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奶粉是浪費錢嗎?
最近,媽媽們也許看到了新聞大大的標題寫着「配方奶粉完全是浪費錢」,心裡不免疑惑這是個什麼情況啊。
事情的經過
事情緣起Daily Mail的一篇文章《Are parents being conned? Doctor claims babies DON』T need follow-on formulas and many of them are 『simply a waste of money》(譯:父母被騙了嗎?醫學專家稱寶寶不需要2段奶粉,大多數父母都在浪費錢。)被國內各大媒體援引,搞得沸沸揚揚。

文中澳大利亞公共衛生協會昆士蘭分部部長,澳大利亞領先的醫學專家保羅.加德納(Paul Gardiner)指出2段奶粉就是浪費錢,父母可以繼續使用較為便宜的1段奶粉到12個月,然後喝全脂牛奶或者一直母乳。
這篇文章很長,卻並沒有分析為什麼2段奶粉沒有必要,沒有營養證據支持,只是把世衛組織和澳大利亞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委員會(NHMRC)的觀點拉出來:世衛組織的觀點是基於母乳和配方奶粉的營養比較而言,認為6個月以後的嬰兒還應該繼續哺乳,母乳有更多的必須脂肪酸、鐵、鋅和維生素B。NHMRC的觀點基本一致。
這篇文章花了大量篇幅來說澳洲配方奶粉短缺,價格不斷上漲以及原因,並沒有更多的營養學證據顯示2段奶粉有多麼不必要。下面我們就這篇文章的主要觀點進行分析。
優先選擇母乳
在營養成份方面,母乳和配方奶粉相比,除了不含有維生素D,其他各方面有明顯的優勢。母乳的安全性也大大優於配方奶粉,無需擔心奶源、生產工藝、生產技術和流通環節等問題,所以,半歲以前最好純母乳餵養,半歲後把母乳作為均衡膳食的一部分餵養到兩歲。

但是現實的情況並不是很理想,有些媽媽因為身體原因、服藥、工作等原因不能母乳,還有些寶寶因為代謝方面的疾病不能喝母乳,遇到這樣的情況是必須選擇配方奶粉支持寶寶健康發育的。
6-12個月寶寶要不要喝2段配方奶粉?
配方奶粉發展至今,完全能夠提供寶寶生長發育的全面營養。文章所持的觀點是可以喝廉價的1段奶粉到1歲。這裡面有兩個信息:2段比1段廉價,2段營養和1段營養一樣。
2段和1段價格一樣
除開促銷的情況(促銷的時間不定和各大賣場促銷也不一樣)我們發現各大奶粉官網上的1.2段奶粉的定價都是一樣的,諸如英國牛欄、英國愛他美、荷蘭諾優能(荷蘭牛欄)、英國惠氏。
1段和2段營養成分不一樣
配方奶粉是根據寶寶每個階段不同的發育特點和配方奶粉在整個膳食中的不同作用而科學設計的,兩個階段很多營養元素的量(例如鐵元素、鈣元素和DHA等)都是不一樣的。
比如鐵元素,0-6個月的寶寶體內有胚胎時期儲備的鐵元素,6個月以後的寶寶已經把儲備的鐵元素消耗殆盡了,這時寶寶就需要更多的鐵元素。我們會看到英國牛欄的1段和2段的鐵元素含量分別是0.53毫克和1毫克(每100毫升奶液)。

綜上所述,如果不能母乳餵養,寶寶還是應該選擇營養價值和發育特點匹配的2段奶粉。
1歲以上選擇配方奶粉還是鮮奶?
文中還提到1歲以上可以喝鮮奶,沒有必要買奶粉。我們知道1歲以前的寶寶是不能消化鮮牛奶的,那麼1歲以後可以喝鮮牛奶嗎?答案是可以的。
國內的生鮮乳能不能給寶寶喝?
澳洲的畜牧業發達,所產鮮奶放心可靠,澳洲寶寶在一歲以上喝本土鮮奶,完全沒有問題。但是我們看看國內的情況,我們國家的畜牧業還以散養為主,發展乳業也就幾十年的歷史,生鮮乳的標準國際上最低。舉兩個例子,第一:菌落標準,目前國內生鮮乳對菌落要求是每毫升200萬個以下,比美國、歐盟和澳洲的20萬的標準高出整整10倍。第二:蛋白質含量,我國的標準是每100克蛋白質不低於2.8克,遠低於發達國家平均3克和歐洲、澳新優質奶源3.5克的標準,如果你選擇喝國產鮮奶就意味着喝的是菌落超標、營養價值低的產品。更別提國內普通加了香料和添加劑的牛奶了。看完上面的分析,我們要不要給寶寶喝國內的新鮮牛奶呢?答案不言自明。
進口的生鮮乳能不能給寶寶喝?
這個要看情況,因為中國的生鮮乳准入標準低,所以很多原本在本土的好鮮奶運到國內來也屢屢爆出質量問題。國外生鮮乳為了節約運輸成本往往是船運運到中國,這個時間差不多一個多月,然後海關檢查,到消費者手裡三個多月就過去了,另外,在氣溫高的時候,船運的集裝箱溫度控制得好,可以做到30度,控制不好的60度高溫都有,在這麼高的溫度下,運到國內的鮮奶出現問題的風險很大。
進口的生鮮乳本來是很好的,但是運到國內後,有些不可控因素存在,而對於嬰幼兒食品來講,安全是第一要素,綜合分析,國內的寶寶還是喝配方奶粉比較好。等稍大些後,耐受能力有所增強,在喝鮮牛乳也不遲。
從上面的分析看來,對於國內大部分寶寶而言,買配方奶粉並不是浪費錢。最後,提醒精明的媽媽們看到諸如此類的文章的時候,不要人云亦云,要冷靜分析,並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來分析,才能撥開雲霧見真諦。
推薦閱讀: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