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ional Gallery】英國國家美術館藏品介紹
英國國家美術館,人類藝術的瑰寶。關於美術館的前世今生,請點擊《帶你走進英國國家美術館》,今天我們主要來講解館中藏品。
本次是按照年代來介紹National Gallery最著名的作品,並提供其方位。因為National Gallery本身就是按年代和畫派分的房間,所以找起來比較方便。主要展覽都集中在二層,其它層都是一些臨時展覽及附屬設施等。首先看一下二層的樓層示意:
我們就從美術館西邊的Sainsbury Wing講起。Sainsbury Wing主要展示1250-1500年間作品,以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時期繪畫為主,有荷蘭、佛羅倫薩、威尼斯等地的作品。中世紀繪畫大多較古板,佳作不多,值得關注的是Room 53里的雙摺畫The Wilton Diptych。這是為國王理查德二世定做的聖壇裝飾,作者不詳。左邊跪着的是理查德二世,旁邊是三位聖人護送着他。右邊是聖母瑪利亞抱着基督,周圍是11位天使。
大家更關注的肯定是文藝復興時期大牛達芬奇等人的作品。Room 57里有達芬奇的《岩間聖母(The Virgin of the Rocks)》。聖母居圖中央,右手扶嬰孩聖約翰,左手下坐嬰孩耶穌,天使烏列在耶穌身後,構成三角形構圖。這幅畫在《達芬奇密碼》中被提到過,不過跟書里寫的那個不是一個版本。《達芬奇密碼》中講的聖母手抓人頭,烏列天使伸出一個手指,神情詭異,那是巴黎盧浮宮所收藏的《岩間聖母》。而這裡的這幅則比較正常一點,烏列沒有伸出手,神態也比較安詳。
Room 58有佛羅倫薩畫派畫家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的《維納斯與馬爾斯(Venus and Mars)》。這幅畫描繪了愛神維納斯和戰神馬爾斯在一起的場景。對,馬爾斯是維納斯的情人之一。在這幅畫裡,馬爾斯全身赤裸在酣睡,而維納斯則衣着整潔,保持清醒。寓意便是愛能戰勝戰爭——愛能戰勝一切。多麼古典的理想主義。
Room 60有不少拉斐爾的作品,其中最知名的是The Madonna of the Pinks (‘La Madonna dei Garofani’),在這幅畫上,聖母和基督手拿象徵婚姻的粉色花朵,暗示瑪利亞不僅是聖母,也是上帝的新娘。
Room 62里有意大利威尼斯畫派畫家貝里尼(Giovanni Bellini)的《羅雷丹總督(Doge Leonardo Loredan)》。羅雷丹曾在1501年到1521年間任威尼斯總督。作為一幅正式的肖像畫,他身穿袍服,頭戴一頂有趣的帽子(叫做corno),胸前戴一串裝飾性的珠子。為總督畫像是威尼斯的傳統,而貝里尼仿照羅馬半身雕塑的形式畫的這幅畫讓他一舉成名,同時也讓這種繪畫形式流行開來。
Room 66里有意大利畫家弗蘭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的《基督受洗(The Baptism of Christ)》。這幅畫是弗蘭切斯卡故鄉Borgo Sansepolcro的一座教堂三聯畫的中間部分。畫中基督是聖子,鴿子象徵聖靈,而上帝聖父原本被放在這幅畫的上方,象徵基督教三位一體。
在這個時期另外一幅大家比較關注的名畫應該是揚·凡·艾克(Jan Van Eyck)的《阿諾芬尼夫婦像(The Arnolfini Portrait)》。這幅畫正放在負2層的Sainsbury Wing Exhibition展出。需要指出的是:人家阿諾芬尼夫人沒有懷孕,只不過是按當時的習慣把裙子提起來而已。牆上有個鏡子,鏡子上寫的是拉丁文,翻譯出來的意思是:揚·凡·艾克在此1434(好調皮!)。鏡子中有兩個人,其中一個有可能是畫家自己。揚·凡·艾克最擅長表現細微的光影效果,注意看頭頂上的枝形吊燈,是不是美不勝收?
接下來咱們接着說說1500年到1700年的作品吧。1500-1600的作品主要在博物館最中間的幾個廳,1600-1700的主要集中在美術館的北部。
Room 9和Room 10展示的是意大利文藝復興後期威尼斯畫派的畫作(Venice)。裡面有好多提香(Titian)!最著名的是《巴克斯和阿里阿德涅(Bacchus and Ariadne)》,畫的是酒神巴克斯愛上凡人女子阿里阿德涅的一瞬間:畫面右邊巴克斯看到阿里阿德涅,在一瞬間愛上了她,從他的車上跳向她。阿里阿德涅一副被嚇到的樣子,但是我們知道在故事的最後,他們兩個相愛,而且巴克斯把阿里阿德涅變成了天上的一個星座。仔細觀察阿里阿德涅頭上的星空,是不是有一圈星星?
Room 14是尼德蘭畫派的作品(The Netherlands)。Jan Gossaert的The Adoration of the Kings是不可錯過的一幅。這是布魯塞爾附近小鎮Geraardsbergen上一座教堂里的聖壇畫,講的是東方三博士為新生嬰兒耶穌饋贈禮物的故事。畫上跪着的是Caspar,贈給耶穌乳香。右邊是Melchior,贈予耶穌黃金。左邊是Balthazar,贈予耶穌沒藥。空中還有象徵聖靈的鴿子和各路天使降臨,畫面充滿一種縱深空間感。
Room 20是Claude的專場。Claude Gellée是17世紀最著名的風景畫家,為很多貴族創作過作品。他的Seaport with the Embarkation of Saint Ursula特別優美,特有《魔戒》的感覺。畫面表現的是英國公主在Cologne登陸。傳說中,公主和她的隨從們在這裡集體殉難。
Room 24展示的是以倫勃朗為代表的荷蘭畫家。最出名的作品是他那幅自畫像Self Portrait at the Age of 34。這幅畫是畫家在職業的頂峰時期畫的,所以格外自信從容,衣服也華麗得很。
Room 25里有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的《年輕女子站在鋼琴前(A Young Woman standing at a Virginal)》。維米爾是17世紀荷蘭畫家代表,那個年代的荷蘭社會十分注重家居環境的優美和舒適,這幅畫就是其典型代表:上流社會的女子,衣着華麗,站在鋼琴前。大理石地板,牆角有陶鑲邊,牆上掛着油畫。這個時代的畫家還特愛說教,喜歡為作品賦予道德寓意。這幅畫裡的牆上掛着一幅丘比特,寓意對愛情的忠貞,同時與鋼琴一起,反映出音樂、愛與美的主題。
Room 29是都是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的畫作。最著名的自然是這幅充滿迷幻氣息的《參孫和達利拉(Samson and Delilah)》。故事來自舊約聖經,腓力斯人對希伯來英雄參孫使用美人計,讓達利拉探尋參孫不敗的秘密。參孫愛上達利拉,向她透露了自己的力量來自頭髮。這幅畫面表現的就是腓力斯人剪掉參孫頭髮的場景。
Room 31展出的是Anthony Van Dyck的作品。Anthony Van Dyck是魯本斯的弟子,與魯本斯一道,是佛蘭芒畫派(Flemish)最重要的畫家。同時他也是英王查理一世的御用畫家——查理一世?對,就是那個被送上斷頭台的國王!該王之所以會被處決,是因為堅信君權神授不可侵犯,不願妥協。這一點,看Anthony Van Dyck給他畫的肖像畫Equestrian Portrait of Charles I就知道了:查理一世胸帶勳章,腰挎佩劍,手裡拿着指揮棒。連坐下騎的馬都威風凜凜,不可方物。還有一點,你一定早就注意到了:這幅畫好大,好大,好大……
Room 33展出的是同時代法國畫家的作品。這個時期法國最優秀的作品是日常的生活畫像,比如Jean-Marc Nattier的Manon Balletti,Elisabeth Louise Vigée Le Brun的自畫像和Mademoiselle Brongniart都值得一看。不過最著名的還是François-Hubert Drouais的《蓬巴杜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 at her Tambour Frame)》。畫中的蓬巴杜夫人是路易十五的情婦,其人對當時的藝術、時尚都有深刻的影響。
咱接着之前的繼續逛~1700年到1900年,是美術史上重要的變革年代。National Gallery的作品收藏到1900年止,那個時候,現代派剛剛展露雛形,塞尚等革新者剛剛開始出現。這一部分館藏主要集中在美術館東部展廳。
Room 34展示的是1750-1850英國作家的作品,代表人物自然是Turner和Constable。Turner的The Fighting Temeraire是其代表作。畫中戰艦叫做Temeraire,曾在尼爾森將軍的特拉法特一役中起過重要作用(特拉法特廣場就是為了紀念這場戰爭的勝利!)。這幅畫表現的是Temeraire完成使命被解體的畫面,暗示了英國海軍的衰落。Turner用粗獷的筆觸表現落日的餘暉,卻又十分細膩地展現船體的細節,整個畫面簡直如夢如幻。對了,這幅畫還在最新一集007電影Skyfall中出現過。007來到國家美術館,在這幅畫前駐足凝視。其中深意如何?看過的小夥伴們自行體會下哦。如果要看更多Turner的作品,其實Tate Britain是更好的選擇。
另外一位著名畫家是John Constable。作為Turner同時代畫家,Constable更喜歡表現英倫鄉村風光。The Hay Wain是其代表作,展現了他對大自然光影的精確捕捉。
Room 35展示的也是18世紀英國畫家的作品,反映了當時的英國社會。托馬斯·庚斯博羅(Thomas Gainsborough)的《安德魯夫婦(Mr and Mrs Andrews)》就展示了英國上流階層的一對夫妻,而且注重將人物放在自然環境中來體現。看看畫面上瞬息變換的雲彩和大自然微妙的光影,這在當時的英國都是非常創新的東西。
Room 43是印象主義展廳,裡面就有親愛的莫奈啦。睡蓮啥的大家太熟悉,咱們說說他的另一幅名作《格爾奴葉的浴者(Bathers at La Grenouillère)》。這幅畫據說應該是一幅更大更正式作品的草圖,但那一幅畫現在已經找不到了,這幅卻名留青史。因為是草圖,所以該作品流露出一種隨意性,比如船隻部分大面積塗抹的色彩,隨便點幾個點就表現在河中游泳的人。到現在,反倒是這種隨意讓人津津樂道。
Room 44展示了喬治·修拉(Georges Seurat)和畢沙羅(Pissarro)等人對印象主義的變革。修拉的《阿涅爾的浴者(Bathers at Asnières)》大家肯定都很熟悉,點彩畫開山之作。不過這幅畫在最開始的時候是沒有用到那個著名的點彩技術的,後來修拉對這幅畫前前後後修改20餘次,才展現出現在的效果呢。
Room 45就有咱們熟悉的梵高和塞尚的作品。梵高的向日葵自不必說,而塞尚最著名的作品是他畫的一坨洗澡的人Bathers (Les Grandes Baigneuses)。據說這幅畫的牛逼之處在於塞尚重新闡釋了古典主義畫派對裸體的表現方法。他不像提香和普桑那樣從神話故事文學作品中取材,而是注重表現形體本身的美感,以及與周遭環境的和諧。最最重要的一點是:這幅畫對立體派畫家影響深遠,畢加索、馬蒂斯都從這兒獲得靈感。簡言之:它開創了一個新時代,所以它牛逼。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