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falgar Square】倫敦特拉法加廣場旅遊攻略
始建於1805年的特拉法加廣場地處倫敦市的中心位置,是倫敦的著名廣場,同時也是遊客繁多的旅遊景點之一。廣場往南延伸就通到了世界著名景點國會大廈和大本鐘(House of Parliament and Big Ben);北面坐落着英國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四周還有若干著名的建築,比如位於東北角的聖馬田教堂(St. Martin-in-the-Fields)和西南方向的海軍部拱門(Admiralty Arch)就“隔廣場相望”。今天就由本寶寶帶領大家玩轉特拉法加廣場吧~
納爾遜紀念碑(Nelson Monument)
特拉法加廣場是為了紀念拿破崙大戰中特拉法加大捷而命名的,廣場的正中央高高聳立的紀念碑是為了紀念在這場大捷中不幸戰亡的海軍上將霍雷肖‧納爾遜(Horatio Nelson)。那麼其中的故事又是如何呢?聽小編我向你一一道來。
1804年,那是動盪的一年。法國拿破崙聯手西班牙,渡海進攻英國,在西班牙特拉法加港海面卻遭遇英國艦隊的痛擊。在海軍上將納爾遜的指揮下,英國艦隊大獲全勝。然而不幸的是,納爾遜在戰爭即將結束時被流彈擊中,不幸身亡。為了紀念偉大的納爾遜上將,在特拉法加廣場的中心為其樹立了紀念碑。這座圓柱形紀念碑高達183英尺,高18英尺納爾遜雕像被這圓柱體托起。太高太遠會給你的觀賞造成障礙,喏,近景奉上,拿走不謝~
150多年來,海軍上將霍雷肖·納爾遜的雕像屹立在四個石獅子環繞的柱子上俯瞰着整個特拉法加廣場,他不做揮手狀,不讓戰馬嘶鳴,亦不拔劍出鞘,然而炯炯有神的目光里透露着個人魅力,展現着英國人特有的睿智。傳統英國關於這個柱子有這樣的一個笑話:納爾遜怎麼會想着要去爬上這根柱子呢?還有為什麼獅群要跟着他?whatever,感受氛圍就好,不要太在意細節啦。
特拉法加廣場噴泉(Trafalgar Square fountain)
不是所有的廣場都叫特拉法加廣場,也不是所有的噴泉都叫特拉法加廣場噴泉。它們外表看起來樸素無奇,但是流動的水聲仿佛在訴說着這裡發生的一切。噴灑在空中的水花在陽光的折射下閃閃發光,用“大珠小珠落玉盤”來形容一點也不誇張。人們停留在噴泉旁小憩,或瀏覽周邊景色,或拿起手機拍照,或與同伴嬉笑戲水,給人一種平和安寧的舒心之感。
可以說噴泉和納爾遜紀念碑主宰了整個廣場,但是除去這兩個顯眼的地標性建築,周邊還有很多出了名的建築物,比如鄰近的聖馬田教堂和海軍部拱門你去過嗎?
聖馬田教堂(St. Martin-in-the-Fields)
聖馬田教堂坐落於倫敦特拉法加廣場的西北角,名字去源於一位名叫“聖馬田”的守護天使,他本是一位羅馬士兵,但不忍看見當時的露宿者衣不蔽體,遂割斷自己的斗蓬,供別人所需。在這裡你可以品嘗到價格合適又獨具特色的倫敦當地食物,寶寶猜應該不只有“仰望星空”,不然評價不會這麼好,哈哈~聽一聽燭光古典音樂會,遠離外界的喧囂與騷動,陶醉於音樂的海洋;跟隨唱詩班的節奏,領略一下異國風情。不過小編還是要提醒一下大家參觀時候要儘量保持安靜,營造安寧的氛圍。
海軍部拱門(Admiralty Arch)
海軍部拱門又稱水師提督門,連接特拉法加廣場和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前的林蔭路,門樓左右為四層,中間部分下部是五道拱門(三道車行,兩道人行),上有一層。門洞上方有拉丁語的銘文,大概意思是“1910年,王愛德華七世十年,臣民感維多利亞女王之恩而立”。
海軍部拱門還有另外一件稀奇的寶物,一個嵌在牆上的鼻子,據說是模仿拿破崙的,當然倫敦還有其他地方也保留了類似的鼻子,最初有35個,不過現如今保存下來的只有7個,當然更多的人相信集齊7個鼻子就可召喚神龍,走向榮華富貴。哈哈,祝你好運~
特拉法加廣場是倫敦政治、文化活動的中心,經常舉行各種大型活動。只要適逢節日,廣場上都會有倫敦市民在狂歡。特拉法加廣場也叫做“鴿子廣場”,以往鴿子成群,並且十分親近遊人,成為廣場一景。然而,小編要告訴你一件很不幸的事,由於政府比較擔憂成群的鴿子所帶來的公共衛生問題,所以下令禁止在廣場上放鴿子,餵鴿子,導致鴿子越來越少。
不過鴿子減少的同時,又帶來了另一個始料未及的好處:廣場上空餘出來的空間很適合搭建臨時舞台和舉辦盛典。這種盛世狂歡的場景在鼎盛的鴿子時期是看不到滴。親愛的小夥伴們,不要沮喪,不要悲傷,上帝在給你關了“鴿子門”的同時,還給你開了“狂歡窗”呢。看鴿子可以移駕各大動物園呀~
最新评论