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高等教育的4大差異
很多人在對比中國和英國的高等教育時,都會將兩國教育的不同歸結為中國的高等教育是「嚴進松出」,而英國的高等教育則是「松進嚴出」。但其實,這僅僅是中英兩國在高等教育上表面的不同之處,想必只有真正接受過兩國教育的人才會對兩國教育的差別有所體驗。

1. 入學標準不同
的確,中英兩國在入學標準上有很大的差異。在中國,每年有幾百萬高考大軍面臨「黑色六月」,高考政策雖然一直被詬病卻也無奈仍是中國高等院校唯一的擇生標準。然而,在英國,高等院校不僅僅關注學生的成績,在學生申請學校的時候,除了成績之外,他們更看重的是學生的能力,對未來的規劃和申請的目的。
很多人都誤以為想要在英國上大學不要參加考試,其實,英國的高中生也是需要參加英國「高考」的,那就是GCSE和A-level考試,這兩項考試可不比中國的高考簡單到哪裡去,想要拿到好的成績也是不容易。不過,像前面提到的那樣,英國的入學標準並非只依靠考試成績,學生的其他各項能力和社會實踐活動也是學校擇生參考的標準。這不禁讓小編回憶起錢鍾書先生當年15分的數學就考進北大的事情,這種事情如今在中國基本是不可能了,但是在英國仍可能變為現實。
2. 學習方法不同
總體而言,中國學生的學習大多數都是被動的,上課時老老實實坐在課堂里,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很少有學生會主動向老師提出問題,多半都是老師提出問題學生來解答。很多中國留學生將這種被動的聽課方式帶到英國,於是就產生了水土不服的情況。在英國讀書,每個學生都會在開學伊始收到各科老師的課程計劃和建議讀書目錄,很多中國學生並不重視這些材料,認為老師上課都會講到,然而,事實上,預習在英國十分重要。每節課之前,學生們應該至少將課程計劃大概瀏覽一遍,最好再閱讀一些讀書目錄上的書籍,這樣上課的時候才能跟上老師的講課速度。
另外,英國的學校其實提供給學生很多服務,比如小編曾經就讀的大學圖書館就有一個「More books」計劃,如果你想要的書在圖書館找不到,你可以主動寫信給圖書館申請。小編一開始也是懷着半信半疑的態度,然而在申請表格寄出去不到兩周後,就收到圖書館的回信,熱情的圖書館工作人員還在信中標註說小編可以第一個使用該書。這是小編在中國讀大學時從來沒有過的體驗。
再者,中國學生已經習慣了被動接受,所以很少主動提問,這可讓英國的老師們不知如何是好。英國的老師和教授們很喜歡問問題,更喜歡學生們主動提問題,無論是什麼問題,老師們也會跟學生「侃」上一會兒。其實這並不是浪費時間,在小編看來,這更像是「頭腦風暴」,一來一回之間,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可能都會收穫意想不到的靈感。只可惜,中國學生們太過「害羞」,所以課堂氣氛總是會略顯尷尬。
3. 教學方法不同
中國有句老話: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然而,這句話如今在中國落實得似乎並不理想,倒是在英國大放異彩。在英國,上課的方式不單單只有一種,除了以授課為主外的「lecture」,英國還有seminar, workshops 以及 tutorial 等方式。像 seminar 和workshops 就是以小組討論為主,不同的是,seminar 多半是上課時即興分組討論;而 workshops 經常會在上課之前就已經分好了小組。Tutorial 分為集體的和個人的,老師會根據學生的個人情況回答各種問題。無論是哪種方式,都是以學生為主,老師只是起到輔助和引導的作用。
另外,很多中國留學生都曾經跟小編抱怨說,英國的老師什麼都說好,什麼都說不錯,但是真正拿到分數時就抓瞎了。其實,小編在求學時也遇到類似的問題,尤其是英國本土的老師,從來不會否定學生的想法,但是,如果真的太離譜,老師們都會加上一句「但是」,想必很多中國留學生一聽到前半句的不錯就忘記了後半句。其實,這並不能怪英國老師,在小編看來,想法的確是沒有對錯的,世界上也沒有任何東西是絕對的,英國老師這種教學方法更多的是希望學生們自己思考,然後發現問題,改正問題。只不過,很多中國學生早已經習慣了老師直言不諱提出來的意見,於是,在英國讀書時就出現了各種不知所措的情況。
4. 考核方式不同
很多中國留學生在英國讀書後都會有這樣一個結論,不看書,不學習是一定通不過考試和論文的。中國的大學考試基本被當做是一場笑話,作弊打小抄,考試前漏題什麼的似乎都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總結英國的教育是「寬進嚴出」,中國的教育是「嚴進寬出」。在寫論文的時候,很多中國學生都被「抄襲」 (Plagiarism) 這個詞嚇到過,英國的老師從學生入學第一天就開始強調這個詞,然後告訴大家論文最後的「參考書籍」 (reference) 有多重要。論文裡的每一句話都要有來源,而這種來源更多的是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而非直接引用原文。正是因為如此,作弊打小抄神馬的在英國是基本用不上的。
以上四點僅是一些小編對中英高等教育的體驗淺談,中國留學生在英國求學時遇到的問題想必各有千秋。不過,英國的高等教育如今在世界上的地位想必足以證明它的實力,有機會到英國來求學的同學可千萬要把握好這個機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