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邦利
【John Lennon】關於約翰·列儂

【John Lennon】關於約翰·列儂

約翰·列儂(John Lennon),作為披頭士樂隊(The Beatles)的創始成員和靈魂人物,他的名字在無數樂迷心中就是無與倫比的精神符號,讓無數人為之瘋狂。無論是前期還是後期的作品,"Made by Lennon"深深地投射出他的人生軌跡,他的作品就是他的人生。

特別是他和洋子結婚以後,創作風格畫風突變,甚至有的樂迷都無法接受。不過列儂依舊堅持自我,將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融進歌中,希望和懂他音樂的人一起分享他對生活的感悟。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普及一下列儂的人生,幫助大家理解他的作品。

身世背景

列儂出生在二戰時期的英國利物浦,他最早的名字是約翰·溫斯頓·列儂,取自他祖父約翰· 傑克·列儂和當時的首相溫斯頓·邱吉爾的名字。他的父親阿爾弗雷德是一位愛爾蘭裔商業海軍(Merchant Navy)船員,經常出海,列儂出生時他便在海上漂着。

約翰列儂小時候

在列儂四歲的時候,阿爾弗雷德因擅離職守被軍隊開除,然後銷聲匿跡,並停止向家中支付生活費。六個月後阿爾弗雷德終於回來了,並表示他想重新回歸家庭,但這期間列儂的媽媽茱莉亞和她的戀人鮑比·迪金斯(Bobby Dykins)開始了同居生活,並且已經懷有鮑比的孩子。

一場奪子之戰一觸即發,阿爾弗雷德想讓列儂和自己住在一起,並打算將他偷偷帶到新西蘭定居,但由於茱莉亞捨不得自己的孩子離開,及時戳破了阿爾弗雷德的陰謀。最後他們不得不把選擇權留給列儂,猶豫再三的列儂最後還是選擇了和自己母親生活在一起,但也因此,他在此後的20年間沒見過自己的父親一次。

後面由於一些其他原因,列儂11歲之前都生活在他的姨媽家中,茱莉亞只能定期去看他。童年被拋棄的不幸經歷成為列儂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陰影,但同時它對列儂的音樂作品的影響頗深,列儂晚期作品的靈感大多來自童年的經歷。

約翰列儂

列儂自11歲起便常常拜訪母親在布魯姆菲爾德路1號的住處。在那裡,茱莉亞為他播放貓王的唱片、教他彈班卓琴、彈奏胖子多米諾的歌曲《Ain't That a Shame》給他聽,為列儂的以後音樂道路作了鋪墊。

在列儂16歲時,茱莉亞給他買了一把加羅頓冠軍牌(Gallotone Champion)吉他,這也是列儂的第一把吉他。在列儂眼中母親茱莉亞就是他的繆斯女神,但是在他17歲時,茱莉亞就因車禍離開人世。

感情生活

在娛樂圈這個名利場中,列儂的感情生活還算比較簡單,他擁有過兩段婚姻,真正能和他聯繫到一起的女人也就只有前妻辛西婭·鮑威爾、小野洋子(Ono Yōko)和龐鳳儀。為了披頭士樂隊的發展,列儂的第一段婚姻長期處於地下沒法公開,因此相比辛西婭,列儂和洋子的那段感情更加轟動,但由於是婚外情,也受到了很多的吐槽。至於和龐鳳儀的感情,世人似乎都選擇將其遺忘。

約翰列儂和洋子

辛西婭·列儂是列儂的前妻,兩人於8月23日在利物浦愉快山(Mount Pleasant)登記結婚。當時披頭士樂隊的經紀人愛普斯坦擔心已婚的披頭士成員這一概念會疏遠歌迷,讓列儂夫婦將結婚一事保密,甚至在結婚當日的晚上,他都有演唱會要出場。兒子朱利安出生時,列儂正在巡演途中,直到三天後才見到自己的新生兒。自從列儂開始吸食LSD(一種毒品),她和辛西婭的關係越來越疏遠。1968年夫妻二人更是雙雙出軌,給這段婚姻劃上句號。

說到列儂就不得不提小野洋子。這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日本女人,是列儂一生的最愛,他為了洋子毅然和辛西婭離婚,甚至不惜和樂隊兄弟鬧翻。

列儂和洋子在1966倫敦藝術展上相識,他被洋子的藝術作品深深吸引,然後兩人墜入愛河。在列儂1968年創作的歌曲《Julia》中多次提到「洋子」(Ocean Child)。之後列儂在辛西婭在希臘度假時,造訪了洋子的家,並徹夜錄下了實驗音樂專輯《Two Virgins》。據他後來回憶說:「兩人一整夜都在錄音,但在黎明時,兩人最終還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愛意發生了關係。」

約翰列儂和洋子

後來列儂離婚和洋子結婚,婚後洋子經歷懷孕流產,終於在1975年,兩人的孩子西恩(Sean)出生。此後列儂履行了在孩子出生前給洋子的承諾,隱退樂壇,開始當起了奶爸。小編在另外一篇文章中《約翰·列儂、小野洋子,在錯的時間遇見對的人》中扒了很多關於列儂和洋子的八卦,感興趣可以去看看喲。

音樂歷程

1956年9月,十五歲的列儂創建了一支噪音爵士樂隊,叫採石工人(the Quarrymen),得名於採石坡高中(Quarry Bank High School)。到1957年夏天,採石工人樂隊已演奏了「一系列生氣勃勃的歌曲」,歌單上一半是噪音爵士樂,一半是搖滾(Rock and Roll)。同年7月6日,樂隊的第二次演出在聖彼得教堂的花園慶典上舉行。

1963年初,披頭士在英國取得了主流商業成功。他們還登台了皇家大匯演(Royal Variety Show),觀眾有英國女王和其他英國王室成員。在演出期間,列儂還拿觀眾開玩笑:「為下一首歌,我想請求你們的幫助。坐在便宜位子的人,請拍手……其他人,請搖動你的珠寶首飾。

1967年發行歌曲《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時代》雜誌稱讚了其「驚人的創造性」。樂隊裡程碑式的專輯《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也在同年發行,其中列儂的歌詞已和列儂-麥卡特尼早期創作的簡單情歌截然不同。

約翰列儂

1969年9月列儂退出了披頭士,並在1970年發布了充滿個人情感的首張個人專輯《約翰·列儂/塑膠小野樂團》,裡面收錄了《God》、《Mother》、《Working Class Hero》和《Power to the People》,其中在《Mother》這首歌曲中列儂直面了兒時被拋棄的悲慘經歷,並傾訴了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1971年在紐約定居後,列儂錄製了專輯《牆與橋》(Walls and Bridges)。

在1974年列儂收穫了他生前唯一一支單飛時期的冠軍單曲——《無論什麼讓你度過黑夜》(Whatever Gets You Thru the Night)。

1980年12月8日,對整個世界來說都是一個不幸的日子,列儂在紐約的寓所前被一名狂熱的美國男性歌迷槍殺(據說嫌疑犯是塞林格的死忠粉,在被逮捕時還在看《麥田的守望者》),死時年僅40歲,舉世震驚,搖滾樂壇從此失去了一位天才級巨匠。

列儂的一生充滿矛盾碰撞的傳奇色彩,沒人會否認他是一個音樂天才。他創作了無數經典歌曲,至今為人傳頌。但同時他身上有着藝術家的桀驁不馴,有時甚至演變成狂妄自大,如他曾經放出豪言:「披頭士要比耶穌還火一些。」他是一個對愛情十分認真的人,甚至為了愛情拋棄了自己的結髮妻子;他是披頭士的創始人,但最後卻眼睜睜看着樂隊解散……

列儂風趣幽默,他的歌聲從不會讓人感到壓抑,即使童年生活悲慘,也從不悲觀厭世。他熱愛音樂,因此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它,他用音樂表達自己的心聲,也用他的歌聲撫慰了世界上成千上萬歌迷的心。讓我們一起緬懷這位天才搖滾音樂家吧。

分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