狂吐,导致病好后好几天都不愿意喝奶。而我小时候因为嫌鱼腥不愿意吃鱼,也在父母的强迫下含泪吃了一口,结果排斥的心理让我反胃呕吐,从那以后父母再也不强迫我吃了,而我,至今都很讨厌吃鱼……
2. 追着喂饭
遥望我们父母小时候那个年代,家里孩子多,一个人围着几个娃,谁有空追着孩子满大街喂饭?再回头看看现今,国内大部分独生子女小公举、小皇嗲,几个人围着一个娃,生怕娃少了一根头发,不吃就跟着屁股后面追,常常是一碗饭吃几个小时,饭菜凉了,孩子也磨皮了,最后也是不了了之,长期以往,孩子边吃边玩的坏习惯也养成了。
3. 零食不断
因为孩子不好好吃饭,爷爷奶奶背地里常常塞给孩子小零嘴,总以为酸酸甜甜开胃口,其实只能惯坏孩子的胃口,而且长期吃零食零嘴毫无营养,对牙齿护理也不好,这个坏习惯一旦养成就需要花更多精力和孩子斗智斗勇,孩子被约束,自然也会产生抗拒心理。
如何改善厌奶、厌食症状
1. 新生宝宝注意维生素D的摄入,六个月后的宝宝注意铁质的摄入,一岁后的宝宝不爱吃饭,适当适当适当的补充点锌也无妨,如果有积食症状别忘了益生菌。推荐文章:益生菌哪个牌子好
2. 了解自家宝宝爱吃的、健康的食物,避免宝宝排斥的食物和垃圾食品,还有烹饪方法也很重要,不要过于精细喂养,阻碍宝宝咀嚼发育。
3. 养成坐餐椅用餐的习惯,或许你家宝宝会排斥餐椅,但这个问题对于我来说就如同安全座一样,是原则问题不会妥协。坐餐椅真真是越早训练越好,宝宝六个月添加辅食后就可以坐餐椅了。其次,餐椅除了可以让宝宝自己学习吃饭,还很大程度上避免追着喂饭的坏习惯。
4. 尽量保持在安静轻松的环境氛围下进食,保持宝宝好心情他的配合度会高很多。如果宝宝实在不愿意,也别再勉强,即便是宝宝饿一顿两顿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相反,强迫和打骂才会让他更加拒食。
5. 养成一起用餐的习惯,让宝宝和家人一起开饭,让他感受到吃饭的氛围,享受自己动手用小手抓食物吃的成就感,由环境影响他来增加他吃饭的兴趣。
6. 宝宝有一个练习抓握的敏感期,用小手去触摸捏握食物的质感手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过程。当宝宝学能用手抓握物品后就可以引导孩子自己拿奶瓶、饮水杯等,父母干预阻止,只会延迟宝宝的动作发育。当然,不要期望一个已经厌奶的宝宝主动抱着奶瓶仰头豪饮。
7. 保持宝宝规律的作息下,增加宝宝的活动量。运动体力消耗快,有益促进食欲,比如爬行,学走路,玩耍跳跃都是消耗体力的。
帮宝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除了选择食物、安排规律,还要尽量创造一些机会让宝宝自己动手去尝试吃饭,主动喜欢上吃饭的氛围。不要强迫,那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是人的本性,如果长期在被迫状态下进食用餐,会引起宝宝心理性厌食,即使身体饿了也没有吃饭的欲望,从而会影响正常的健康成长。要让宝宝在保持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再进食,氛围和心情非常重要。
喂养问题和教育问题相同,良好的习惯归功于一开始就给宝宝建立良好的基础,是朝夕日积月累的结果,如果妈妈们遇到问题了才觉悟该纠正宝宝,才知道学习育儿的重要性,奢望用一个招式立马扭转乾坤,一个方法就让恶魔宝宝变为天使宝宝是不太现实的,良好的引导也需要耐心+坚持,才能一点一滴看到孩子往好的方向在变化。
推荐阅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