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al History Museum】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旅遊攻略
電影《帕丁頓熊》呈現出的大多數場面都是溫馨中略帶喜劇色彩,明亮的基調讓觀影者感受着帕丁頓熊帶來的歡樂,升華“找到愛”這一中心主題。但是為了劇情發展的需要,有幾個橋段還是營造出了不一樣的氛圍。其中有一段戲就是無家可歸的帕丁熊拖着那隻流浪時當做枕頭的皮箱,在妮可基德曼扮演的邪惡大反派的花言巧語下,沒有後路地一步步走向她精心設計的圈套里。
看到這裡,許多觀眾,尤其是小影迷們都為帕丁熊捏一把冷汗。電影用冷色調的處理方式來暗示帕丁頓熊所面臨的危險,背景里陳列出的各種動物標本更是將這種陰冷恐怖的氛圍推到了高潮。此處故事發生的地點不僅承擔着滿足劇情設定的重任,也為後面布朗一家營救帕丁頓做好完美的鋪墊。沒錯,這個場景就是發生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
當然,現實中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充滿了知識和靈氣,並非電影中所呈現的那種恐怖神秘。在這座歷史悠久的博物館裡,豐富的展品與現代科技相融。從最原始、最基本的植物標本到超炫的恐龍化石,在科學的分類和講解下,依次呈現。讓遊客在觀賞的過程中,通過零距離的觀察來感受世間萬物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的演變,體悟到人與萬物的共通性。
從教育小朋友的角度講,這裡絕對是激發和培養小朋友對於自然、對於科學興趣的一個地方。這種學習模式與填鴨式的應試教育有着天壤之別。同時,這樣的機會為小朋友,甚至是成年人提供一種可能。讓人突破視野的局限,把對“自我”的過多關注擴展到更廣的範圍,進一步地認識我們的宇宙和我們的世界。
今天就接着上一篇白金漢宮、聖保羅大教堂的介紹和攻略,繼續勇往向前,奔向自然歷史博物館。希望我們的努力能為大家提供最新最實在的自然歷史博物館資訊,幫助大家提前做好功課,成為最專業的visitor!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簡介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坐落在倫敦市中心西南部、海德公園旁邊的南肯辛頓區(South Kensington)。
原本作為大不列顛博物館的一個組成部分,1881年從總館分出,1963年正式獨立。從外觀上看,華麗的維多利亞風格和大氣的結構設計讓這個博物館絲毫不遜色於倫敦的其他建築,館內的裝飾和布局更是極其用心。
大量動物和植物形態的雕飾隨處可見,恢弘的大穹頂象徵着自然的包羅萬象。4萬多平方米的總建築面積更是讓這個博物館成為歐洲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
不過這個博物館最受關注的還是藏品的數量及質量。目前,博物館最新發布的藏品數量高達8000萬件,包括各種動植物和化石礦物的標本,並且數量還在以每年5萬+的速度不斷的增加當中。因此,每一次或許都會有新的發現。
如何到達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
選擇乘坐地鐵的朋友可以在南肯辛頓站(South Kensington)下車,根據站台牆面的地圖指示從最近的出口出去,便可以到達自然歷史博物館。
如何參觀自然歷史博物館
晃眼一看地圖是不是有無從下手的感覺?事實上,雖然整個博物館占地很大,但是布局非常合理,很容易篩選出感興趣的區域和排列好遊覽的先後順序。
首先,可以從地圖上迅速的找出四個不同顏色的區域:藍區(Blue Zone)、紅區(Red Zone)、綠區(Green Zone)、橙區(Orange Zone)。每一個區域裡包括了不同主題的展出:
藍區:恐龍(Dinosaurs)、哺乳動物(Mammals)、藍鯨(Mammals-blue whale)、萬物之像(Images of Nature);魚、雙棲類、爬行類(Fishes、Amphibians and Reptiles)、海洋無脊椎動物(Marine Invertebrates)。
綠區:辛采大廳,原中央大廳(Hintze Hall, formerly the Central Hall)、珍藏(Treasures)、海洋爬行動物化石(Fossil Marine Reptiles)、英國的化石(Fossils from Britain)、爬蟲動物(Creepy Crawlies)、生態(Ecology)、鳥(birds)、進化史上我們的位置(Our Place in Evolution)、礦物(Minerals)、寶藏庫(The Vault)。
紅區:地球館的完整劍龍化石(Stegosaurus in the Earth Hall)、火山和地震(Volcanoes and Earthquakes)、地球館(Earth Hall)、地球的現在和未來(Earth Today and Tomorrow)、混沌之初(From the Beginning)、地球寶藏(Earth's Treasury)、萬變的地表(Restless Surface)、不滅的印象(Lasting Impressions)、地球實驗室(Earth Lab)。
橙區:達爾文中心(Darwin Centre)、野生動植物園(Wildlife Garden)、野生動植物精華區(Wildlife Garden highlights)。
自然歷史博物館官網推薦
篇幅有限,不能詳細的介紹每一個分區下的每一個主題。但是挑選出精品來向大家介紹,還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們列舉出官網推薦的Top5 主題展出以及相應的部分藏品。一方面,彌補一些朋友不能親自到現場參觀的遺憾,另一方面也為準備去的朋友奉上一個“預告片”。
1. 火山和地震(Volcanoes and Earthquakes)
這個展出系列為大家講解火山和地震的運動過程,展現火山和地震的現場。同時向大家揭示這些蘊藏着巨大能量的過程是如何塑造我們的星球。在這裡,遊客可以身臨其境地體驗模擬地震,記得要抓穩扶好!提醒:如果需要該主題的介紹音頻,可點擊這裡下載。
2. 珍藏(Treasures)
珍藏館為大家精心挑選了22件珍貴的物品,其中包括第一個被發現的恐龍化石“鬣蜥的牙齒( Iguanodon Teeth)”、達爾文《進化論》的首版、帝企鵝蛋化石(Emperor Penguin Egg)、對於進化史意義重大的始祖鳥化石(Archaeopteryx Fossil)等等。其中的每一件物品都不止是一個簡單的陳列,每件物品所承載着的,無論是對於某一學科或者是整個人類文明,都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3. 恐龍(Dinosaurs)
恐龍化石展歷來是小朋友和大人遊客的最愛。在這裡,不僅可以欣賞到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還可以通過高科技的復原圖看到它們長什麼樣子,了解和學習恐龍的生活習性和演變過程。通過電子屏幕進一步地可以感受恐龍生活的時代,幻想着恐龍在你面前跑來跑去。另外,1:1尺寸的仿真恐龍能隨着人的移動發出咆哮聲,真實感一流。還有恐龍蛋孵化的模擬展現,逼真感簡直破表!
4. 藍鯨(Mammals-blue whale)
藍鯨是地球上現存體型最大的動物,體長超過33米,重達200噸以上。展出在這裡的藍鯨並非真正的藍鯨實物,這是一具仿真的模型。儘管是模型,還是迎來了無數的遊客想親自感受下這個最大動物的威力。在這個區域,除了巨大無比的藍鯨模型外,遊客還可以觀賞到其他動物,如猛獁象、河馬這些體型也很巨大的陸地動物模型。
5. 辛采大廳,原中央大廳(Hintze Hall, formerly the Central Hall)
2015年關於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熱門話題之一就要算這鎮館之寶的搶奪之戰了。因為博物館決定要“退休”懸掛在辛采大廳的鎮館之寶——已經服務了35年的恐龍“迪皮(dippy)”,換上一具藍鯨骨骼。雖然不少公眾對於這一決定稍有不滿,但是博物館還是發出聲明表示這一決定即將執行。“迪皮”在此安家已經一個多世紀,非常受歡迎。
眾人猜測博物館方換掉迪皮的原因之一恐怕在於迪皮始終是一個骨架複製品,館方希望呈現貨真價實的鎮館之寶。另一方面,或許博物館想要轉移人們的視線,將關注的焦點從已經滅絕的動物轉移到現存的動物上,引導人們更多的關注以藍鯨為代表的瀕臨滅絕的生物。
但不管怎樣,對於喜愛它們的朋友來講,都不是真正的損失。因為不管它們在哪個位置,只要留在博物館內,大家都可以滿足地欣賞到。
開館時間:10:00am-17:50pm
票價:免費,部分臨時展覽需另外購票。
官網地址:www.nhm.ac.uk
參觀注意事項
1. 前往博物館的人很多,尤其是周末,建議一大早就去;
2. 周圍還有許多其他博物館和著名學府,可以一併參觀;
3. 最好選擇適合走路的鞋子,建議不要挑選一些太難駕馭的高跟鞋,以免傷腳;
4. 博物館內部有販賣飲料和食物的小賣部,可以讓大人和小朋友補充能量;
5. 如果非常想要遊覽某一展區或主題,請在出發前登陸官網,查好信息,確定這一區域開放參觀,避免因整修或調整而關閉某些展區。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