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邦利
【The Glenfinnan Monument】格蘭...

【The Glenfinnan Monument】格蘭芬蘭紀念碑的故事

如果你問我,在蘇格蘭哪一個紀念碑最美?地理位置最好,最值得去,也最有故事內容的,那麼我會豪不思索的脫口而出:格蘭芬蘭紀念碑(The Glenfinnan Monument)。

p69470_1

1745年8月19日,漂亮的查爾斯-愛德華·斯圖爾特王子(1720-1788;享年68歲)開始孤獨矗立在蘇格蘭的Loch Shiel石塔上,雖然尖塔上的雕像並不是他,但我相信是他的靈魂精神,是蘇格蘭人對他的紀念。

漂亮的查爾斯-愛德華·斯圖爾特王子,你實在很難想象在英俊的面孔下,一生想着如何成為英格蘭及蘇格蘭國王的野心,也為此流亡而終結一生的傳奇故事。

1743年12月,查爾斯被父親詹姆斯任為“攝政王子”。1745年6月,查爾斯領導了一起由法國支持的亂黨,意圖立其父為英格蘭和蘇格蘭國王。他籌集資金弄來了兩艘船:載有66門炮的兵船“伊麗莎白號”和載有16門炮的小護衛艦“Doutelle”。7月23日,這兩艘船成功幫助查爾斯和7個同伴登陸蘇格蘭的埃里斯凱島,西格蘭芬蘭約15英里。查爾斯希望得到法國艦隊的支援,但法國艦隊在風暴後大損,查爾斯只能自己在蘇格蘭募集軍隊。

這時的詹姆斯黨正得到蘇格蘭高地氏族(無論天主教還是新教)的支持。查爾斯在格倫芬南(Glenfinnan)打出父親的旗號,組建了一支大軍進軍愛丁堡,被市長阿奇巴爾德·斯圖亞特控制的愛丁堡很快投降。他在愛丁堡期間,畫家阿蘭·拉姆塞畫了他的肖像,真版畫目前存放在蘇格蘭愛丁堡荷里路德宮(女皇行宮)裡面。

p69470_2

9月21日,他在普雷斯頓潘斯戰役中打敗了-由約翰·科普將軍率領的蘇格蘭唯一的政府軍,他覺得高地部族會熱烈歡迎他,但迎來的是少數量的支持者。 11月,查爾斯已成為6000人的首領。但由於英、法支持不足且傳言政府大軍正在集結,查爾斯的顧問不顧他的反對撤回蘇格蘭。

1746年4月16日的卡洛登沼澤戰役,查爾斯不顧指揮官喬治.穆雷勳爵的建議,在平坦開闊的沼澤地開戰,導致自己的軍隊暴露在敵軍的優勢火力下。查爾斯把軍隊安排在後方,以至於看不到戰況。發現失誤後,他馬上下令進攻,但傳信使沒有傳達到命令就陣亡了。敵軍坎伯蘭公爵,在搜捕詹姆斯黨敗軍時有大量暴行,因此被高地氏族稱為“屠夫”。查爾斯認為自己遭到了指揮官穆雷的背叛,想放棄。詹姆斯黨軍隊遭到滑膛槍和加農炮射出的葡萄彈的攻擊,幾無進展。

流亡的人生:查爾斯逃跑的過程富有傳說色彩,在流行民歌《天空島船歌》和賽昂·克拉拉克·麥克·東奈爾所作的愛爾蘭老民歌《我英勇的愛人》都有提及。查爾斯在蘇格蘭的沼澤地藏身,幾乎是在政府軍眼皮底下遊蕩。很多高地人看到他,也幫助他,但沒人抓拿他去領3萬英鎊的賞金。菲茲王朝的奧內爾家族成員費利克斯·奧內爾將軍在天空島給他一艘小船,並將他假扮成愛爾蘭女僕“貝蒂·伯克”,查爾斯終於成功脫逃,登上法國護衛艦“歡樂號(L'Heureux)”,於9月返回法國。洛哈伯境內阿里塞格灣岸的王子石冢標誌着傳統意義上他最終離開蘇格蘭的地點。此後,斯圖亞特王朝再不能東山再起,查爾斯的餘生除了一次秘密來到倫敦外,也幾乎都在流亡中度過。

愛爾蘭老民歌《我英勇的愛人Mo Ghile Mear》, 歌詞的主角就是英俊王子查理(Bonnie Prince Charlie),在他68年的生命中致力於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率領詹姆士黨人、蘇格蘭部族、愛爾蘭人於1745年起義(或說是最後一次的叛亂)。此歌詩為愛爾蘭詩人尚恩克拉洛馬克卓尼(Seán Clárach Mac Dhomhnaill, 1691-1757)所寫,被視為描繪詹姆士黨人之歌的代表作。

在1688年光榮革命前的斯圖亞特王朝,英格蘭和蘇格蘭是各自獨立的。查爾斯的父親詹姆斯二世,被罷免期間,逃到法國。支持他的一群人馬就是詹姆士黨人(Jacobite)的由來。他們一心想幫助詹姆斯二世奪回王位,詹姆士黨人除了在法國的這幫人,因斯圖亞特家族來自蘇格蘭,在蘇格蘭(尤其是高地地區)詹姆士黨擁有廣泛的支持。詹姆士黨人共發動了5次起義(Jacobites rising)。

p69470_3

《我英勇的愛人Mo Ghile Mear》以女子觀點表述,意境擺盪在愛人戰士的英勇俊俏與痴情寡婦的悲哀祝禱之間。具體描述英俊王子查理與蓋爾女神愛莉(Gaelic goddess Éire)的悲歌。歌詞的意境是,痴情女子“愛莉”指的是“愛爾蘭”痴痴等待她的丈夫(英勇的愛人),愛莉的痴情就是滿載着愛爾蘭人支持的英俊王子查理。查理王子於1746年戰敗,經由司天空島(Skye)流亡法國。終其一生,查理僅有14個月生活在蘇格蘭、英格蘭和愛爾蘭,其餘時光均流亡海外。但那些追隨他的詹姆士黨人、蘇格蘭人與愛爾蘭人卻承擔着戰禍苦痛。“丈夫奮勇地搏浪揚帆”,其實是王子狼狽浮浪而逃的反諷。

1815年時,英俊的查爾斯王子組織的“詹姆士黨”已經不再是一個政治話題了,當地地主,亞歷山大·麥克唐納(Alexander Macdonald)接受了他的父親及親戚們的提議,出資修建了紀念碑。紀念碑由蘇格蘭著名建築師設計師詹姆斯·吉萊斯皮(James Gillespie Graham)設計,有趣的是,紀念碑最初沒有頂部的雕像,在19世紀30年代第二階段加入,由雕塑家約翰格林希爾茨設計塔頂站立的雕像,可能代表王子查爾斯,也可以代表一個高地首領,或是一個身穿短裙的無名蘇格蘭高地人。麥克唐納本人在紀念碑建成同年戲劇性去世,就像紀念查爾斯王子。

紀念碑的地理位置很優越,位於山巒和希爾湖(Loch Shiel)之間的一塊平地上,紀念碑很高,沿着旋轉窄小的斜梯,可以到紀念碑的頂部。眼前的景色讓人豁然開朗。腳下是一汪平靜壯闊的湖水,遠處是巍峨起伏的山巒。走到面前不覺得紀念碑太大,但是從遠處看,紀念碑顯得十分壯觀。

站在紀念碑頂部,就像270年前的查爾斯,站在高處,從頂部俯瞰海灣,配上了兩旁矗立的山景,就像蘇格蘭的支持者,將他鞏固在中間,內心的野心油然而生。時過境遷,對于格蘭芬蘭紀念碑,除了美麗的景色,歷史留下了蘇格蘭與英格蘭愛恨糾結的情感。

關于格蘭芬蘭紀念碑:

地址: NTS Information Centre, Glenfinnan, Highlands , Highlands and Islands, Scotland, PH37 4LT

網站: Glenfinnan Monument

電話: 0844 4932 221

分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